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走好“小而精”的高端智庫發展之路

肖永平

2018年12月13日08:13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走好“小而精”的高端智庫發展之路

【國家高端智庫建設談⑩】

武漢大學國際法研究所是首批國家高端智庫試點單位中一家“小而精”的專業型智庫,緊扣國際法這一戰略領域,為國家建言獻策。三年來,我們著重從以下三個方面推進建設。

以信息暢通為基礎。與其他類型智庫相比,高校智庫與黨政決策部門的溝通渠道不夠暢通,很多時候既不能快速了解決策部門的統計信息和決策需求,也不能有效參與到黨和政府的決策服務中,直接影響了對策建議的實用性。對此,國際法研究所已與相關國家部委建立了長期、穩定、全面的信息共享制度,包括人員交流、信息聯通、決策互動等方面。

以協同創新為手段。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遇到的問題越來越復雜,需要從不同學科、不同視角進行理論解釋,才能作出科學的政策選擇。不同智庫在不同領域具有相對優勢,智庫間的協同創新是獲得更加科學的全面解決之道的必要舉措。一方面,要充分利用高校內部的多學科優勢,以新興交叉學科引領智庫研究,跳出原來的學科和行業范圍,通過合作研究實現共同創新﹔另一方面,參與智庫聯盟,突破傳統智庫的組織模式,共同開展重大問題的研究﹔同時與官方智庫、社會智庫合作,共享數據,分工協作,就重大戰略性、方向性問題開展聯合攻關﹔和決策部門、其他科研院所、企業溝通合作,引智入庫。考慮到國際法的專業性,我們還加強了與國際組織、外國知名智庫、國際知名出版機構的合作,通過深度合作提高質量、擴大影響。

以質量提升為目標。高校智庫要產出高質量成果,必須與實務部門合作開展實証研究。當前的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越來越需要深入、客觀、全面的調查研究和實証分析,提煉總結富有說服力和持久生命力的理論。有效開展這樣的實証研究,有賴於研究機構與實務部門的深度合作,使理論真正來源於實踐、指導實踐。

需要看到,高校智庫建設不能局限於具體問題的對策咨詢,必須以長期的前瞻性研究為基礎。這是因為,提出有參考價值的對策建議,需要具有戰略眼光的長期研究作為基礎﹔需要准確預測我國在不同發展階段可能遇到的多種問題﹔需要了解事態的發展趨向、熱點難點﹔具體到國際法領域,需要考量中國面對有關國際法制度時長期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平衡等。因此,我們一直堅持前瞻性、戰略性和對策性研究“三輪同轉”,把研究的主攻方向確定為:為共建“一帶一路”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法治保障,打破傳統的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的學科劃分界限,堅持問題導向,以解決我國全面對外開放所面臨的重大國際法問題為目標,重點在共建“一帶一路”的國際法治保障、全球治理體系的國際法變革、增加中國參與國際規則制訂的話語權等方面尋求突破,為國家的宏觀決策提供智力支持。

智庫亟待建立科學的成果評價與激勵機制。要完善以質量創新和實際貢獻為導向的評價辦法,建立符合總體目標、以分類評價為基本原則的評價機制﹔實行以服務質量與實際效果為重點的軟性評價﹔針對研究團隊及各類研究人員開展提供重大決策咨詢意見、參與重要媒體發聲、參加國際重大公共外交等實質性活動,建立融國家部委論証意見、媒體與國際影響力、國民教育、重大報道等指標為一體的多層次評價體系。通過聘期考核或過程考核,對超額完成崗位任務或取得優秀成果的研究人員給予獎勵。

三年來,我們堅持把智庫建設與服務國家、學術研究與助推實踐、人才培養與國際合作等結合起來,大力培養具有正確政治方向、深厚國家情懷、寬廣國際視野、深邃戰略思維,適應國際法研究和應用需求的高層次法律人才。我們深感,智庫研究者需要具備為國家和社會分憂解難的強烈責任感和神聖使命感。期待黨和政府在智庫建設方面給予更多分門別類的政策支持,讓廣大新型智庫能夠在公開公平的環境中更好釋放自身潛能,為中國智庫質量整體躍升提供支撐。

(作者系武漢大學國際法研究所所長)

(責編:王玥芳、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