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中國經濟學的創新發展與歷史使命

周  文

2019年06月24日07:1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內容提要: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經濟學在創新發展中取得豐碩成果,既推動經濟學“術語的革命”、豐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又突破西方經濟學對政府與市場關系、比較優勢、國際貿易等的傳統認知,為促進發展中國家發展、促進世界共同繁榮作出了中國學術貢獻。進入新時代,我國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國經濟學創新發展面臨著更為緊迫的任務。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加強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經驗的總結、不斷汲取中華優秀傳統經濟思想精華、吸收借鑒現代西方經濟學的有益成果,著力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經濟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社會生產力、綜合國力、人民生活水平都實現了歷史性跨越。我國經濟建設的成功實踐,大大推動了經濟學研究與理論創新。回顧70年來中國經濟學的發展歷程,總結成功經驗,探索未來發展走向,既是服務國家重大發展戰略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時代中國經濟學創新發展並加快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客觀需要。

中國經濟學理論創新成果豐碩

經濟理論本質上是實踐的理論,實踐是經濟學創新發展的不竭源泉。70年來,我國經濟學的創新發展與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實踐良性互動、相得益彰,在有力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同時,推出眾多經濟學理論創新成果,大大豐富了世界經濟學思想寶庫。中國經濟學理論創新成果非常豐富,這裡僅列出四項重要成果。

推動經濟學“術語的革命”。恩格斯指出,“一門科學提出的每一種新見解都包含這門科學的術語的革命。”經濟學創新發展,也是從新范疇、新概念等“術語的革命”開始的。在新中國成立7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實踐中,形成了一批既能反映中國經驗又具有經濟學一般價值的新概念、新范疇,如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制度、新發展理念、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高質量發展、現代化經濟體系等。這些概念和范疇得到學界普遍認同,成為經濟學創新發展的重要內容和堅實基礎。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時代,從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實踐中涌現出的新概念、新范疇會越來越多,必將大大加快中國經濟學創新腳步。

創造性提出並豐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習近平同志指出,“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市場經濟,是我們黨的一個偉大創舉。”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經濟體制經歷了傳統計劃經濟,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公有制基礎上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等幾個發展階段,直到黨的十四大明確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從此,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建立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就成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最重要的實踐問題和經濟學創新發展最重要的理論問題。改革開放以來的經濟發展實踐表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既超越了傳統計劃經濟體制,也超越了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它從我國實際出發,在實踐探索中找到一條把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與市場經濟有機結合起來的新路。在這一過程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逐漸發展完善,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理論成果: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把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與市場經濟有機結合起來﹔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科學的宏觀調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勢的內在要求﹔堅持黨的領導,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一個重要特征﹔等等。

超越西方經濟學對政府與市場關系的傳統認知。政府與市場關系是經濟學理論研究的一個核心問題。西方經濟學認為,政府與市場關系是二元對立、相互替代、此消彼長的,政府隻能被動和有限地發揮作用。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經濟發展實踐証明,把“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都用好,才能形成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機統一、相互補充、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格局,兼顧效率和公平,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在實踐和理論探索中,我們既努力實現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機統一、相互促進,又強調政府對市場的頂層設計和有效監管,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保証政府能夠彌補市場失靈、開展有效市場建設、克服市場運行的自發性與盲目性,從而突破了西方經濟學200多年來形成的政府與市場二元對立觀,有力推動了經濟學創新發展。

突破對發展經濟學和國際貿易理論的傳統認知。“比較優勢理論”和“要素稟賦理論”是西方經濟學框架下促進發展中國家發展和制定國際貿易規則的理論基礎。但是,如果完全遵循這些理論,就會使發展中國家被鎖定在全球產業鏈價值鏈的中低端,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發展差距就不可能縮小,世界經濟的長期繁榮發展也無法實現。有鑒於此,我國經濟學者對發展經濟學進行反思與重構,提出成功的經濟體應同時擁有有效的市場和有為的政府。對於一個經濟體而言,要素稟賦在一個時點是給定的,但它可以隨著時間推移發生變化,從而使比較優勢發生改變。有效的市場是各種要素的價格能夠充分反映其相對稀缺性的市場,是按照比較優勢發展經濟的制度前提。有為的政府能夠在一國要素稟賦發生變化時因勢利導,促進產業的潛在比較優勢變成競爭優勢,從而打破“低端鎖定”,在市場競爭的基礎上積小勝為大勝,逐步縮小同發達國家的差距,進而實現對發達國家的追趕。我國學者還將我們黨提出的“共商共建共享”全球治理觀運用於國際貿易理論,提出在國際貿易中應當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共商是為了最大限度凝聚國際共識,達成合作﹔共建是為了在共商基礎上建立更為公平的國際分工秩序,最大限度消除傳統國際貿易理論中蘊藏的貿易不平等﹔共享是為了在共商共建基礎上增強發展中國家的內生動力、激發其發展潛力。這些理論成果不僅是對發展經濟學和傳統國際貿易理論的突破,而且為促進發展中國家發展、促進世界共同繁榮作出了中國學術貢獻。

加快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

經濟學是一門研究經濟活動、總結經濟規律的學科,其創新發展通常是服務於國家發展戰略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經濟學創新發展必須更好服務於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目前,我國經濟學創新發展的基礎還比較薄弱,對重大現實問題的研究也不夠深入,一些學者習慣於從西方經濟學理論框架出發來分析研究我國經濟現實問題,經濟學發展還不能充分滿足新時代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因此,著力解決我國經濟學創新發展所面臨的突出問題,加快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更好服務於國家發展戰略,滿足經濟高質量發展時代要求,是新時代中國經濟學創新發展面臨的緊迫任務和歷史使命。

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是黨和國家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著力對中國道路、中國經驗、中國方案作出政治經濟學的理論概括、抽象和升華,努力從中提煉出具有學理性的理論創新成果,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朝著體系化、規律化、學科化方向發展。

加強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經驗的總結。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我國經濟學創新發展既進入更加廣闊的天地,也面臨新的更高要求。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應緊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主動服務國家發展戰略,積極回應重大理論問題和實踐課題,加強對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經驗的說明、闡釋、總結、概括,並將其上升為系統化的經濟理論學說,努力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同新時代經濟高質量發展實踐良性互動,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理論指導,為發展中國家實現更好發展提供有益借鑒。

不斷汲取中華優秀傳統經濟思想精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博大精深的經濟思想,如《鹽鐵論》等古代典籍中蘊含的許多經濟思想與現代經濟學不謀而合。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需要不斷汲取中華優秀傳統經濟思想的精華,推動中華優秀傳統經濟思想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使之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發展的寶貴資源。

吸收借鑒現代西方經濟學的有益成果。習近平同志指出,“馬克思、恩格斯在建立自己理論體系的過程中就大量吸收借鑒了前人創造的成果。對現代社會科學積累的有益知識體系,運用的模型推演、數量分析等有效手段,我們也可以用,而且應該好好用。需要注意的是,在採用這些知識和方法時不要忘了老祖宗,不要失去了科學判斷力。”現代西方經濟學的一些理論觀點和學術成果,可以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有益借鑒。但我們在吸收借鑒時要有分析、有鑒別,既不能採取一概排斥的態度,也不能生搬硬套、不加分析把國外學術思想和學術方法奉為圭臬。應以我國實際為研究起點,提出具有主體性、原創性的理論觀點,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

(作者為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院教授、教育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 人民日報 》( 2019年06月24日 09 版)

(責編:王靜、呂騰龍)
相關專題
· 人民日報理論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