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持續完善宏觀調控保持經濟長期向好趨勢

2018年11月13日08:32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持續完善宏觀調控保持經濟長期向好趨勢

  經濟穩定是高質量發展的基礎,也是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的基本要求。2018年的中國經濟總體延續了去年以來的平穩態勢,但是穩中有變,經濟增速出現小幅下滑,部分指標出現回落,對此需要保持高度重視,增強政策的預見性。重點是做好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工作,確保經濟平穩運行。當前中國正處於經濟轉型調整和改革開放的關鍵期,同時也是世界經濟秩序重建的關鍵期,長期和短期因素疊加、內部和外部因素疊加,實現經濟穩定增長,既要應對好當前遇到的問題,也要有明確的中長期穩增長目標。

  在經濟中長期向好的格局下不斷實現穩中有進

  穩就業是最大的經濟和民生問題,是社會穩定的基礎。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就業是最大的民生。要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就業政策,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目前來看,我國就業形勢總體平穩,在延續去年就業狀況改善的基礎上,總體就業情況依然穩定。前三季度,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維持在5.0%左右,9月份為4.9%﹔城鎮新增就業1107萬人,提前一個季度完成了全年目標任務﹔規模以上企業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同比增長10.2%,增速提高2.8個百分點﹔農村外出務工勞動力人數突破1.8億人,農民工收入同比增長7.3%。但也要看到,隨著經濟下行壓力有所加大,就業增長勢頭有所放緩,局部行業和地區就業需求下降,可能出現較大就業壓力,對此要有前瞻性的預防措施,及時做出預調和微調,有針對性地做好就業和民生保障工作。

  穩金融是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維護金融穩定,既要做好內部金融風險的監測和管控,又要注意防范外部金融沖擊的影響,特別是要把握好金融開放的節奏。從內部因素看,在長期的債務—投資驅動的增長模式下,債務積累到一定程度可能引發局部債務風險。同時,在持續的產業轉型和結構調整中,一些困難行業和企業會暴露其隱藏的債務問題並釋放相關金融風險。從外部因素看,隨著全球資產泡沫同步化、國際金融風險上揚,出現外部金融沖擊的可能性加大。

  穩外貿主要是預防中美經貿摩擦的潛在不利影響擴大。目前中國出口依然保持較快增長,但外需增長的貢獻由正轉負。2018年中國外貿形勢總體延續了去年以來明顯改善的基本走勢,出口、進口以及貿易總額均保持較快增長,尤其是出口增速提升幅度最大,9月份出口同比增長14.5%。從目前情況看,中美經貿摩擦對2018年的中國經濟影響有限。但由於進口增速持續高於出口,中國貿易順差收窄,淨出口對經濟增長的拉動效應減弱,對短期經濟增長產生了一定影響。

  穩外資的關鍵是提升外商在華投資信心,預防外部環境惡化引發潛在風險。2018年中國利用外資額在穩步擴大。前三季度利用外商直接投資額接近1000億美元,同比增長6.4%,不僅扭轉了去年同期同比減少3.2%的不利局面,而且外資增速逐月提升。因此,穩外資一方面是要進一步鞏固外資回升的力度,另一方面是要預防國際環境進一步惡化可能導致的外資回流。

  穩投資的核心是提高民間投資的可持續性。2018年民間投資增長動力增強,前三季度,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達到8.7%,比去年同期增速回升2.7個百分點。但總體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出現下滑,部分源於政策性因素的退出,集中表現為基建投資增速大幅下降。前三季度,由基建投資增速變化所導致的總體投資增速下降近3個百分點。考慮到穩投資的政策方向和政策工具需要做出大幅調整,不能重回大搞基建投資的老路,未來還需通過加強產權保護、降低投資成本等措施提高投資的預期收益率,盡快激活民間投資和外商投資。

  穩預期的核心是提升市場信心,加強宏觀預期引導。目前,不同類型企業的貸款需求出現分化,小型企業貸款需求上升,但大、中型企業貸款需求下降。因此,需要對宏觀政策進行一系列微調,但微調的核心不是簡單進行寬鬆,而是要穩定信心,要在保持戰略定力、保持底線管理的同時,加強對市場信心的維護,引導好預期。

  “六穩”之間是相互關聯的,共同構成信心穩定的來源。協調“六穩”之間的關系,關鍵是要把握好穩增長與防風險的關系。因為一旦發生系統性金融危機,穩就業、穩投資、穩外資、穩預期就難以實現,而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廣義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形成“雙緊”局面,又會給短期經濟走勢帶來下行壓力,今年以來的基建投資增速下滑就是一個集中的表現。可見,“六穩”之間的相互關聯性增加了短期政策的實施難度,要協調好彼此之間的關系,必須從中長期改革中尋找出路。

  不斷釋放的政策效應有利於宏觀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

  黨和政府圍繞“六穩”已採取了很多措施。11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有力地駁斥了社會上一些否定、懷疑民營經濟的言論,強調了“民營經濟是我國經濟制度的內在要素”“我國民營經濟隻能壯大、不能弱化,不僅不能‘離場’,而且要走向更加廣闊的舞台”。並提出6大政策措施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包括減輕企業稅費負擔、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營造公平競爭環境、完善政策執行方式、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保護企業家人身和財產安全等。這一關鍵時刻的重要講話,對於提振民營企業信心、鼓勵民間投資從而穩預期和穩就業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根據習近平總書記的多次講話及中央陸續出台的措施,企業和社會負擔將得到實質性減輕,從而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去產能和去庫存領域的基本完成,以及宏觀杠杆率實現了基本穩定,未來改革的重點將放在降成本和補短板領域。一是通過加大減稅力度,降低企業的稅費負擔。通過推進實質性減稅,並對小微企業、科技型初創企業實施普惠性稅收免除,增強企業獲得感﹔根據實際情況降低社保繳費名義費率,確保企業負擔有實質性下降。二是通過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通過改革和完善金融機構監管考核和內部激勵機制,解決銀行不敢貸、不願貸的問題﹔通過擴大金融市場准入,發揮民營銀行、小額貸款公司、風險投資、股權和債券等的融資渠道作用。三是通過營造公平競爭環境和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降低市場交易成本和制度成本。通過打破各種各樣的“卷帘門”“玻璃門”“旋轉門”,在市場准入、審批許可、經營運行等方面,為民營企業打造公平競爭環境,給民營企業發展創造充足市場空間﹔不斷推進產業政策向普惠化、功能性轉變,推進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力度。

  更為重要的是,中央已充分認識到前期政策執行過程中所出現的落實不到位的情況,未來將會完善政策執行方式,確保政策效應充分釋放。習近平總書記特別指出,在防范化解金融風險過程中,有的金融機構對民營企業惜貸不敢貸甚至直接抽貸斷貸,造成企業流動性困難甚至停業﹔在“營改增”過程中,沒有充分考慮規范征管給一些要求抵扣的小微企業帶來的稅負增加﹔在完善社保繳費征收過程中,沒有充分考慮征管機制變化過程中企業的適應程度和帶來的預期緊縮效應。對於這些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要求,“要根據實際情況加以解決,為民營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環境”。相信隨著政策效應的充分釋放,經濟平穩發展的環境會得到進一步鞏固,並在此基礎上實現穩中有進。

  宏觀調控體系的逐步完善奠定了有效應對經濟波動的扎實基礎

  當前我國經濟形勢是長期和短期、內部和外部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對中國經濟的韌性和我國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要保持足夠的信心。我國經濟運行穩中有進的大格局沒有變,主要指標仍保持在合理區間,我們擁有全球最大的內需市場,具有良好的發展基礎和增長空間,經濟發展長期穩中向好的總體勢頭沒有變,經濟增長速度仍居世界前列。不僅如此,黨的十八大以來宏觀調控體系的不斷完善,也為我們應對短期經濟波動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新形勢對傳統宏觀調控體系的各種挑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綜合分析世界經濟長周期和我國經濟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在宏觀經濟領域進行了大量的創新和改革,不僅取得了優異的經濟成就,而且也推動中國特色宏觀調控體系和理論體系日趨成熟。一是形成了黨統管宏觀調控的新格局,宏觀調控的協調性和實施力度得到前所未有的強化﹔二是在科學研判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的長期趨勢和發展規律的基礎上,提出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的宏觀調控框架﹔三是依據國家中長期發展規劃目標和經濟改革目標來制定和實施短期宏觀調控,使短期宏觀調控能夠保持戰略定力,從而保証了短期政策與長期政策的有效結合﹔四是對傳統的宏觀政策工具進行創新,並通過全面深化改革優化了宏觀經濟政策實施的微觀基礎和制度環境﹔五是根據宏觀經濟面臨的主要矛盾和主要問題,適時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新和完善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宏觀調控體系﹔六是形成了“穩中有進”的宏觀調控工作總基調和方法,確保了在宏觀形勢判斷、宏觀戰略把握、宏觀政策選擇及實施的過程中不會出現過度化的認識和操作。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宏觀經濟在“穩增長”“防風險”“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等領域取得了重要的歷史成就。從穩增長和防風險來看,中國經濟不僅頂住了國際各種不利因素的沖擊,更為重要的是在實現年均7.1%的經濟增速、GDP總量達到82.7萬億元規模的基礎上,成功擺脫了工業經濟增速下滑的困擾,經濟實力再上新台階,宏觀債務水平得到了有效控制。放在國際比較的視野下,中國經濟佔世界GDP的份額達到了15%以上,經濟增速接近世界經濟增速的3倍,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30%﹔國家外匯儲備超過3萬億美元,持續保持世界首位﹔高速鐵路裡程達2.2萬公裡,超過第2至第10位國家的總和﹔鋼鐵、汽車等200多種工業品產量位居世界第一……從調結構來看,中國的經濟結構正大踏步朝著更加優化的方向進步。消費貢獻率由54.9%提高到58.8%,服務業比重從45.3%上升到51.6%,裝備制造業和高技術產業持續保持兩位數增長,實體經濟結構大幅度改善。從促改革方面來看,我們不僅推動了經濟領域的一百多項改革事項,在一些關鍵性、基礎性改革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同時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引領下,解決了很多經濟運行中的難點和焦點問題,為提高市場配置資源效率、提高全要素生產率起到了關鍵性作用。從惠民生方面來看,城鎮新增就業6600萬人以上,居民收入年均增長7.4%,超過經濟增速,貧困人口減少6800多萬,人民的福利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上述成績的取得,充分証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於宏觀經濟形勢的判斷、對於宏觀調控思路的調整、對於宏觀政策工具的創新以及關鍵時刻宏觀決策的正確性,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為指導不斷完善的中國宏觀調控體系,必將能夠解決中國宏觀經濟面臨的各種問題。當然也要看到,雖然我國宏觀調控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但依然面臨傳遞途徑不暢等問題,未來需要進一步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體系,並通過深化基礎性改革為宏觀調控的有效實施創造良好環境。隻要我們保持戰略定力,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我國經濟就一定能夠迎來更加光明的發展前景。

   (作者:劉元春,系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劉曉光,系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責編:萬鵬、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