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美麗中國:新中國70年70人論生態文明建設》編著啟動

黃承梁

2019年03月19日14:49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原標題:《美麗中國:新中國70年70人論生態文明建設》編著啟動

3月15日,中國社會科學院生態文明研究智庫、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和中國環境出版集團共同發起主辦的《美麗中國:新中國70年70人論生態文明建設》大型文獻、理論著作編著座談會暨啟動儀式在京舉行。會議旨在總結70年來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光輝歷程、偉大成就和寶貴經驗,動員和凝聚全社會力量共同建設生態文明、共同譜寫美麗中國時代篇章,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更好傳播、大力實踐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以優秀理論創作為新中國70華誕獻禮。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所長、中國社會科學院生態文明研究智庫常務副理事長潘家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所長高世楫,中國環境出版集團董事長武德凱作主旨發言,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錢易,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執行副會長李慶瑞等作開幕致辭,中國社會科學院生態文明研究智庫理論部主任黃承梁主持會議。

潘家華在發言中指出,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重要的時間節點,是我們工作的坐標”。打開歷史視野、抓住時間節點、樹立工作坐標,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生態環境部所屬相關單位協同創新推動新中國70年生態文明建設70人談編著啟動工作,這是一項應該做的事情,值得做的事情,必須做好的事情,也是生態文明理論工作者的責任和擔當。要以精品意識形成史料文獻,以創新意識形成理論成果,為我們的后人,也包括正在成長中的年輕一代留下一些可知、可了解、可借鑒的圖書文獻。回望歷史,盡管我們在上世紀50年代、60年代沒有用生態文明這樣一個名詞,但新中國成立70年來所開展的一系列工作,就是生態文明建設的探索和大力實踐,是生態文明理念的不斷演進。這一歷史性過程,可以概括為從新中國成立以后的“人定勝天”到改革開放以來的“生態失衡”再到新時代的“生態文明”三個歷史階段。每一個歷史階段,固然有經驗教訓,甚至代價也很大,但也都留下了歷史財富。如新中國成立初期一二十年,毛澤東同志就向全國發出了“綠化祖國”的號召,提出“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均要按規格種起樹來”﹔“要做出森林覆蓋面積規劃”﹔“用二百年綠化了,就是馬克思主義”,等等。新中國70年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偉大實踐充分証明,中國人民有信心、有能力建設好自己的美麗國家,也有信心、有能力為生態文明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我們將從歷史與實踐的經驗中不斷汲取智慧,不斷為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新中國70年來最可寶貴的精神財富和歷史啟示。

高世楫在發言中指出,中國社會科學院生態文明研究智庫、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中國環境出版集團一起組織這樣有歷史意義的活動,是我們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一項重大理論嘗試。回望70年,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探索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之間的關系,探索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之道,不斷地深化著對生態文明建設規律性的認識。從1973年在北京組織召開新中國第一次環境保護會議,審議通過環境保護工作32字方針和新中國第一個環境保護文件,到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著名科學論斷,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在處理人與自然關系理論與實踐史上,曾經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深刻總結人類發展歷史,特別是工業化以來世界各國在生態文明建設中正反兩個方面的經驗教訓,站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略高度,深刻、系統回答了為什麼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什麼樣的生態文明,以及怎樣建設生態文明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系統形成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她有力地指導著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的偉大實踐,使生態文明建設形成了歷史性轉變、取得了歷史性成就。在回望歷史中去學習領會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我們就能夠更加深刻地體會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偉大意義,更加自覺地堅持生態興則文明興,堅持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希望通過這次活動,推動學術理論界更加重視生態文明建設的理論創新,提高生態文明建設的群眾和社會的認知,廣泛形成社會各界關於生態文明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共識,推動形成全民共建生態文明,生態文明建設人人參與的輿論氛圍。

武德凱在發言中指出,新中國70年我國的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事業,應該經歷了環境覺醒階段、環境制度建設階段、規模化治理階段、環保綜合治理階段,進而進入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階段。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從實踐到認識、從認識到實踐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的變化,人民群眾生態環境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都有所增強,我國生態環境質量出現了穩中向好的趨勢和態勢,生態文明建設目前是處於關鍵期、攻堅期和窗口期。中國環境出版集團作為生態環境部的直屬單位和國內唯一一家生態環境專業出版機構,系統梳理新中國生態文明建設70年發展歷史,總結基本啟示和經驗,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推動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和生態文明建設更上新台階,中國環境出版集團當努力做好新形勢下的主題出版工作,獻禮新中國70華誕。

錢易在致辭中指出,近年來黨中央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工作﹔最近幾年的全國人大、全國政協會議,都把生態文明建設提到了很高的地位,表明中央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堅強決心。包括清華大學在內的中國高等教育機構、知識界,都應該配合把這個工作做好,把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理念貫穿到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的全過程和各個方面。編著啟動《美麗中國:新中國70年70人論生態文明建設》,既要有理論的提升,還要善於實踐的總結和提煉,實踐的例子是很生動的。比如,中國的鋼鐵工業固然有產能過剩等問題,但鋼鐵工業在推進清潔生產、循環經濟方面做得很好。從水的使用上看,煉鋼過程中一個重要環節是熄焦,過去需大量用水,而且熄焦后的廢水非常難處理。現在很多鋼鐵公司都採用無水熄焦工藝,就是用氮氣給焦炭降溫,高溫氮氣再用於熱交換,這樣用水量大幅減少,廢水也少了,熱量還可以再利用。節約用水、循環使用,用無水工藝代替有水工藝,鋼鐵工業總用水量下降很明顯。以此為鑒,工業要搞生態工業﹔工業園區要搞生態工業園區﹔農業要搞生態農業,減少化肥和農藥的使用﹔城市要搞生態城市﹔生態系統要搞山水林田草湖草系統治理﹔文化要堅持生態文化。要以系統思維廣泛動員社會各界人士參與到這項活動中來。

李慶瑞在致辭中指出,新中國70年70人論生態文明建設意義重大。今年是新中國70周年大慶之年,黨中央國務院、全國上下都在逐步開展各項重大活動。生態文明建設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內容,要一定、也必須有我們的聲音、我們的地位和我們的內容。今年2月1日,《求是》雜志首次刊發習近平總書記去年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的講話文章﹔今年全國人大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內蒙古代表團時的講話,通篇講生態文明建設。這都極大凸顯出生態文明建設對國家、對民族永續發展的歷史意義,對人民群眾生活生態環境的極端重要性。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認真對待歷史,總結新中國70年的經驗教訓、成績成就,既“以史為鏡,可以見興衰”,更重要的是,繼續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把生態文明建設不斷推上新台階,展望新未來。特別是我們的工作要逐漸向中部、中西部、西部、西北生態安全屏障地、生態脆弱地的方向轉移更多目光,投入更多精力,更加注重雪中送炭。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哲學教研部教授趙建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周宏春、程會強,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郇慶治,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張雲飛、經濟學院副院長鄭新業,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副會長王春益,《求是》雜志社科教部梁佩韻,中國環境報社劉蔚、張輝,眾成清泰(北京)律師事務所董一鳴,山東環保產業協會鞠成利、王順強、王琦、張平,中國環境出版集團李心亮、徐於紅、俞光旭、趙艷等專家學者、新聞媒體記者、行業協會和企業負責人等,一並參加座談會或作會議發言。

據悉,《美麗中國:新中國70年70人論生態文明建設》擬邀請政、產、學、民各界賢達,圍繞其所擅長和專業形成文獻性、理論性、實踐性文章,或通過人物訪談的形式形成訪談錄,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生態文明研究智庫、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即日起啟動定向邀請和一定范圍內的論文征集,2019年10月中旬由中國環境出版集團正式出版。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生態文明研究智庫)

(責編:萬鵬、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