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中國哲學發展成就與時代擔當

張志強

2019年07月08日08:1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70年來,中國哲學學科體系日漸完善、學術研究不斷深化、學術成果日益豐富、學術人才大量涌現,成為哲學學科體系中不可或缺的基礎性、支撐性學科。

■為增強文化自信提供堅實的學理基礎,推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新時代對中國哲學的期許,也是中國哲學工作者肩負的使命與擔當。

自20世紀上半葉中國哲學學科誕生以來,這一學科的發展就是一個不斷面對時代挑戰、將中華文化的核心價值帶入新境界的過程。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哲學研究更加自覺地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學科方法愈加科學有效,學科發展取得長足進步。

研究情況與進展

70年來,中國哲學發展可以說遵循著兩條相互配合的路徑。一方面,在中西哲學比較視野下,不斷深入中華文化和中國哲學的根源,重新認識中華傳統文化﹔另一方面,不斷回應時代問題,力求從中華文化和中國哲學的根源生發出面向時代的文化。正是遵循這兩條路徑,中國哲學學科體系日漸完善、學術研究不斷深化、學術成果日益豐富、學術人才大量涌現,成為哲學學科體系不可或缺的基礎性、支撐性學科。

研究主題和領域不斷深化。改革開放以前,中國哲學學科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重視以科學的眼光批判分析中國哲學,中國哲學傳統中的辯証法和唯物主義因素得到深入發掘,從一般思維規律的角度對中國哲學的基本特質進行了較為深入的揭示。同時,著重從理解中國革命的視野出發,重新詮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尋找中國革命的文化前提,探討中國哲學的邏輯演進歷程。改革開放以來,原汁原味地詮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中國哲學研究的主要趨向。宋明理學研究、經學研究以及出土文獻研究,逐漸成為中國哲學研究的重心。中西、古今關系以及文明比較視野下的中西哲學比較,成為中國哲學研究的學術焦點。在這種思想氛圍下,現代新儒學成為一個時期的學術熱點。近些年,以國學為主要對象的學術研究群體日益壯大。經典解釋、工夫實踐的內在視角、文獻學與學術史的研究路徑等,使中國哲學的研究方法呈現多元景觀。進入新時代,中國哲學研究越來越成為理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形成和發展的重要前提。學術主題的轉移實際上是學術深化發展的必然,中國哲學學科在學術主題的轉移深化中不斷開辟新的學科領域,形成了新的學科生長點。

學科體系日漸完善。作為哲學的二級學科,中國哲學學科涵蓋從先秦至明清各斷代哲學研究以及出土文獻、比較哲學、經學、禮學、三教關系等多種專題性研究方向,學科體系日益完善。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究熱潮中,宋明理學研究是中國哲學學科中發展最為充分的。隨著大批文獻的出土,中國哲學學科的出土文獻研究日益繁榮。近年來,禮學研究伴隨經學研究的興盛成為學科熱點。大型古籍文獻的集成和項目整理開始匯聚學科力量、集中展現研究成果。還要看到,改革開放以來,國內高校和社科研究機構設立一大批中國哲學專業碩士點、博士點和博士后流動站,成立一系列專題性研究中心,形成了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教學科研隊伍不斷壯大。中國哲學史學會和中華孔子學會相繼成立,更為促進中外中國哲學研究界的交流互動,推動國內學術界的聯動整合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哲學史》《孔子研究》等專業期刊發表了大量高水平的中國哲學研究論文,對學術話題的引領、學術研究隊伍的培養、學科領域的開辟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

學科發展與文化建設良性互動。2016年習近平同志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2017年中辦、國辦印發的《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都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樹立文化自信中的重要作用,提出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要求,是中國哲學研究的綱領性、指導性文件,為構建新時代中國哲學學科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有力推動了中國哲學學科發展。中國哲學倡導的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價值理念,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滋養。中國哲學研究的一系列重要理論成果,為世界各國發展、人類進步貢獻了中國哲學智慧。此外,中國哲學界積極參與研究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人類共同價值,為維護人類共同利益提供價值論基礎。特別是近年來,中國哲學工作者堅持理論聯系實際,走出書齋,走進企業、社區和中小學校,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這也成為推動中國哲學學科發展的重要力量。

存在問題與不足

中國哲學學科建設取得了長足進步,但也面臨一些瓶頸性問題。

專業化與細碎化並存。就整體而言,隨著中國哲學學科建設的專業化水平不斷提高,學科發展出現了一定程度的細化和碎化問題。少數領域的研究以專業化名義囿於學術的自我生產中,在以現實問題研究帶動學術研究方面有所欠缺。

復古和泥古現象時有發生。隨著時代發展,人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需求越來越強烈,中國哲學日益成為社會文化領域關注的熱點。在這種熱潮中,中國哲學對傳統的研究和傳播如何克服復古和泥古問題,是當今中國哲學研究面臨的考驗。

回應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的研究成果還不夠多。中國哲學尚缺乏從深厚的學理出發,全面深入回應時代關切、解答關涉國計民生重大問題的研究成果,中國哲學學科介入現實的能力還需提升。

跨學科視野和問題意識有待加強。由於受實証主義方法論的制約,中國哲學研究界以問題為導向整合該學科不同領域的意識較為淡薄。這導致中國哲學研究的中國主體性長期不強,中國學者掌握的話語權還不夠充分。

時代使命與擔當

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加快構建中國特色中國哲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講出中國哲學的道理,為增強當代中國人的文化自信提供堅實學理支撐,推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新時代對中國哲學的期許,也是中國哲學工作者肩負的使命與擔當。

從學理上強化中華文化的主體性。構建強起來的中國哲學,關鍵在於從學理上強化中華文化的主體性。對中華文化基本發展脈絡的揭示和總結,對中華文化發展理論的探索,是新時代中國哲學的重要任務。中國哲學研究要避免文化保守主義和文化虛無主義兩種偏執,加強對中華文化核心價值的研究,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研究,深刻闡明中華文化長期延續的內在機理,為增強文化自信提供堅實的理論支撐。

加強和完善學科建設。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需要在理論和實踐上不斷進行探索,用發展著的理論指導發展著的實踐,而這離不開新時代中國哲學的智慧滋養。中國哲學研究要緊跟時代步伐,進一步加強和完善學科建設,使之在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等方面充分彰顯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

積極回應當代中國人民的價值訴求。中國哲學是具有人民性、實踐性、系統性和創新性的哲學體系。作為時代精神的精華、文明活的靈魂,中國哲學研究要圍繞新時代的哲學主題,緊扣新時代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對當代中國的發展道路和社會變革作出哲學闡釋,為中國發展提供應有的學術支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研究導向,尊重人民主體地位,聚焦人民實踐創造,積極回應人民的精神需求和價值訴求,發揮凝聚人心、成風化人的作用。立足中國、放眼世界,積極參與世界哲學對話,努力發出原創性的中國哲學聲音。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副所長、中國哲學史學會副會長)

《 人民日報 》( 2019年07月08日 09 版)

(責編:吳兆飛、萬鵬)
相關專題
· 人民日報理論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