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人民要論:以創新驅動核心技術能力提升

政武經

2018年10月16日07:4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內容提要:推動我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抓住核心技術創新這個“牛鼻子”,加快形成自主可控、安全穩定的技術創新體系。提升核心技術創新能力,要形成結構合理、富有活力、運行高效的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體系,促進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弘揚和保護企業家精神,完善科研人員激勵機制,充分發揮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構建全方位助力技術創新的財稅扶持體系,使創新有利可圖﹔加大科技金融創新,讓創新始於技術、成於資本﹔深化軍民融合、促進軍民創新互動,加快實現核心技術自主可控﹔進一步提升我國技術創新體系的開放水平,在更高起點和更扎實基礎上推進核心技術自主創新。

 

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習近平同志指出,必須切實提高我國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把科技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為我國發展提供有力科技保障。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但我國科技創新對高質量發展的支撐還不夠,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偏低,特別是核心技術創新能力同國際先進水平相比還有很大差距。要推動我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抓住核心技術創新這個“牛鼻子”,多措並舉提升核心技術創新能力,加快形成自主可控、安全穩定的技術創新體系,筑牢高質量發展的科技基石。

明確企業技術創新、大學和科研院所知識創新、政府制度創新的分工定位,打通政產學研用一體化協同創新通道,促進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提高核心技術創新能力,關鍵在於形成結構合理、富有活力、運行高效的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體系。企業是技術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與成果轉化的主體,其中大企業則是推動產業技術進步、核心技術創新突破的主力軍。目前,每年全球研發的新技術與新工藝,絕大多數來自大企業。要引導大企業加大對基礎性、戰略性、前沿性科學研究和共性技術研究的投入力度,加強研發攻關和應用推廣。鼓勵打造更多以科技型大企業、互聯網平台企業為龍頭的創新機制和創新平台,推動這些資源和平台對中小企業有序開放,實現大中小科技型企業協同創新。大學和科研院所是創新源、人才庫。要支持大學和科研院所通過打造創新聯盟、構建協同創新中心等多種形式加強合作,充分發揮大學和科研院所的人才優勢,切實增強其承擔國家重大科技計劃、重大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項目的能力,加快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的重大突破。有效的制度安排、政策保障是形成協同創新體系的堅實基礎。要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改革,完善科技決策體系,改革重大科技項目立項和組織實施方式,促進科研管理科學化和資源高效利用。加強黨中央對科技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發揮好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社會主義制度優勢,進一步增強政府推進科技創新的組織、協調、服務功能,形成攻克核心技術的強大合力。要加快打通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通道,發揮好政府制度保障與市場目標導向作用,完善科技中介服務體系,推動企業、大學和科研院所創新深度融合,建立健全目標用戶介入創新活動的合理機制,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應用。

弘揚和保護企業家精神,營造“實業能致富,創新致大富”的良好環境,完善科研人員激勵機制,充分激發創新人才的創造活力。習近平同志指出,“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提高核心技術創新能力,最重要的是有效發揮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企業家是企業技術創新活動的重要組織者、領導者和管理者。要培養一大批富有創新精神、具有科學頭腦和國際視野的經營管理人才,支持有商業頭腦的科學家成為企業家。完善產權保護制度,健全容錯糾錯機制,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鼓勵企業家與科學家深度合作,加快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市場的步伐。完善科研人員激勵機制,積極實行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政策,使優秀科研人員獲得合理的物質回報,讓他們“名利雙收”。健全以創新能力、創新質量、創新貢獻為導向的科技人才評價體系,完善有利於高端人才創新的評價標准和制度,為科研人員鬆綁、減負。支持體制內科研人員走向企業,以技術轉讓、技術入股、技術服務、項目承包等多種形式轉化創新成果、分享創新收益。鼓勵企業合理運用股權、期權、分紅等工具和手段,以市場價值回報人才價值。完善針對創新人才及其家屬的社會保障體系,特別是要健全創新人才安居保障機制,解除創新人才的后顧之憂,讓人才住得省心、安居樂業。

構建科學合理的財稅體系,強化財稅政策對核心技術創新的引導作用。財稅政策具有優化創新資源配置、強化創新激勵等功能,是促進技術創新的關鍵因素。要構建全方位助力技術創新的財稅扶持體系,對創新行為進行風險分擔和利益補償,使創新有利可圖。一方面,積極發揮財政政策功能,加大財政對市場主體不願介入的基礎研究、關鍵共性技術研究等領域的投入與支持力度﹔有效利用科研項目資助、政府採購等多種方式支持和引導企業加強核心技術研發。另一方面,優化稅收扶持體系,落實好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技術轉讓稅收減免、企業過渡期所得稅減免等稅收政策。擴展稅收優惠政策條件與適用范圍,加大對初創期和成長期企業扶持力度,增強對高新技術企業全生命周期的稅收激勵。完善風險投資稅收優惠政策,實施創投機構資本利得稅減免或稅收抵扣,特別是要針對風險投資失敗率較高的特性,綜合考慮投資人盈虧情況制定減稅政策,引導更多創投機構進入核心技術創新領域。

加大科技金融創新,完善股權投資體系和多層次資本市場,提升直接投資對創新企業的支持力度。創新始於技術,成於資本。要完善“天使投資—風險投資(VC)—私募股權投資(PE)”股權投資鏈,加快形成政府資本與社會資本共同參與的多層次、多主體、多元化的股權投資支撐體系,發揮股權投資要素集成、篩選發現、企業培育、風險分散和資金放大等功能,重點支持集成電路、人工智能、機器人技術、物聯網、生物技術等領域的創新企業成長。大力培育本土股權投資機構,吸引優質海外投資機構,壯大天使投資人隊伍,鼓勵既有“閑錢”又有行業知識和實踐經驗的企業家、技術人員加入,發掘篩選優質創新項目。發揮政府股權投資引導基金的杠杆作用,強化對高技術企業早期孵化的支持力度,引導投資機構的投資階段前移。要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深化上市、並購重組、退市、轉板等基礎性制度改革。在適當條件下,應根據高技術企業的特征、需求和各層次市場定位制定差異化的上市制度,適度放寬對擬上市科技企業盈利條件、股權結構等方面的要求,寬進嚴管﹔發揮資本市場並購重組主渠道作用,完善並購重組政策,支持企業以高端技術、高端人才和高端品牌為重點開展並購。

增強軍民科技創新協同效應,完善軍民科技協同創新體系。深化軍民融合、促進軍民創新互動,是加快實現我國核心技術自主可控的重要途徑。當前,我國軍工領域和民用領域在科技資源、科技人才和科技成果等方面各具優勢。要按照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的決策部署,加快軍民技術創新成果雙向轉移,實現取長補短、優勢疊加,聯合開展核心技術、顛覆性技術攻關﹔建立健全強有力的跨軍地、跨部門科技創新領導管理機構,強化民口和軍口科技發展戰略規劃對接,實現對軍民協同創新全領域、全過程的統籌規劃、合理配置﹔制定與完善軍品分類管理機制,賦予具有相關資質的民企和軍企互相轉化的條件,加快軍民技術雙向滲透和擴散﹔系統推進軍工企業和軍隊科研院所改革,鼓勵軍工單位主動會同優勢民口企業開展基礎研究、前沿研究,使具有應用潛力的新技術加快市場轉化應用﹔搭建一批軍民科技協同創新平台,完善軍民兩用技術轉移的對接機制和創新服務體系,推動軍民融合重大示范項目建設,著力培育一批軍民融合重點企業。

構建開放型技術創新體系,積極參與全球技術創新合作,融入全球創新鏈。習近平同志指出:“自主創新是開放環境下的創新,絕不能關起門來搞,而是要聚四海之氣、借八方之力。”要進一步提升我國技術創新體系的開放水平,主動布局和吸納整合國際創新資源,在更高起點和更扎實基礎上推進我國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營造自由高效的國際化創新環境,搭建一批國際化的聯合實驗室、技術轉移中心和科技園區等,吸引全球高技術企業和高水平研發機構來華建立研發中心與分支機構。加強大學和科研院所等對外科技交流合作,與伙伴國家共同構建協同創新中心,實現雙方的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創新資源共享、共用。鼓勵有實力的企業走出去建立海外研發中心,圍繞企業技術優勢開展全球布局,通過並購、合資、參股國外創新型企業和研發機構等多種形式利用全球科技資源。以更加開放的姿態主動融入全球科技創新網絡,在研究、掌握和運用國際規則的基礎上,主動設置全球性技術創新議題,探索全球科技開放合作新模式、新路徑、新體制。

《 人民日報 》( 2018年10月16日 07 版)

(責編:程宏毅、姜萍萍)
相關專題
· 人民日報理論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