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暖聞熱評·擇一事 終一生⑤)

每一步都是積澱

谷業凱

2019年06月14日08:0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人物】“月宮一號”總設計師劉紅

【故事】2018年5月15日,封閉了整整370天的“月宮一號”艙門緩緩打開,4位“航天員”拿著親手種出的大豆、油菜、胡蘿卜、西紅柿踏出艙室……這是一次世界上時間最長、閉合度最高的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統實驗,標志著我國在生物再生生命保障技術領域達到世界尖端水平。從立志改變家鄉的環境,到專注自然資源合理利用,再到探索地外生命保障系統,孜孜耕耘30余年,“月宮一號”總設計師劉紅在“月宮”裡收獲累累碩果。

【點評】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對劉紅而言,她和“月宮一號”團隊探索的距離還要在“千”的后面加上好多個零,這也注定了他們所走過的每一步,都需更加踏實、堅定。

雖然兒時就喜歡抬頭看月亮、數星星,但劉紅並未想到,自己會投身於和星空有關的研究。盡管她的研究范圍是農業生態系統和城市污染處理技術,專注的還是“地球上”的事業,但正是有賴於多年腳踏實地的積累,憑借對生命和環境的深刻認知,劉紅才得以在“月宮”裡不斷完善著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統,最終把我國相關領域帶到了世界前沿,硬是“把科幻做成了科學”。

“世上沒有白走的路,隻要踏踏實實地做,終會有收獲。”劉紅常說,自己的科研歷程如同安排好了一般,“走過的每一步,都是對未來的積澱”。然而,在像她一樣的奮斗者看來,這份安排並非命運的饋贈,而是對“功不唐捐”的生動詮釋,更是在時間見証下實現的人生價值。語言學家周有光早年研讀經濟學,50歲才開始專職從事語言文字研究,成為《漢語拼音方案》的主要制定者,被譽為“漢語拼音之父”﹔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研究員覃重軍研究了30年的鏈霉菌,卻在自己原本“外行”的酵母領域首次人工創建單條染色體的真核細胞,實現了“人造生命”的重大突破……成就都是一點一滴奮斗而來的,哪有另辟蹊徑,不過是比別人更執著一些、更堅實一些、更篤定一些。

一位詩人說,“成功的花,人們隻驚羨她現時的明艷!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斗的淚泉……”十幾年來,不少青年學子加入“月宮一號”團隊,在劉紅的帶領下,堅持不懈、刻苦攻關,系統開展了從基礎理論方法到關鍵核心技術的研究。在這個過程中,有人獲得了榮譽,有人出了名,但也有很多人留下的只是默默無聞的背影。正是這些時刻奮進的背影,澆灌著人生的理想,激勵各行各業的奮斗者用實際行動,匯聚實現強國夢的蓬勃力量。

《 人民日報 》( 2019年06月14日 09 版)

(責編:任一林、曹淼)
相關專題
· 重要評論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