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增勢賦能推動綠色發展

重慶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課題組

2019年09月06日08:10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增勢賦能推動綠色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綠色發展是發展觀的一場深刻革命。使綠色成為普遍形態是高質量發展的題中之義,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然要求。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要把生態環境保護放到重要位置,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重慶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發揮示范作用”的要求,立足大城市、大農村、大山區、大庫區實際,堅持上游意識,承擔上游責任,加快從產業結構、空間結構、能源結構、消費方式等方面增勢賦能,全面推動綠色發展,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

1.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綠色發展提供勢能

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考察時強調,要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扭住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把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構建市場競爭力強、可持續的現代產業體系。

持續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必然選擇,是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我國宏觀經濟管理必須確立的戰略思路,是改善供給結構、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的治本之策,是推動綠色發展方式成為普遍形態的可靠保証。綠色發展是構建高質量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必然要求,能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生活的增長點、成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支撐點、成為展現我國良好形象的發力點,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具體體現。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根本,是使我國供給能力更好滿足廣大人民日益增長、不斷升級的個性化的物質文化和生態環境的需要。加快推動綠色發展,能通過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實現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綠色發展有效對接、協同發展。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治本良方,推動綠色發展代表了當今科技和產業變革方向,前者為本,后者為道。“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勢能明顯。勢能的提供,必須統籌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政策與產業綠色化現狀之間的位勢。

針對當前重慶汽車、電子信息兩大傳統支柱產業對工業經濟支撐作用持續減弱,大多數傳統制造業企業在面臨綠色轉型升級時都或多或少存在著“不敢轉”“不願轉”“不會轉”等問題,必須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要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破’和‘立’上同時發力,加快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加快發展新興產業,增強經濟發展新動能”要求,堅持用足用活“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字方針,固本開新求變,把提高供給質量作為主攻方向,把全面深化改革作為根本途徑,因地制宜選擇發展新興戰略產業,因勢利導壯大實體經濟,著力推進產業綠色轉型升級。不斷抓好產業發展加減法,加快培育綠色低碳產業體系,堅決淘汰落后產能和污染企業。以優先發展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項目推動產業生態化,以打好“生態牌”、種好“搖錢樹”、做好“水文章”、念好“山字經”推動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

2.推進大數據智能化為綠色發展賦予動能

大數據智能化所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進展勢頭日新月異,是加快新舊發展動能接續轉換的重要助推,為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條件。綠色發展作為經濟發展的高境界、高質量發展的硬任務,內在要求以新技術為帶動的新組織形式、新產業集群快速補鏈成群並形成規模。大數據智能化是綠色發展的重要內驅力,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新動能,正在深刻改變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動能的賦予,必須把握好推進大數據智能化的速度與綠色發展載體的作用機制。

當前,重慶創新勢頭強勁,但全社會研發投資、創新人才與要素聚集、大數據智能化產業增加值等都有較大差距。差距就是動力。重慶必須堅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向首屆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致賀信指出的“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加快新舊發展動能接續轉換,打造新產業新業態”的發展路徑,堅持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攻城拔寨的拼勁,破解技術突破、產品制造、市場模式、產業發展“一條龍”轉化的瓶頸,推動產業鏈再造和價值鏈提升,以信息化、智能化為杠杆培育新動能。既注重用科技創新的辦法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的綠色化水平,又注重把脫胎於大數據智能化新技術的綠色產業培育壯大,以釘釘子精神堅定不移推進大數據智能化發展,久久為功促進大數據智能化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充分挖掘大數據商用、政用、民用價值,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推動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加快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兩江協同創新區等建設,高標准辦好智博會,高水准建設重慶科學城,著力打造國家(西部)科技創新中心。

3.加快城鄉融合為綠色發展增加潛能

促進城鄉在規劃布局、要素配置、產業發展、公共服務、生態保護等方面相互融合和共同發展,通過建立城鄉融合的體制機制,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是逐步實現城鄉居民基本權益平等化、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城鄉居民收入均衡化、城鄉要素配置合理化,以及城鄉產業發展融合化的重要保障,是新的綠色經濟重要增長點,是重慶筑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的戰略任務,蓄勢待發潛能無限。潛能的激發,必須拿捏好城鄉融合發展的效度與生態綜合價值之間的協調。

當前,重慶城鄉生態空間管控方面還不夠好,河道岸線控制利用區和開發利用區佔岸線總長度的44%,總體偏高﹔城鄉垃圾再污染的風險依然較大,全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低,距離中央對直轄市在2020年末達到35%的要求尚有較大差距。必須准確認識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重慶時強調的“要加快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建立健全城鄉一體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真正內涵,發揮國家中心城市功能作用,把綠色生態作為最大財富、最大優勢、最大品牌,加強城市有機更新,推動大中小城市網絡化建設,提升城市宜居宜業宜游水平,建設國際化、綠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現代城市。堅持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按照“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態環境質量是關鍵”的要求,守護好長江上游最后一道關口,精准落實“五個振興”,著力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全面加強綜合服務設施建設,推動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礎設施聯通化、居民收入均衡化、要素配置合理化、產業發展融合化,實現城鄉生態要素及生態資源的價值增值,實現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鄉村讓人們更向往。

(作者:重慶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課題組,執筆人:孫凌宇、周廷勇。本文系中宣部2018年度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大項目“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實踐研究”〔2018MSJ022〕階段性成果)

(責編:任一林、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