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讀懂豐收節的豐富內涵

光明日報評論員

2018年09月23日08:51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讀懂豐收節的豐富內涵

  時逢中秋、節氣秋分,9月23日,我國迎來第一個中國農民豐收節。習近平總書記代表黨中央向全國億萬農民致以節日的問候和良好的祝願,並勉勵他們“在促進鄉村全面振興、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中譜寫我國農業農村改革發展新的華彩樂章”。

  經黨中央批准、國務院批復,自2018年起我國將每年農歷秋分設立為“中國農民豐收節”。這是第一個在國家層面專門為農民設立的節日,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三農”工作的高度重視,進一步彰顯了“三農”工作重中之重的基礎地位。節日,是社會記憶的載體、是文化發展的結晶、是時代精神的投射,因而,慶祝中國農民豐收節的同時,更要讀懂它所承載的歷史和現實意義。

  在脫貧攻堅的關鍵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開局之年,舉辦中國農民豐收節,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這個節日的設立順應了新時代的要求、順應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營造了重農強農的濃厚氛圍、凝聚了愛農支農的強大力量,必將極大提升億萬農民的榮譽感、幸福感、獲得感,調動起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進而形成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巨大推動力。

  在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的節點上,在繼續把全面深化改革推向前進的新時代背景下,舉辦中國農民豐收節,具有豐富的紀念意義。農民是中國人口的最大多數,中國改革是從農村發端,豐收節將是一扇展示農村改革發展的歷史性成就的窗口、展示中國農民偉大創造的窗口,有助於從“三農”角度梳理中國改革四十年的歷史經驗,進一步堅定“四個自信”,推進改革發展偉業。

  在培育文化自信、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重要時代主題的今天,舉辦中國農民豐收節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中國是農業大國,中華農耕文化源遠流長,孕育了順應天時的自然意識、和衷共濟的倫理精神、時和歲豐的生活理想,齊家善鄰和修身養德的觀念,朝耕暮耘和勵志勤學的態度。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具有深厚的歷史根基、民意基礎、文化底蘊,是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題中應有之義,必將推動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提升全社會的文化自信。

  豐收節與中秋節相繼而來,將中國文化中“豐收”與“團圓”的意象連接在了一起,將懷古之思與懷土之情連接在了一起。回家團圓的游子,懷揣著鄉愁趕路,迎接他們的則是新麥的芬芳和陳年的酒香,這本身就是意蘊悠長的中華文化情境。歲稔年豐、天心月滿,這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以來的冀望,其所形成的共同的社會心理,必將激勵中華兒女在促進鄉村全面振興、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征程中闊步向前、再開新篇。

  (本報評論員)

(責編:萬鵬、謝磊)
相關專題
· 重要評論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