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合力打造高質量世界經濟

趙晉平

2019年07月25日08:0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內容提要

國際金融危機發生10年后,世界經濟再次來到十字路口。習近平主席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大阪峰會上的重要講話,指明了合力打造高質量世界經濟的方向和路徑,在關鍵時刻為世界經濟和全球治理把准航向﹔宣布了中國加快形成對外開放新局面、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大舉措,將有力促進高質量世界經濟發展。

2019年6月28日,習近平主席在日本大阪召開的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上發表題為《攜手共進,合力打造高質量世界經濟》的重要講話,指明了合力打造高質量世界經濟的方向和路徑,宣布了中國加快形成對外開放新局面、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大舉措,在關鍵時刻為世界經濟和全球治理把准航向。中國進一步開放市場等重大舉措,將為世界提供新的發展機遇,有力促進高質量世界經濟發展。

當前世界經濟形勢下的正確選擇

國際金融危機發生10年后,世界經濟再次來到十字路口。2017年世界經濟剛剛出現復蘇跡象,2018年增長動能又趨於減弱。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國家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抬頭,導致國際貿易和投資爭端加劇,全球產業格局和金融穩定受到沖擊。當前世界經濟中存在的問題,凸顯了二十國集團等全球治理平台加強政策協調合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對各國尤其是大國的政策選擇提出了新要求。習近平主席提出要尊重客觀規律、要把握發展大勢、要胸懷共同未來,指出了創造世界經濟更加美好的明天的正確選擇。

尊重客觀規律。在開放型市場經濟條件下,不同經濟體之間商品服務貿易增長、結構變化、產業分工和利益分配格局主要受相對比較優勢的影響,是市場經濟規律發揮作用的表現。如果一個發展中國家具備有利的自然稟賦和要素資源條件,實行符合國情和外部環境需要的開放型經濟制度與政策,就能抓住機遇,實現長期較快經濟增長,不斷提升綜合實力,逐步縮小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各國隻有彼此尊重對方發展成就,才能形成在競爭中合作和共同發展局面,更好適應生產力發展要求,實現貿易暢通、百業興旺。

把握發展大勢。經濟全球化發展的實踐証明,開放型世界經濟有利於擴大市場規模效應、促進企業競爭和創新、提升要素資源配置效率和民生水平。各國由於自然稟賦和開放政策差異,在經濟全球化中的受益程度會有所不同,但開放對於滿足經濟發展對各種要素資源的需求、增強各國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這早已成為絕大多數國家的共識。因此,應堅決反對保護主義,以更大的開放擁抱發展機遇,以更好的合作謀求互利共贏,引導經濟全球化朝著正確方向發展。

胸懷共同未來。當今時代,人類社會已經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堅持開放包容、互利共贏,實現共同發展,既是順應經濟全球化潮流的客觀需要,也是絕大多數國家的強烈願望。中國提出的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之所以得到眾多國家的積極響應,根本原因在於它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貫徹開放包容、互利共贏的合作理念,務實推進“五通”建設,為參與各方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各國應立足共同利益,著眼長遠發展,致力於實現世界持久和平繁榮、各國人民安居樂業,避免因短視犯下不可挽回的歷史性錯誤。

合力打造高質量世界經濟的可行路徑

習近平主席著眼於解決世界經濟發展和全球治理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強調堅持改革創新,挖掘增長動力﹔堅持與時俱進,完善全球治理﹔堅持迎難而上,破解發展瓶頸﹔堅持伙伴精神,妥善處理分歧,為合力打造高質量世界經濟指明了路徑。

從改革創新中挖掘世界經濟增長新動力。缺乏增長新動力是當前世界經濟疲軟的主要原因,從改革創新中尋求新動力是正確選擇。在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納米科技等新興技術帶動下,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蓄勢待發,孕育著不可估量的經濟增長新動力,同時對現有國際分工體系、各國宏觀經濟政策、跨境要素流動管理制度等提出了新要求。各國需要加快改革,推進開放式創新,形成適應新技術發展趨勢的政策框架和管理體系,激勵和保護企業創新,實現各種要素資源、市場互聯互通,讓創新成果得以廣泛應用,惠及更多國家和人民。

通過完善全球治理維護開放創新環境。近年來,全球治理改革取得一些實際進展,二十國集團就是在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應運而生的。但是,在許多重要領域還存在現有治理體系難以反映國際力量對比變化、難以滿足各國政策協調和規則重構的需要、缺乏對單邊主義的有效約束機制等突出矛盾。對世界貿易組織進行改革十分必要,但改革的目的是使世界貿易組織更加有效地踐行其開放市場、促進發展的宗旨,確保多邊規則的有效性,規范各成員方的貿易政策,約束貿易保護主義行為。

用實實在在的行動引領發展合作、破解發展瓶頸。當今世界面臨的各種難題,追根溯源都與發展鴻溝、發展赤字有關。許多發展中國家長期面臨的基礎設施落后、建設資金匱乏、人力資源開發水平低下、收入分配差距不斷擴大等突出問題,在信息化快速發展階段並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反而在數字鴻溝疊加作用下出現進一步擴大的趨勢。二十國集團應繼續將發展置於宏觀經濟政策協調的優先位置,增加發展投入,用實實在在的行動引領發展合作。應堅持互利共贏,幫助發展中國家打破發展瓶頸,更好融入全球價值鏈、產業鏈、供應鏈並從中受益。

堅持伙伴精神,妥善處理分歧。面對復雜多變的全球市場環境和可能出現的風險,堅持伙伴精神,積極發揮宏觀經濟政策協調機制的作用,有效管控分歧和風險,事關世界經濟長期穩定繁榮的大局。上世紀20年代末,個別國家出於一己私利單方面加征進口關稅,引發關稅戰和持續多年全球經濟蕭條。這一慘痛教訓告訴我們,越是在危機面前,越需要加強合作。各國國情不同、處在不同發展階段,在一些問題上存在不同利益訴求和分歧在所難免。關鍵是要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平等協商、求同存異,管控分歧、擴大共識,共同尋求解決問題的良策。

為合力打造高質量世界經濟作出中國貢獻

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大阪峰會上,習近平主席宣布中國將推出進一步開放市場、主動擴大進口、持續改善營商環境、全面實施平等待遇、大力推動經貿談判五項重大舉措。這是中國對打造高質量世界經濟作出的重大貢獻。

進一步開放市場,為外商投資企業提供長期分享中國發展紅利的機會。近年來,我國實施新一輪高水平開放,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外資准入負面清單2018年版保留的限制措施與2011年版相比減少約3/4,2019年版進一步縮短了清單長度,進一步擴大農業、採礦業、制造業、服務業開放。這為外商投資企業分享中國的巨大市場和發展紅利提供了重要機遇。聯合國《2019年世界投資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吸收外國直接投資達到1390億美元,同比增長4%,與同期全球外國直接投資下降13%形成鮮明對比,說明外國投資者對中國市場和開放環境有堅定信心。為進一步開放市場,中國還將新設6個自由貿易試驗區,增設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新片區,加快探索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進程。

主動擴大進口,為世界經濟增長作出實實在在的貢獻。2018年,中國貨物貿易進口額達到2.1萬億美元,同比增長15.8%。中國擴大進口,可以直接轉化為貿易伙伴國的生產和出口需求,是對伙伴方和世界經濟增長作出的實實在在的貢獻。中國有近14億人口的龐大市場、4億多中等收入群體,隨著經濟發展水平逐步提升,對國外商品和服務需求仍有巨大增長空間。

持續改善營商環境,進一步提高知識產權保護水平。近年來,中國以國際上高水平營商環境評價標准為標杆,不斷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推出政府“放管服”改革等舉措,營商環境水平顯著提升。世界銀行發布的2019年版《營商環境報告》顯示,中國在全球190個經濟體中的營商環境排名由2018年的第七十八位大幅提升至第四十六位,在多數分項指標上都有明顯改善。將於明年1月1日實施的我國新的外商投資法律制度,引入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增強民事司法保護和刑事保護力度,提高知識產權保護水平,將推動中國營商環境建設邁上新的台階。

全面實施平等待遇,對在中國境內注冊的各類企業平等對待、一視同仁。將於明年1月1日實施的外商投資法,以國家立法的方式確立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並明確規定“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以外的領域,按照內外資一致的原則實施管理”。這意味著我國將全面取消外資准入負面清單之外的限制。准入后階段,對在中國境內注冊的各類企業平等對待、一視同仁,建立健全外資企業投訴機制。這無疑將營造更加穩定、透明、可預期和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大力推動經貿談判,構建面向全球的自由貿易區網絡。中國一貫主張建設開放透明、互利共贏的區域自由貿易安排。我們將加快推進高標准自由貿易區建設,推動早日達成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加快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加快中日韓自由貿易協定談判進程。這將為中國增加更多高水平貿易投資合作伙伴,也將為相關經濟體提供更多進入中國市場的機遇,對於促進世界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作者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原部長、國研智庫首席經濟學家)

《 人民日報 》( 2019年07月25日 08 版)

(責編:任一林、曹淼)
相關專題
· 人民日報理論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