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人民論壇:甘為育人“鋪路石”

——大力弘揚新時代科學家精神⑥

桂從路

2019年07月04日07:1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如何涵養一個國家的創新活力?既做科技創新的開拓者,又做提攜后學的領路人,無數科學家用堅定行動給出答案。

著名實驗物理學家錢三強服從黨和國家的需要,將主要精力投入到科學組織中,他領導的原子能所成為人才輩出的科技大本營。地球物理學家黃大年回國后,根據學生不同情況採取個性化培養模式,學生喜歡什麼就努力傳授什麼,學生哪方面有潛力就著重去挖掘……一代代優秀科學家,不僅鞠躬盡瘁勇做科技浪潮的爭渡者,也甘為人梯、獎掖后學,為我國科技發展事業興旺、人才輩出筑就堅實道路。

“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習近平總書記曾引用這句古語,強調要把人才資源開發放在科技創新最優先的位置。今日之中國,正朝著世界科技強國的目標闊步前行。越是對人才需求迫切,就越要按《關於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所要求的,“大力弘揚甘為人梯、獎掖后學的育人精神”。“種得桃李滿天下,心唯大我育青禾”。廣大科技工作者肩負起培養青年科技人才的責任,慧眼識才,言傳身教,不斷發現、培養、舉薦人才,為拔尖創新人才脫穎而出鋪路搭橋,一定能培養造就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創新型科技人才隊伍。

科學事業是接力事業,建設世界科技強國是一場接力跑。隻有薪火相傳才能推動科學事業拾級而上、登高望遠。特別是,許多重大科研項目周期長、跨度大,廣大科技工作者主動當好“鋪路石”和領路人,做好傳幫帶,跑好接力跑,意義不言而喻。著名作物遺傳育種學家盧永根院士擔任大學校長時,致力於破解人才斷層困局、破除論資排輩風氣,甚至在罹患重症之際,還捐出畢生積蓄,獎勵貧困學生與優秀青年教師。心意之深,眼光之遠,令人感佩。大力弘揚育人精神,一方面要放下身段潛心育人,為學生的成長成才搭梯子,另一方面也要堅決破除論資排輩的陳舊觀念,打破各種利益紐帶和裙帶關系,營造人盡其才、人才輩出的公平環境,為人才施展才華提供更加廣闊的天地。

科學事業的未來屬於年輕人,大力弘揚育人精神就要善於發現培養青年科技人才,確保科技工作活水涌流、基業長青。“桐花萬裡丹山路,雛鳳清於老鳳聲。”航天報國的嫦娥團隊、神舟團隊平均年齡是33歲,北斗團隊平均年齡是35歲,大批青年科技人才在重大科研任務中“扛大旗”“挑大梁”,見証科學事業“江山代有才人出”。置身新一輪科技革命浪潮,面對日趨激烈的科技競爭態勢,年輕的沖勁不可或缺。這就要求廣大科技工作者要經常用欣賞和贊許的眼光看待青年的創新創造,把發現、培養青年人才作為一項重要責任,敢於放手、支持青年人才在重大科研任務中擔當大任。青年英杰數不勝數,青春光芒恣意綻放,是國家創新活力之所在,也是科技發展希望之所在。

馬克思說過,“科學絕不是一種自私自利的享樂,有幸能夠致力於科學研究的人,首先應該拿自己的學識為人類服務”。科技工作者在潛心研究的同時肩負起人才培養的使命,把發現、培養青年人才作為一項重要責任,在創新實踐中發現人才、在創新活動中培育人才、在創新事業中凝聚人才,中國的科技建設一定能蒸蒸日上,創造更多輝煌。

《 人民日報 》( 2019年07月04日 04 版)

(責編:常雪梅、王珂園)
相關專題
· 重要評論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