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工業增加值佔比下降不代表“產業空心化”

熱點辨析:深刻認識我國工業化發展階段

史  丹

2019年09月05日08:0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工業化取得巨大成就,建成了全球最為完整的工業體系,成為世界第一大工業國。最近十幾年,我國工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逐年下降,從2006年的42%下降到2018年的33.9%。對此,有人擔憂我國會出現“產業空心化”現象。產生這種擔憂,主要是因為對工業化發展規律和我國工業化發展階段的認識還不到位。

工業化發展規律表明,隨著一國經濟發展水平提高,工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會經歷一個“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的量變過程,工業發展水平也有可能在這種量變中發生質變,最終實現“由弱到強”。當前,我國工業發展正處在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中。一是隨著人口老齡化和勞動報酬的提高,我國低勞動成本比較優勢減弱,服裝紡織等部分勞動密集型產業開始逐步向海外轉移。二是由於能源資源消費增速下降、消費結構優化、進口增加等原因,我國能源資源開採加工等行業發展速度有所減緩。三是隨著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發展、工業分工及布局進一步細化優化,我國生產性服務業呈現加快發展態勢,相對降低了工業增加值在GDP中的佔比。由此可見,工業增加值佔GDP比重下降是我國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一種具體表現。這種下降是我國經濟和工業規模持續擴大、工業發展水平不斷提高、服務業蓬勃發展中的相對下降,並不是一些人所擔憂的“產業空心化”現象。

工業的一項重要職能是為其他生產部門提供生產手段,單純以工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這一指標衡量工業發展的好與壞、強與弱並不科學。工業是否強大,主要是看工業發展對其他產業發展支撐力的大小。從統計數據來看,雖然工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有所下降,但我國工業發展對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支撐力越來越強。今年上半年,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金融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20.6%、7.8%、7.3%和7.3%﹔今年1至5月份,戰略性新興服務業、高技術服務業和科技服務業營業收入分別增長12.5%、12.3%和12.0%,均高於全部規模以上服務業的增速﹔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增長13.5%,增速比全部投資快7.7個百分點。諸如此類的現象充分體現了工業發展對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支撐作用,也表明我國工業發展由量變到質變的特征越來越顯著。

當然,並不是所有國家都能順利完成這種由量變到質變的轉化,截止到目前,隻有美國、德國、日本等少數幾個發達國家完成了這種轉化並發展成為工業強國。我國要順利實現這種轉化,仍有許多工作要做。一是緊緊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充分發揮我國工業體系完備、產業集群全面等優勢,夯實產業基礎,推動研發、生產、運營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大幅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和集約化發展水平。二是大力發展中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鼓勵支持其從事某項工藝、零部件或者產品的研發生產,努力成為佔據世界制造業制高點的“隱形冠軍”企業。三是持續改善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的政策環境和市場環境,增強中西部地區吸引聚集生產要素的能力,挖掘我國區域經濟梯度發展的紅利,提高中西部地區工業化水平。四是加大人才引進和培養力度,補齊制約產業發展的人才短板,形成與產業轉型升級相匹配的人才結構。五是加大金融體系對關鍵核心技術研發、轉化、應用的支持力度,夯實我國工業發展的科技基礎。六是繼續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理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充分發揮政府和市場各自的比較優勢,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

《 人民日報 》( 2019年09月05日 08 版)

(責編:吳兆飛、任一林)
相關專題
· 人民日報理論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