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人民時評:用科學家精神激發科技創新

何鼎鼎

2019年06月13日08:0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有些科學成果會因為時間推移成為過去,而偉大的科學家精神總是長留歷史的天空,更具穿透力

若所有科技工作者弘揚科學家精神,仰望著浩渺的星空又關注著腳下的大地,一定會成就這個時代最美的風景

近日,中辦、國辦印發《關於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激勵科學家群體勇攀科技高峰,鼓勵全社會營造尊重科學、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圍。面對激烈的全球科技競爭,《意見》正是要以科學家精神的傳承和優良學風的涵養,促進科學家群體更好推動科技創新。

一部科學史,其實也是一部科學家的精神史。拉開歷史的長鏡頭,有些科學成果會因為時間推移成為過去,而偉大的科學家精神總是長留歷史的天空,更具穿透力。從大眾視野來看,許多科學家的工作因為專業、神秘鮮為人知,但他們身上元氣充沛的求索精神,卻總能直抵人心。從錢學森到屠呦呦,再到鐘揚、黃大年,杰出的科學家身上總有一種極為相似的精神氣場:他們胸懷祖國、服務人民﹔他們勇攀高峰、敢為人先﹔他們追求真理、嚴謹治學﹔他們淡泊名利、潛心研究﹔他們集智攻關、團結協作﹔他們甘為人梯、獎掖后學……他們將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同、育人的新時代科學家精神鐫刻在大地上,鑄就中國科技創新的豐碑。

沒有挺得起腰的科學家精神,很難有站得住腳的科學成果。“希望廣大院士弘揚科學報國的光榮傳統,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學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對廣大院士的寄語,也是對廣大科技工作者的殷切期盼。今天,我們迎來了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同我國轉變發展方式的歷史性交匯期,核心技術“卡脖子”的問題日益突出。如何突破核心技術、擺脫受制於人的局面?如何實現從跟跑到並跑再到領跑的轉變?這既是時代之問,也為廣大科技工作者提供了綻放光彩的機會。這就需要廣大科技工作者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引領科技發展方向,肩負起歷史賦予的重任,勇做新時代科技創新的排頭兵。

弘揚科學家精神,需要整個科學界來維護。這些年來,無論從論文數還是專利數看,中國科研事業都可謂蒸蒸日上。但與此同時,一些學術不端行為,一些浮夸浮躁、投機取巧的行為也不時出現,比如人為夸大研究基礎和學術價值,無實質學術貢獻者“挂名”等。這些行為不僅侵蝕了科學家精神,也傷害了中國科學界的公信力。科研誠信是科技工作者的生命線,認真是科學家的底色。隻有嚴守科研倫理規范,守住學術道德底線,才能守護好科學家的品格和尊嚴,催生真正一流的科研成果。

弘揚科學家精神,也需要全社會精心培育。科學家精神代表著一個社會的精神高度,也是一個社會共同的精神財富,沒有全社會的共同培育,科學家精神也難拔節生長。當我們期待科學家心無旁騖、“板凳坐得十年冷”,也要給予他們“數十年磨一劍”的科研環境﹔當我們寄望所有科技工作者都能在專業上一絲不苟,也要相信專業的人辦專業的事,減少對科研活動的微觀管理和直接干預﹔當我們希望科研回歸本真,同樣要在考核中破除“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的傾向。總之,科學的事業,呼喚更加科學的管理。隻有尊重科技創新規律、科研管理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推動科技管理體制更加適應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需要,我們才能厚植科學家精神,培育更多世界一流的科學家。

科學是沒有止境的事業,某種程度上,科學家精神也體現為一種對於未知、對於人民的熱愛。航天英雄楊利偉曾說,永遠記得第一次在太空俯瞰這顆水藍色星球的樣子,“我仔細端詳這美麗的星球,生怕錯過一處風景,我深知這是億萬中華兒女夢寐以求的美景”。相信,若所有科技工作者弘揚科學家精神,仰望著浩渺的星空又關注著腳下的大地,一定會成就這個時代最美的風景。

《 人民日報 》( 2019年06月13日 09 版)

(責編:任一林、曹淼)
相關專題
· 重要評論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