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

有的放矢:構建全媒體時代思政教育新格局

李  駿

2019年08月07日07:5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全媒體時代,信息無處不在、無所不及、無人不用,這給思想政治教育帶來有利機遇,也提出嚴峻挑戰。習近平同志強調:“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當前,如何有效發揮全媒體的優勢,推動思政課改革創新、構建思政教育新格局,成為學校思政教育改革創新面臨的重要課題。

借助全媒體營造良好輿論氛圍,優化思政教育輿論環境。當前,思政教育面臨的一個突出問題,就是面對思想文化領域的一些雜音噪音,思政教育回應不及時、不充分,在內容、表達方式等方面還存在需要改進的地方。解決這一問題,應發揮全媒體優勢,營造良好輿論氛圍,理直氣壯進行思政教育,鞏固壯大全媒體時代的主流思想輿論。事實証明,准確、權威的信息不及時傳播,虛假、歪曲的信息就會擾亂人心﹔積極、正確的思想輿論不發展壯大,消極、錯誤的言論就會肆虐泛濫。我們要善於發揮全媒體優勢,採取灌輸與啟發、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統一的辦法,將政治性與學理性相統一的理論成果、價值性與知識性相統一的知識成果、建設性與批判性相統一的學術觀點、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統一的教育資源,借助青少年關注的傳播平台和傳播渠道第一時間進行推送,以透徹的學理分析回應學生,以徹底的思想理論說服學生,用真理的強大力量引導學生,不斷增強思政教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

運用全媒體創新表達方式,把理論講深講透講活。推動思政課改革創新,應著力增強思政課的吸引力,努力打造學生想聽愛學的熱門課程。實踐表明,隻有採用學生喜聞樂見的鮮活語言和表達方式,才能將理論講深講透講活,使其真正走進學生心裡。在全媒體時代,思政課教師應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材施教,努力將深奧的學術語言轉換為學生樂於接受的大眾語言,將抽象的宏大敘事融入具體的個體故事。同時,適應學生的接受習慣,採用文字、聲音、影像、動畫等多種形式開展思政教育,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做到因時而進、因勢而新。我們要通過靈活運用新媒體語言和表達方式,使黨的創新理論真正入腦入心,從而更好統一思想、凝聚共識。

發揮全媒體大數據優勢,實現思政教育精准化。大數據的一個重要價值,在於通過對海量信息的收集分析,獲得對特定問題的准確認知。大數據技術為深入准確了解思政教育的受眾需求帶來極大便利。通過運用大數據進行全面深入分析,可以洞悉學生對思政教育傳播內容、傳播形式的接受程度,了解思政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和努力方向。實踐証明,在思政教育中運用大數據有助於實現教育精准化,推動教學實踐創新。新形勢下,我們可以充分借助大數據技術,對學生信息、教師信息、教學內容以及教學反饋進行分析研判,真正實現全程育人、全員育人,有效提升思政教育質量和效果。

(作者為南京財經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法學院黨委書記)

《 人民日報 》( 2019年08月07日 17 版)

(責編:任一林、曹淼)
相關專題
· 人民日報理論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