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指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廣

施芝鴻

2018年11月08日09:10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原標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指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廣

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順應時代發展,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時代課題,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必須長期堅持並不斷發展。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統攬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

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回望改革開放40年,我們有一個共同的感覺:40年彈指一揮間,驚回首、離天三尺三。改革開放的初衷是要趕上時代,使我國成為夠格的社會主義經濟體,如今中國已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正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我們一路唱響社會主義好,如今我們持續建設的是13億多中國人民有了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我們一路唱響走進新時代,如今迎來了一個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更加幸福美好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我們一路唱響走在大路上,如今闊步走在充滿生機活力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

一、道路問題是關乎黨的命脈,關乎國家前途、民族命運、人民幸福的最根本的問題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談到“必須堅持走自己的路”這一重要講話時指出:“無論搞革命、搞建設、搞改革,道路問題都是最根本的問題。”“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在探索和實踐中找到了、堅持了、拓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我們能夠創造出人類歷史上前無古人的發展成就,走出了正確道路是根本原因。”2016年11月11日,總書記在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又指出:“古今中外的歷史都告訴我們,世界上沒有一個民族能夠亦步亦趨走別人的道路實現自己的發展振興,也沒有一種一成不變的道路可以引導所有民族實現發展振興﹔一切成功發展振興的民族,都是找到了適合自己實際的道路的民族。”

當代中國人民是幸運的,我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通過奮力開拓,找到了一條適合中國實際的治窮致富、振興發展之路﹔當代中國人民又是自豪的,在前進道路上,我們沒有被任何風險和挑戰所嚇倒,而是始終堅定地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改革開放40年,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充分顯示其如同定海神針巨大威力的40年。而未來的32年,則是13億多中國人民緊密團結在黨中央周圍,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32年。

毛澤東同志說過,一個政黨要引導革命到勝利,必須依靠自己政治路線的正確和組織上的鞏固,“在革命中未有革命黨領錯了路而革命不失敗的”。我們黨領導的革命、建設、改革,都有一個通過總結經驗教訓、深化對國情的認識、歷經艱難曲折找到正確道路的過程。這個過程完全可以用“路漫漫其修遠兮”來概括。

我國曾經是一個貧窮落后的東方大國,無論是當年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鬧革命,還是新中國成立后在落后的生產力基礎上搞建設,以及旨在鞏固發展社會主義的改革,其所要解決的問題,都是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從未遇到過的嶄新課題。所以,鄧小平同志指出:“無論是革命還是建設,都要注意學習和借鑒外國經驗。但是,照抄照搬別國經驗、別國模式,從來不能得到成功。這方面我們有過不少教訓。”習近平總書記也強調:“過去,我們照搬過本本、也模仿過別人,有過迷茫、也有過挫折,一次次碰壁、一次次覺醒,一次次實踐、一次次突破,最終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功之路。”

新中國成立近70年、改革開放40年,我們黨之所以能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歸根到底就在於:我們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通過總結經驗教訓,不斷深化對國情的認識,繼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成功找到了一條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革命道路之后,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成功找到了一條適合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進入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又成功開辟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鄧小平同志以其大智大勇在撥亂反正、全面改革中開拓出來的

習近平總書記說過:“改革是由問題倒逼而產生,又在不斷解決問題中得以深化。”回顧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前的國內狀況和國際大勢,可以看到,以鄧小平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當時面臨的困境、壓力和艱巨任務是:既要通過撥亂反正,徹底否定“文化大革命”的錯誤理論和實踐、同時正確評價毛澤東同志歷史地位和繼承毛澤東思想,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走出十年內亂給我國造成的危難和困境,又要通過改革開放,擺脫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的束縛,擺脫閉關自守的封閉狀態,還要抓住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順應當時世界范圍蓬勃興起的新科技革命,使我國盡快擺脫落后、趕上時代潮流。

鄧小平同志當時是這樣認識和揭示我國社會主義實踐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的。他說:“多少年來,我們吃了一個大虧,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了,還是‘以階級斗爭為綱’,忽視發展生產力。‘文化大革命’更走到了極端。”其造成的結果是:“就整個政治局面來說,是一個混亂狀態﹔就整個經濟狀況來說,實際上是處於緩慢發展和停滯狀態。”“截至改革開放前的1978年,全國工人的月平均工資隻有四五十元,農村的大多數地區仍處於貧困狀態。”鄧小平同志還說:“‘文化大革命’期間,那時‘四人幫’當權橫行,人民心情沉悶,甚至可以說是在憂慮之中。”鄧小平同志對當時我們國家面臨的政治局面的混亂狀態、經濟發展的緩慢狀態、人民生活的貧困狀態這“三個狀態”的尖銳概括和揭示,至今依然讓人深感震撼。

面對當時我們黨和國家事業所處的重重困境,面對黨和國家政治生活極度不正常的現象,黨內黨外許多同志都憂心如焚,都在積極思考如何在中國更好地推進社會主義建設這個重大問題。鄧小平同志當時大聲疾呼:“如果現在再不實行改革開放,我們的現代化事業和社會主義事業就會被葬送。”他還說:“‘文化大革命’造成的災難,迫使我們重新思考,重新探索,迫使我們走上改革的道路。”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在鄧小平同志倡導下,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開端,我們黨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以解放思想推動改革開放,以實事求是沖破“兩個凡是”,徹底否定了“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理論和實踐,同時以巨大政治勇氣和理論勇氣明確提出,必須搞清楚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鄧小平同志說,要說教訓,我們黨“最重要”“最根本的一條經驗教訓,就是要弄清楚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搞社會主義”。

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討論通過的《關於建國以來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系統總結了建國以來特別是“文化大革命”的10條經驗教訓,其中每一條都體現了撥亂反正所要求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接踵而來的全面改革,又倒逼著我們黨按照鄧小平同志當時提出的“包括什麼叫社會主義這個問題上也要解放思想”的要求,在展開“對社會主義再認識”的過程中,推進和實現了更深層次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所有這些,都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孕育和形成,提供了實踐基礎、思想基礎。

1982年,在黨的十二大開幕詞中,鄧小平同志向全黨發出響亮的號召:“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既標志著我們黨在新時期的一個偉大覺醒,也是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偉大起點。經過實踐探索,我們黨形成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確立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隨后,在1992年視察南方重要談話中,鄧小平同志又對社會主義下了重要定義:“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同時,他還提出了:“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計劃經濟不等於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於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論、社會主義本質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論的相繼提出,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辟,指明了正確方向、奠定了理論基礎。

正是在這條道路和這條路線指引下,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努力下,我們黨和國家在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先后實現了至關重要的“三大歷史轉折”:一是實現了從“以階級斗爭為綱”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偉大歷史轉折﹔二是實現了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歷史轉折﹔三是實現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生機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偉大歷史轉折。

2013年1月,我們黨的領導層集體在回顧總結世界社會主義500年,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實踐、從一國實踐到多國實踐的6個時間段的歷史進程時,習近平總書記說:“為什麼說鄧小平同志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關鍵就在於鄧小平同志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國這樣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國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用新的思想觀點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開拓了馬克思主義新境界,把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提高到新的科學水平。開創就開創在這裡。”

鄧小平同志提出的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最核心的科學內涵。它表明:我們黨領導的經濟建設,是以四項基本原則為政治保証、以改革開放為強大動力的經濟建設﹔我們黨領導的改革開放,是以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為目的的改革開放﹔我們黨堅持的四項基本原則,是保証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沿著正確方向前進,同時又從新的實踐中不斷吸取新的經驗來豐富和發展的四項基本原則。堅持一個中心,抓住了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一元論﹔堅持兩個基本點,是解決這個主要矛盾在具體方法上的兩點論。所以,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是我們黨指導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的三大法寶。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在幾屆中央領導集體與時俱進的接力推進中得到堅持、發展和拓展的

1982年,鄧小平同志在黨的十二大開幕詞中,曾就黨的正確路線不能受外界因素影響輕易改變的問題,說過這樣一段很重要的話:“‘八大’的路線是正確的。但是,由於當時黨對於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思想准備不足,‘八大’提出的路線和許多正確意見沒有能夠在實踐中堅持下去。‘八大’以后,我們取得了社會主義建設的許多成就,同時也遭到了嚴重挫折。”而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以來,我們黨提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能在改革開放40年中保持連續性、穩定性與開拓性的統一,這是同我們黨幾屆中央領導集體貫徹執行黨的正確理論和路線的高度自覺性、堅定性,同他們在各自的領導工作中,不斷堅持、完善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密不可分的。黨的十七大、十八大的相關論述,都鮮明而突出地強調了這一點。

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以江澤民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蘇聯解體、蘇共垮台、東歐劇變,世界社會主義出現嚴重曲折的歷史關頭,既堅決清醒地拒絕一些社會主義國家那條走向垮台的邪路,也不走“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的“左”傾錯誤的老路,而是堅決按照鄧小平同志提出的“不堅持社會主義,不改革開放,不發展經濟,不改善人民生活,隻能是死路一條”的重要思想,堅持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開拓的新路不動搖,勇敢捍衛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並依據新的實踐確立了黨的基本綱領、基本經驗,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目標和基本框架,確立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制度,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成功地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21世紀。

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強調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加快生態文明建設,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推動建設和諧世界,推進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形成了科學發展觀,成功地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黨的十七大還首次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科學內涵作出明確界定﹔並且強調,在前進道路上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最根本的就是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2012年,由習近平同志主持起草的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在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一以貫之的接力探索中,我們堅定不移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黨和人民90多年奮斗、創造、積累的根本成就,必須倍加珍惜、始終堅持、不斷發展。”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還首次提出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之后,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進一步拓展為“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我們黨強調,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接續奮斗,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在世界上高高舉起,續寫了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與時俱進拓展這條道路、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廣的嶄新篇章,成功地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進到新的時代。

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之所以越走越寬廣,是因為在新的實踐中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圍繞回答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我們黨進行艱辛理論探索,取得重大理論創新成果,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在科學社會主義邁向新階段、當今世界經歷新變局、兩種社會制度的較量呈現新態勢、我們黨治國理政面臨新考驗,這樣的歷史條件下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是在新時代的開創性、獨創性實踐中,在回答一系列重大問題、廓清一系列大是大非,提出一系列富有創新性、時代性、人民性的重大論斷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這一思想聚焦新的時代命題、凝結新的時代精華,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系統完備的科學體系。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全新的視野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從理論層面、戰略方略層面,高度凝練地總結概括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性認識和實踐的新成果,在指導新時代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中,展現出強大的真理穿透力、價值感召力、實踐引領力、文化自信力,進一步筑牢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從以下六個方面進一步拓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廣提供了科學指引。

第一,從道路、理論、制度、文化這四個組成部分上,進一步拓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開辟了科學社會主義新境界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十八大提出的道路、理論、制度基礎上,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一步拓展為道路、理論、制度、文化這四個組成部分﹔並且在十八大提出的“三個自信”基礎上,提出了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這“四個自信”,使全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在實踐維度、理論維度、制度維度基礎上,增加了更基本、更深層、更持久的文化維度。這些重要論述,既豐富拓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涵和外延,也為我們立足廣袤國土、聚合磅礡之力,走好自己的路,提供了更具實踐廣度、現實深度、歷史厚度的思想理論支撐。

第二,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有機結合上,進一步拓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都是對全黨在新形勢下認識大局、把握大局、引領大局的頂層設計。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總體布局,由原來的“四位一體”拓展為“五位一體”,突出了生態文明建設在總體布局中的更加重要位置,為有效保護生態、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保障。把全面依法治國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就是要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從嚴治黨提供長期穩定的法治保障,以便在統籌推進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偉大征程上,更好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基礎性、保障性作用。

第三,從揭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特征和最大制度優勢上,進一步拓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強調,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和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不斷完善黨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把黨的領導貫徹到“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特別是全面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是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保証,是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廣的定海神針。現行黨章和憲法都明確了這個最本質特征和最大優勢﹔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中形成的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黨的領導體系,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武裝力量體系,聯系廣泛、服務群眾的群團工作體系,也體現了這個最本質特征和最大優勢。

第四,從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上,進一步拓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強調,要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黨的十八大特別是十九大以來,我國各方面制度建設進入快車道,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取得明顯進展,各領域基礎性制度基本形成。

第五,從總體道路和一系列具體道路的結合上,進一步拓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強調,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不僅找到並堅持和拓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而且在這條總道路下形成了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等領域的一系列具體道路。這既體現在:黨的十八大之前提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中國特色反腐倡廉道路,中國和平發展道路等﹔也體現在:黨的十八大以來形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正確道路,中國特色扶貧開發道路,中國特色鄉村振興道路等。這表明,由總道路和一系列具體道路共同構成了我們黨領導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體系。

第六,從“三個一以貫之”的理論貫通和對這三者辯証統一關系的深刻揭示上,進一步拓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習近平總書記2018年“1·5”重要講話提出了“三個一以貫之”的重大理論概括,即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一以貫之,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要一以貫之,增強憂患意識、防范風險挑戰要一以貫之。這個重大理論概括,既貫通了我們黨建黨97年來領導的三次偉大社會革命和黨在這個過程中持續進行的偉大自我革命,又揭示了這“兩個偉大革命”始終同種種風險挑戰相生相伴的歷史規律性,從而深刻闡明了我們黨以自我革命來推動黨領導人民進行的偉大社會革命的進程,從來都不是在輕輕鬆鬆、敲鑼打鼓中進行的﹔在深刻闡明居安思危歷史規律重大意義的同時,深刻闡明了防患於未然歷史規律的重大意義。並且這也表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僅是一個科學的理論體系,而且是有效防范各種風險挑戰的戰略體系。它警示全黨:在開新局於偉大社會革命、強體魄於偉大自我革命中,要始終高度警惕、有效防范那些足以打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的風險挑戰。所以,這個重大理論概括,在更高層面、更深層次、更寬領域上,進一步拓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我們說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一步拓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還體現在:這一重要思想強調,要正確認識改革開放前后兩個三十年的關系,即正確認識社會主義在中國建設和發展的歷史連續性和完整性﹔強調要全面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五個走出來”,即全面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源流、民族基因和實踐基礎,等等。這些對於在新時代堅持“三個一以貫之”,堅決落實“兩個維護”,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把黨領導的偉大社會革命和黨的偉大自我革命進行到底,都具有現實的和長遠的指導作用。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 施芝鴻)

(責編:王珂園、常雪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