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產業互聯網如何更好服務實體經濟

李曉華 司曉

2019年09月10日08:11    來源:經濟日報

原標題:產業互聯網如何更好服務實體經濟

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筑牢高質量發展的實體經濟根基。眼下,隨著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互聯網從消費互聯網階段發展到產業互聯網階段,信息技術的“賦能力”進一步增強,其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加快了實體經濟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進程,從根本上改變了經濟發展模式,重塑了全球產業鏈分工。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如何充分認識發展產業互聯網的廣闊前景,更好把握其重要內涵,釋放其內在潛能,助力實體經濟轉型升級,是我們需要研究和思考的重要課題。

(一)

我們認為,互聯網產業的發展可以大致分為兩個階段。在上世紀90年代開始的第一次互聯網熱潮中,互聯網技術主要在消費領域進入大規模商業化應用,門戶網站、電子商務、在線游戲等主要商業模式的終端用戶幾乎都是消費者,這一階段的互聯網因此也被稱作“消費互聯網”。近年來,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成熟和商業化,產業互聯網這一互聯網發展的新階段正在到來。所謂產業互聯網,是傳統網絡技術與新一代信息技術在產業部門的深度融合與應用所形成的新型技術范式與經濟活動。產業互聯網通過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信息技術建立覆蓋企業生產經營各部門、各環節的廣泛連接,並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信息技術改善企業經營活動的精准性、敏捷性,提高運行效率和經濟效益。

產業互聯網與消費互聯網相比存在多方面的差異:在支撐技術上,產業互聯網的技術基礎不僅包括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網絡連接技術,而且包括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數據存儲、處理技術,以及虛擬現實、3D打印等產業應用技術。在連接對象上,消費互聯網主要實現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連接,而產業互聯網以萬物互聯為目標,更強調生產設備、產品、服務、應用場景相互之間及其與用戶的連接。在數據利用上,消費互聯網時期受制於通信網絡、算力和算法等方面的限制,難以對數據進行實時採集、存儲和深度挖掘,數據的價值無法得到充分體現﹔產業互聯網則以數據為核心要素,既要求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的數據採集、流動、反饋,又致力於實現基於實時在線數據的實時分析、自主決策、學習提升,實現核心業務的自動化、智能化。在應用對象上,與消費互聯網的服務主要面向終端消費者不同,產業互聯網提供的各種應用的主體是企業,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於企業從研發設計到生產制造、營銷銷售、售后服務等生產活動全價值鏈流程,從研發部門到財務、生產、營銷等部門的全領域,從企業本身到企業上游供應商、下游分銷商和用戶的全商業生態。在應用效果上,消費互聯網實現了人與人之間的連接、信息交流,解決了企業和用戶之間的信息不對稱,降低了社會搜尋成本,催生出新的模式,創造出增量產業﹔產業互聯網的著力點在產業本身,通過在優化企業內部流程、改善資源配置、提高運營效率、創新商業模式等方面發揮作用,提高實體經濟的運行效率和經濟效益。

(二)

實體經濟是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根本。近年來,我國實體經濟發展還面臨供給與需求不匹配、成本持續上漲、創新發展動力不足等一系列問題,迫切需要加快轉型升級。產業互聯網的出現增強了信息技術的“賦能力”,為實體經濟實現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供了重要契機。

助力研發,改善供給質量。創新是經濟增長和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的根本動力。在傳統模式下,研發活動人力投入多、耗資大、周期長。人工智能技術通過對科研數據的深度分析,推動科學研究從實驗科學、理論科學和計算科學范式進入數據密集型科學范式階段,顯著減少研發活動的人力投入、減少資金消耗、縮短研發周期,從而加速科學研究進程與科技成果的工程化、產業化,加快新產品上市速度,提供更多符合市場需要的產品。產業互聯網引發的傳統產業變革也意味著新一代信息技術更為廣泛的應用,從而可以帶動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產業化和相關產業的高速成長,為我國發揮市場優勢提供更多機遇。

數據賦能,提高生產效率。近年來,隨著我國勞動力、土地等生產要素成本的攀升,實體經濟發展面臨較大壓力。通過發展產業互聯網,發揮自動化、智能化的設備和系統的作用,不僅有利於企業節約工資支出,降低生產成本,還能夠優化生產工藝,從而提升良品率、降低原材料損耗、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改善生產效率。目前許多制造業已經開始在質量檢測環節採用人工智能圖像識別技術,顯著提高了檢測的速度和效率﹔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對農業、制造業生產參數進行優化,能夠使產量、品質獲得顯著提高。

打通產銷,快速響應市場。供給與需求不協調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供需雙方存在著嚴重的信息不對稱,供給方無法准確了解市場需求及其變化趨勢,從而出現供給與需求的錯配,造成庫存積壓、產能過剩。通過打通消費互聯網與實體經濟的連接或由實體部門建立與用戶的直接聯系,實體企業能夠更精准地掌握用戶需求,更好地設計滿足消費者需求的產品,並基於數字孿生、智能制造的高度柔性重構生產系統,實現低成本大規模定制甚至按需定制。通過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信息技術將供應鏈上下游連接起來,能夠使企業根據需求排產,盡可能降低庫存,提高供應鏈的響應速度,而且能夠實現產品的全生命周期可追溯,改善供需信息不對稱狀況,提高產品和服務的質量。

業務創新,拓展增值空間。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既有產業的深度融合會帶動各個產業在產品、商業模式、業態等方面的創新,從而提高產品或服務的吸引力、競爭力,催生新的市場需求。許多制造企業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支撐,全面整合產品和服務,開展在線監測、個性化定制、信息增值服務、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統解決方案等服務型制造活動,不但增加了用戶黏性,而且通過把一次性的產品銷售收入轉化為持續的服務收入,促進了收入與利潤的增長。比如,未來,汽車的智能網聯化將使汽車成為一個移動的辦公、娛樂空間,催生基於智能網聯汽車的一系列新型服務。

(三)

我國是全球最大的新興經濟體,產業互聯網在我國有極為廣闊的發展前景,將催生萬億美元的市場,為我國經濟增長注入新的動力。發展產業互聯網,我國在技術與市場、供給與需求兩端都具備良好的基礎。

在供給端,我國具備信息技術賦能的技術和能力儲備。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居於世界第二位,消費互聯網的發展不但孕育出一批世界級的平台企業,而且數字經濟領域創新創業創造活躍,擁有一大批細分行業領軍企業。在人工智能領域,我國無論是技術水平、企業數量還是產業規模都居世界前列。一些行業領先的實體經濟企業大力推動數字化轉型,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並將信息賦能技術以平台、軟件包、解決方案等形式開放共享。我國電商、社交、搜索等消費互聯網的大發展積累了大量數據,為產業互聯網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數據資源。

在需求側,我國具有發展產業互聯網的內在動力和巨大市場需求。這些年來,隨著我國居民收入和消費水平大幅度提高,消費者對更高質量、更高品質的產品的需求不斷增長。國內消費升級、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市場拉力以及競爭優勢轉換的壓力,亦對實體經濟應用新一代信息技術進行改造升級提出了迫切要求。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制造業第一大國,我國實體經濟規模大、產業門類齊全、產業發展層次多樣,為產業互聯網發展提供了規模大、成長性好、應用場景豐富的市場空間。

總之,推動產業互聯網的發展,根本上要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調動包括互聯網企業、實體經濟企業等各類市場微觀主體的活力﹔同時政府也需要在推動信息網絡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共性技術研發、實體企業的數字化改造、行業信息化標准建設、數據開放和數據保護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為產業互聯網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作者分別系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騰訊研究院院長)

(責編:吳兆飛、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