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連線評論員:共抓產業鏈,貫通合作上下游

——長三角如何邁向高質量一體化③

新華日報評論員  劉慶傳

2019年06月12日08: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共性與個性相得益彰、合作與競爭辯証統一、集聚與輻射相輔相成,是新時代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的重要特點

30年前,浙江瑞安人謝公晚從家鄉來到江蘇南京,開了一家眼鏡店。掙得第一桶金后,他創立了自己的鏡片品牌“明月”,將總部設在了上海,而生產基地則留在有“中國眼鏡之都”之稱的江蘇丹陽。這是一個企業家用腳跑出來的“一體化”。

總部設在上海,制造放在浙蘇皖,背靠長三角廣闊腹地,企業家之所以能做出這樣的選擇,仰仗的還是長三角密切合作的產業基礎。當然,產業合作在悄然變遷。如果說過去,上海的技術、紹興的印染、蘇杭的織造,織起紡織業合作的經緯線﹔現如今,像工業機器人這樣的產業,讓長三角更智能地合作起來,從上游減速器制造、零部件控制系統生產,到中游本體制造,再到下游系統集成服務,長三角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備的機器人產業鏈,機器人產能佔全國50%以上。

從一體化的初期來看,產業的擴散往往是市場的“無形之手”推動的。比如,上世紀60年代起,日本東京灣區的機械電器等一般制造業從東京的中心城區轉移至周邊,逐漸形成經濟總量佔日本26%的京濱、京葉兩大產業聚集帶,東京中心城區則不斷強化高端服務功能。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后,中心區域人力成本上升、環境約束加大、開發強度過高、發展空間逼仄,中低端產業遭遇發展“天花板”,萌生“遷徙沖動”,是規律使然。但今天的長三角,所面臨的不僅是區域內產業格局分配調整,更是如何聚集全球資源要素,發揮各自優長、互相搭台、齊頭並進,整體提升區域能級和核心競爭力的大命題。

打破地理約束、優化產業布局,以更高水平的產業一體化支撐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是時與勢變化的結果,是經濟發展規律的必然。這個過程中,既要市場“無形之手”的推動,也要靠國家戰略“有形之手”的引領。去年,長三角9個城市率先實現企業營業執照異地辦理,就是一個有益的“小規模實驗”。面對各地規則、標准的差異,下一步還要繼續深度合作,打通要素流通的“看不見邊界”。同樣以工業機器人為例,城市之間如果產業政策不對接、產業布局雷同甚至大打價格戰,就沒有上下游合作可言。推進產業一體化,就是要共抓產業鏈,貫通上下游,推動產業與產業之間、相同產業上下游之間、同一產業的價值鏈各環節之間在長三角各區域分工合作、互利共贏。

長三角區域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是高質量推進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的主動作為,是完善改革開放空間布局的重要舉措。既要科學規劃,精准定位,合理布局,構建核心區、輻射區與支撐區城市功能互補、產業錯位發展、政策有機銜接的發展格局﹔也要以產業集群為框架,適度分工,緊密合作,以產業集群布局引領產業發展布局﹔同時,還要以產業鏈為主線,以價值鏈為紐帶,優化產業鏈、價值鏈在各區域間的布局。

共性與個性相得益彰、合作與競爭辯証統一、集聚與輻射相輔相成,是新時代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的重要特點。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已經有很好基礎,接下去就是要順勢而為、乘勢而進。作為制造業大省,江蘇始終是長三角一體化的積極倡導者、有力推動者、堅決執行者。以長三角區域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為新起點,牢固樹立“一體化”意識和“一盤棋”思想,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相信長三角一定能合力打造發展強勁活躍的增長極,形成高質量發展的區域集群。

《 人民日報 》( 2019年06月12日 05 版)

(責編:任一林、萬鵬)
相關專題
· 重要評論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