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安靜賾

2019年09月18日08:09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不久前在內蒙古考察時的重要講話中強調,“要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聚焦到補短板上來,鞏固‘三去一降一補’成果,堅定不移深化改革開放,增強微觀主體活力,提升產業鏈水平,暢通經濟循環,推動農牧業高質量發展,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我們做好經濟工作、扎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進一步指明了方向、明確了重點。

  圍繞鞏固“三去一降一補”成果抓落實。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杆、降成本、補短板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五大任務。近年來,內蒙古主動擠水分、去產能、去泡沫、控風險,提前兩年完成煤炭、鋼鐵去產能任務,政府債務率明顯下降,經濟運行總體平穩。今后應繼續在“破”“立”“降”上下功夫,鞏固“三去一降一補”來之不易的成果。全面清理“僵尸企業”,堅決淘汰關停環保、能耗、安全、質量、技術等方面不達標的企業,為新興產業、綠色產業發展騰空間、讓指標。把化解政府債務和轉方式結合起來,平衡好防風險和穩增長的關系,加強債務化解的統籌協調,在發展中把依然偏高的宏觀杠杆率降下來。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聚焦到補短板上來,聚焦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著力擴大有效投入,增加優質供給,加快補上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科技人才、生態環境、教育醫療等突出短板,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圍繞增強微觀主體活力抓落實。企業作為主要的市場主體,是國民經濟的細胞,是生產要素的組織者和產品、服務的提供者。當前宏觀經濟環境復雜,面臨很多不確定性因素,但隻要市場主體有競爭力,經濟就有回旋余地、上升空間。當前應聚焦內蒙古民營企業活力不強、競爭力偏弱的突出問題,在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繼續發展國有經濟的同時,全面落實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積極促進多種所有制經濟發展。市場主體的數量多少、活力強弱,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營商環境的優劣。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競爭力,優化營商環境就是解放生產力、提高競爭力。各級政府應進一步轉變職能,切實把推動發展的重點由“抓項目”轉向“抓環境”,在准入、成本、稅費、融資、基礎設施、產業配套、產權保護、人力資源、公共服務、社會管理等方面全面改革、綜合施策,最大程度提高政府服務效能,最大限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和企業稅費負擔,最大限度激發企業家精神、保護企業家合法權益,保証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讓各類市場主體的活力充分迸發,一切創造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讓企業家安心創業、放心發展。

  圍繞提升產業鏈水平抓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要把重點放在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上。資源型產業是內蒙古的優勢。內蒙古應立足資源稟賦,發揮比較優勢,把促進資源型產業高質量發展擺在重要位置。針對內蒙古初級產品多、原字號特征明顯、好東西賣不上好價錢的突出問題,延伸能源、冶金、建材、化工、農畜產品加工等產業鏈條,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和產品精深加工度,提高產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要求,特別應把現代能源經濟這篇文章做好。立足現有產業基礎,堅持煤電油氣風光並舉,推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全面實施燃煤火電機組超低排放改造,因地制宜發展風電、光電等清潔能源產業,有序開採石油、天然氣,加快頁岩油、煤層氣非常規油氣資源勘探開採,形成多種能源協同互補、綜合利用、集約高效的供能方式,打造國家現代能源經濟示范區。強化科技引領,深入挖掘潛力,促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傳統特色優勢產業深度融合,加快培育發展數字經濟、節能環保、生物科技、蒙中醫藥、新能源、新材料、軍民融合等新興產業非煤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發展服務業,努力改變傳統產業多新興產業少、低端產業多高端產業少、資源型產業多高附加值產業少、勞動密集型產業多資本科技密集型產業少的狀況,推動產業鏈向下游延伸、價值鏈向中高端攀升。統籌考慮資源稟賦和市場需求,優化區域布局和生產結構,建設若干特色農畜產品產業帶,促進農牧業向優質高效轉型,推動農牧業高質量發展。保護好、利用好內蒙古綠色、天然、無污染的優勢,把發展綠色農牧業作為現代農牧業發展的重要方向,堅持綠色興農興牧,向市場提供更多優質綠色生態產品。

  圍繞暢通經濟循環抓落實。經濟高質量發展不僅要提供高質量產品和服務,也應該包括產業結構和空間布局合理,以及實現生產、流通、分配、消費循環通暢。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著力解決供需之間、要素之間、產業之間、城鄉之間、區域之間、內外之間循環不夠通暢的狀況,提高整個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內蒙古作為地處內陸的欠發達地區,經濟外向度不高,必須全方位融入國內國際大市場、大循環,通過擴大開放合作集聚高端要素、匯集高端人才、培育高端產業,借助外力發展自己。緊緊抓住國家擴大西部開放力度、黨中央出台《關於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的重大機遇,以18個開放口岸為依托,發展加工制造、商貿物流、數字經濟等產業,促進口岸入境資源在內蒙古落地加工轉換增值,推動更多“蒙字號”優質產品走向全國、走向世界,著力形成連通內外、輻射周邊、資源集聚集散、要素融會融通的全域開放平台,推動區位優勢轉化為開放優勢、發展優勢。內蒙古地域廣大,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是突出的短板。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精神,應抓住國家西部大開發、東北振興和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戰略機遇,進一步優化資源要素配置和生產力空間布局,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推動形成有競爭力的經濟增長極。結合主體功能區戰略定位,統籌自治區東中西部發展,建設沿黃生態經濟帶,推動呼包鄂烏協同發展、烏海及周邊地區轉型發展、東部盟市加快發展,推動形成優勢互補、差異化協調發展的區域發展新格局。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穩步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促進大中小城鎮協調發展,促進城鄉協調發展,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大空間和回旋余地。

   (作者:安靜賾,系內蒙古黨校副校長、內蒙古自治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

(責編:任一林、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