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新中國70年文化建設的成就及經驗

洪曉楠 張志臣

2019年09月05日13:34    來源:中國教育報

原標題:新中國70年文化建設的成就及經驗

觀點提示

全面回顧和展示新中國成立70年來文化建設發展歷程和成就,認真研究和總結黨在文化建設中艱辛探索取得的寶貴經驗,有助於我們更加堅定文化自信,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懈奮斗,推動我國經濟、科技、國防、綜合國力進入世界前列,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這無疑是同我國日益繁榮發展的文化建設分不開的。值此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全面回顧和展示我國文化建設發展歷程和成就,認真研究和總結黨在文化建設中艱辛探索取得的寶貴經驗,有助於我們更加堅定文化自信,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

新中國70年文化建設的歷史進程與成就

新中國70年的文化建設,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探索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階段﹔改革開放新時期建設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階段﹔新時代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階段。

探索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階段。新中國成立之初,國家百廢待興,文化建設也步入了一個新的時期。這一時期,毛澤東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積極探索文化建設新路,創建了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嶄新的、人民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第一,積極組織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指導知識分子思想改造,領導對錯誤文化思想的批判。提出了“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文化建設基本原則,提出在繁榮文藝、發展學術方面實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極大地激發了廣大文藝工作者的創作熱情,文化藝術界出現了生機勃勃的景象,創作了一大批優秀的文藝作品,形成了新中國文化事業發展的第一個高潮。第二,新生政權受到西方各國的重重封鎖和各種制裁,為配合我國內政外交大局,各類文化代表團互訪頻繁,交流項目不斷增加,為增進中國與各國人民的相互了解、友誼和理解,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重點與社會主義國家、亞非拉等發展中國家和少數西方國家開展了廣泛的文化交流與合作,擴大了新中國在國際社會的影響力,為社會主義和平建設爭取有利的國際環境發揮了重要作用。第三,明確了文化建設在社會主義建設總體布局中的戰略地位。

改革開放新時期建設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階段。通過開展真理標准大討論,黨中央重新確立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十一屆三中全會拉開了改革開放的大幕。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與時俱進地推進馬克思主義與中國改革開放事業相結合,探尋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發展與繁榮之路。第一,文化戰線大膽解放思想,積極改革開放,投身到新時期的文化藝術實踐活動中。鄧小平同志在全國第四次文代會上,提出了文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二為”方向,再次強調了百花齊放、推陳出新、洋為中用、古為今用的方針,明確了在藝術創作上提倡不同形式和風格的自由發展,在藝術理論上提倡不同觀點和學派的自由討論。黨的十二大把努力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定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一大戰略方針。隨著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的發表和黨的十四大召開,強調兩個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同時,促進了經營性文化活動的蓬勃興起和文化消費需求的迅速增長,推動了文化市場的培育和發展。正如黨的十五大報告所指出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勵全國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第二,全面提升了文化建設在現代化建設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特別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將建設先進文化上升至立黨之本、執政之基的高度來認識。第三,進入新世紀新階段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科學發展觀,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規律中,我們黨逐步形成了一系列新的文化發展理念,初步回答了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文化為什麼要發展、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和發展為了誰、發展依靠誰等一系列重大問題。黨的十七大進一步強調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豐富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為我國人民的熱切願望,極大地解放了文化生產力。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通過了《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第一次明確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目標。

新時代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階段。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自覺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緊緊圍繞堅定文化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這一重大問題,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覺與文化擔當,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鑄造中國精神、滿足精神需求、促進文明互鑒,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第一,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彰顯了高度的文化自信。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是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題中應有之義”,“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第二,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國家、社會、公民三個層面表達了我們的社會理想和價值追求,體現了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要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通過教育引導、輿論宣傳、文化熏陶、實踐養成、制度保障等,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展各方面,轉化為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第三,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兩創”方針的提出,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提供了理論指導。第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對外宣傳工作,重視加強話語體系建設,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創新對外宣傳方式,講好中國故事。

新中國70年文化建設的經驗

經過70年的不懈努力,我國文化建設與國家改革發展協同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70年文化建設的經驗,歸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堅持黨對文化工作的正確領導。注重黨對文化建設的領導,結合時代要求、圍繞黨的中心任務提出文化綱領、文化發展目標、文化政策,把握文化發展的正確方向,歷來是馬克思主義者高度重視的命題。遵循文化發展的客觀規律,不斷加強改進黨對文化工作的領導,健全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建立一支政治立場堅定、理論水平高、熟悉文化工作的文化管理隊伍,這是新中國社會主義文化不斷開拓創新的根本保障。

第二,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加強文化建設。意識形態決定文化前進方向和發展道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關鍵在於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

第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文化建設就是要把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權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根本目的和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准確把握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新要求新期待,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文化產品與服務的供給能力,讓全體人民共享文化發展成果,才能從根本上維護公共文化生活的公平與正義。解決好“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這個根本問題,最根本、最關鍵、最牢靠的辦法就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

第四,正確處理古今中外文化關系。中國共產黨在文化建設中既重視對封建腐朽文化的批判,又重視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更主張在繼承基礎上進行綜合創新。習近平總書記2016年11月30日在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講話指出,我們要堅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在繼承中轉化,在學習中超越。“不忘本來”,是中國共產黨人對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態度。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國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者和踐行者,又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吸收外來”,就是放眼世界,吸收借鑒國外優秀文明成果,積極參與世界文化的對話交流﹔“面向未來”,就是堅持從歷史走向未來,在延續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善於融通古今中外各種資源,不斷推進中華文化創新。

第五,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講清楚中國共產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講清楚黨帶領人民過上美好幸福生活的堅定決心和責任擔當,講清楚我們堅持人民當家做主,不斷增進民生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波瀾壯闊的奮斗歷程。

(作者單位:大連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洪曉楠系該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責編:曹淼、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