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正確處理事關全局的重大關系

新知新覺:把握辯証思維  促進改革開放

劉  潤

2018年09月05日08:0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順應了中國人民要發展、要創新、要美好生活的歷史要求。40年來,黨在帶領人民推進改革開放過程中,始終堅持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展歷史邏輯的辯証統一,在認識和處理理論與實踐、政府與市場、效率與公平、中國與世界等一系列重大關系中體現出唯物辯証法的方法論特色。

“看不見的手”與“看得見的手”有機統一。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堅持用好市場這隻“看不見的手”,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必然要求。隨著改革的推進,市場在資源配置中從起“基礎性作用”提升到起“決定性作用”,功能和定位日益清晰。但市場不是萬能的,存在著盲目性和自發性,也會出現失靈。我們黨始終堅持用“兩點論”和辯証法來看待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的關系、市場與政府的作用,認為市場與政府的職能定位不同,二者不是對立關系,而是共同服務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在改革實踐中,一方面,政府大幅度減少對資源的直接配置,不斷釋放市場活力,逐步從經濟活動的直接參與者轉變為市場秩序的維護者﹔另一方面,始終堅持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更好發揮政府這隻“看得見的手”的作用,加強宏觀調控、市場監管和公共服務,保障改善民生,維護社會公正。同時,通過不斷的自我革命改善國家政治生態,建設廉潔高效的服務型政府,使市場競爭環境更加公平、有效。

為了人民與依靠人民有機統一。“發展為了人民”是我國40年改革開放始終不變的政治立場。從千方百計增加居民收入到推動改革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從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改革始終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得失的根本標准。任何一項重大改革決策都要站在人民立場上去把握,都要從人民利益出發去謀劃。“發展為了人民”使改革贏得人民群眾的擁護,具備深厚的群眾基礎。堅持“發展依靠人民”與“發展為了人民”相統一,是改革成功的一條重要經驗。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我們力量的源泉。我國的經濟改革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群眾首創精神,把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來,緊緊依靠人民推動改革。隻要有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和參與,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就沒有邁不過去的坎。

實干精神與理論認知有機統一。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市場經濟,不僅是實踐問題,也是理論問題。從計劃到市場,從“一大二公”到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從“吃大鍋飯”到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圍繞市場取向改革所帶來的一系列經濟制度變革,無不挑戰著傳統社會主義的理論認知。把理論認知與實干精神統一起來,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在實踐中闖出社會主義新天地、彰顯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是我國改革的重要智慧。“不干,半點馬克思主義都沒有”“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這種“干出來”的精神與智慧貫穿於改革開放全過程。一方面,通過“摸著石頭過河”,一步步推進改革﹔另一方面,加強頂層設計,量力而行、循序漸進,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正是在不斷深化改革的實踐中,我們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理論認知愈加清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愈益增強。“知之愈明,則行之愈篤﹔行之愈篤,則知之益明。”堅持實干精神與理論認知的有機統一,實現了從實踐創新到理論創新、以理論創新引領實踐創新的循環互動。

對內改革與對外開放有機統一。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是我國改革開放的成功經驗。40年來,中國堅持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推動改革發展。從最初引進國外資金、技術和先進管理經驗,到主動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參與國際競爭,實行既“引進來”又“走出去”的開放戰略﹔通過與國際規則接軌,倒逼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不斷提升技術和管理水平﹔積極轉變政府職能,營造穩定透明的政策環境、高效規范的行政環境和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不斷滿足改革開放對制度供給的需求,改革和開放相輔相成、相互促進。中國不斷推出高水平的開放舉措,積極參與和推動經濟全球化,與世界其他經濟體共同分享發展機遇。“一帶一路”建設作為中國對外開放的新舉措和國際經濟合作的新平台,在全球層面促進互利共贏,不僅為中國改革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增添新的動力、拓展新的空間,也為世界經濟繁榮和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提供中國智慧、貢獻中國力量。

(作者單位:沈陽師范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 人民日報 》( 2018年09月05日 10 版)

(責編:任一林、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