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奮力當好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生力軍

——學習貫徹習近平同志在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

王曉東

2018年09月10日08:0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今年4月,習近平同志在武漢主持召開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時強調,加強改革創新、戰略統籌、規劃引導,以長江經濟帶發展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這一重要講話精神,為長江經濟帶發展提供了科學指引和根本遵循。湖北是長江干線流經裡程超千公裡的唯一省份,在長江經濟帶發展中地位重要、責任重大。我們必須貫徹落實習近平同志重要講話精神,堅定扛起歷史責任,奮力走在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前列。

以長江經濟帶發展推動高質量發展具有全局性戰略性意義

習近平同志的重要講話,站在時代和全局高度,深刻回答了事關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體現了宏闊的大歷史觀、大生態觀、大文明觀、大發展觀。他關於以長江經濟帶發展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論述,進一步指明了新時代長江經濟帶發展的目標和方向。

事關發展全局的大戰略。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推動高質量發展是做好經濟工作的根本要求。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是習近平同志為新時代全國高質量發展謀篇布局的重要篇章和濃墨重彩之筆。長江經濟帶橫貫我國東中西部,覆蓋11個省市,以佔全國21%的區域面積承載著全國40%的人口和45%的經濟總量,在我國發展總體格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長江經濟帶實現高質量發展,既能撐起全國高質量發展的“半壁江山”,又能引領全國高質量發展。我們要自覺把湖北放在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大局中定位謀劃,切實將黨中央的戰略意圖領會好、落實好,為全國高質量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著眼長遠發展的大擔當。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也是中華民族發展的重要支撐。2016年1月,習近平同志在重慶主持召開的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強調,“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必須從中華民族長遠利益考慮”“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確定了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正確航向。今年4月,習近平同志在沿江察看兩岸生態環境和發展建設情況時告誡,“絕不容許長江生態環境在我們這一代人手上繼續惡化下去,一定要給子孫后代留下一條清潔美麗的萬裡長江!”這是黨中央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動體現,彰顯了對中華民族永續發展負責的強烈歷史擔當。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關於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實把修復和保護長江生態環境放在優先位置,確保萬裡長江碧水長流。

破解發展難題的大智慧。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是一道世界性難題。習近平同志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強調“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不是矛盾對立的關系,而是辯証統一的關系”,從戰略高度廓清了保護與發展的關系。他還強調,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要正確把握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總體謀劃和久久為功、破除舊動能和培育新動能、自身發展和協同發展等關系。這是堅持問題導向的重大理論創新,是對長江經濟帶發展快與慢、加與減、破與立、新與舊、治標與治本、當下與長遠、局部與整體的系統思考,充分體現了對自然規律、經濟規律、社會規律的深刻把握,閃耀著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証法的真理光輝。我們要學思踐悟講話貫穿的立場、觀點、方法,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不斷增強對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戰略支撐力。

以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譜寫新時代“長江之歌”

湖北地處“長江之腰”,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區和三峽壩區所在地。確保一江清水東流、一庫淨水北送,挺起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脊梁,是湖北肩負的特殊責任。我們要牢記習近平同志對湖北奮力譜寫新時代發展新篇章的殷切希望,堅決干在實處、走在前列,成為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生力軍,以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譜寫新時代“長江之歌”的湖北篇。

譜寫生態保護新篇章。高質量生態環境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必須堅持生態優先。湖北是生態大省、“千湖之省”,生態保護得好與壞,不僅關系自身,而且直接影響整個長江經濟帶。近年來,我們牢記習近平同志的諄諄教誨,決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決不以犧牲后代人的幸福為代價換取當代人的所謂“富足”,全面實施生態修復與環境保護工程,全力開展中央環保督察問題整改,主動推進沿江化工企業“關改搬轉”,積極解決“化工圍江”問題,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要看到,當前環境保護形勢依然嚴峻,必須以釘釘子精神,深入實施藍天、碧水、淨土行動,全面推進重大生態工程,加快推進水污染治理、水生態修復、水資源保護,在構建長江綠色生態廊道上取得新的實質性成效。

譜寫綠色發展新篇章。綠色發展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近年來,湖北堅持推動綠色發展變革,呈現出經濟增長與質量、結構、效益相得益彰的良好局面,經濟增長“含金量”和“含綠量”同步提升。長江出境斷面水質由Ⅲ類提升至Ⅱ類,森林覆蓋率達到41.6%,萬元生產總值能耗比2012年下降23.7%。生態環境保護的成敗,歸根到底取決於經濟結構和經濟發展方式。必須穿“新鞋”、走“綠道”,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從今年開始,全省集中力量打好農業面源污染整治、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等十大標志性戰役,全面推進構建綜合立體綠色交通走廊、支持綠色交易平台發展等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十大戰略性舉措,著力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運輸結構,促進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

譜寫動能轉換新篇章。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根本路徑。習近平同志2013年視察湖北時深刻指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唯一出路。今年視察湖北,又為我們指明了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的科學路徑。必須按照習近平同志開出的治本良方,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著力實現新舊動能轉換“三量並進”:加速“存量變革”,堅持用現代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加速“增量崛起”,發揮科技、人才、創新、資本的作用,培育壯大新經濟﹔加速“變量突破”,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制造業與服務業融合、軍民融合。要加快形成一批在全國乃至全球有競爭力、影響力的優勢產業集群,實現騰籠換鳥、鳳凰涅槃。

譜寫創新引領發展新篇章。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在於高質量的科技供給。習近平同志要求湖北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湖北是科教大省,是全國重要的創新資源富集地。要堅持科技創新、體制創新雙輪驅動,不斷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充分發揮重大平台的牽引作用、企業的主體作用、人才的支撐作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領軍作用,在芯片等“國之重器”上實現重大技術突破。深入推進科技領域“放管服”改革,加快產業鏈與創新鏈、資金鏈、政策鏈、人才鏈深度融合,走政產學研金服用一體化發展的路子,讓更多科技成果加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譜寫協同發展新篇章。習近平同志強調,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要做好區域協調發展“一盤棋”這篇大文章。要堅持“一盤棋”布局、一張藍圖施工,形成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整體合力。加快流域協同,落實省際協商合作機制,實現與上下游、左右岸相鄰省市錯位發展、協調發展、有機融合。推進全省區域協同,深入實施“一主兩副多極”戰略,支持武漢加快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努力把武漢城市圈建成在全國叫得響、可推廣的“兩型社會”建設綜合改革試驗區﹔支持襄陽、宜昌進一步提升城市綜合實力、集聚能力和輻射帶動力﹔推動其他市州比學趕超,形成更多新的區域增長極和特色增長極。統籌城鄉協調發展,促進資本、技術、人才等要素向鄉村流動,奏響鄉村振興“協奏曲”。

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推動高質量發展

以長江經濟帶發展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動員令已經下達。我們必須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徹落實習近平同志在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推動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地見效。

嚴守總規矩。“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是習近平同志為長江經濟帶發展立下的總規矩。要樹牢“四個意識”,自覺把長江生態修復放在首位,切實增強“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政治自覺、歷史自覺、行動自覺。履行生態責任,守牢生態紅線,用好綠色發展的“指揮棒”,強化污染聯防聯控聯治責任,形成硬約束。

落實新精神。習近平同志的重要講話既明確了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目標方向,又指明了方法路徑,解決了“橋”和“船”的問題。我們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上統籌發力,在科學發展、有序發展、高質量發展上重點突破,加快把長江經濟帶建設成為生態更優美、交通更順暢、經濟更協調、市場更統一、機制更科學的黃金經濟帶。

激發新狀態。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是一場深刻變革,必須激發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推動思想再解放,立即糾正不適應、不符合甚至違背發展規律的錯誤認識,形成高質量發展的廣泛共識。推動改革再深化,充分發揮荊楚兒女“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開拓進取精神,以攻堅克難的決心和魄力推進全面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匯聚起高質量發展的蓬勃力量。

錘煉硬作風。打好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這場攻堅戰、持久戰,必須真抓實干、埋頭苦干。要勇於擔擔子,把心思和能力集中到想干事、敢干事、會干事上,在啃硬骨頭、接燙山芋、破真難題中彰顯擔當作為。要堅持目標導向、效果導向,抓鐵有痕、踏石留印,務實重行、深耕細作,交出讓黨中央滿意、讓人民群眾認可的新時代答卷。

(作者為中共湖北省委副書記、省長)

《 人民日報 》( 2018年09月10日 07 版)

(責編:任一林、謝磊)
相關專題
· 人民日報理論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