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圍繞經濟體制改革核心問題攻堅克難

教育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

2018年08月16日08:05    來源:經濟日報

原標題:圍繞經濟體制改革核心問題攻堅克難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積40年之經驗,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在全面深化改革進程中,要圍繞這個核心問題攻堅克難,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一、科學認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系的前提

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究竟是一種什麼經濟,這是經過長期探索才逐步得出答案的重大課題。在總結計劃經濟深刻教訓的基礎上,隨著改革的展開和深化,我們曾提出:社會主義經濟要實行計劃調節與市場調節相結合﹔以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社會主義經濟是公有制基礎上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社會主義有計劃商品經濟體制,應該是計劃與市場內在統一的體制,計劃和市場的作用范圍都是覆蓋全社會的。1992年,在鄧小平南巡講話精神的指引下,黨的十四大報告在總結改革實踐經驗和理論探索的基礎上明確提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確認我國的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標志著我們認識上的飛躍,無論是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具有重大意義。

但是,對什麼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國內外一直存在不同的認識。在國內,有人認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是市場經濟,所以更多地強調按市場經濟要求辦事,而對政府作用則看得很淡,幾乎越少越好。有人則把政府作用看得比較重,認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同西方國家市場經濟的區別就在於政府要更好發揮作用。在國外,直到今天有人還堅持中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是市場經濟,所以不承認我國市場經濟地位,動輒指責中國政府對經濟干預太多,採取產業政策,甚至不惜挑起貿易戰。

實際上,我們說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是在社會主義制度基礎上發展的市場經濟。市場經濟作為一種經濟形式,從它產生的那一天開始就沒有脫離社會制度而獨立地存在,而總是與社會制度結合在一起,資本主義制度下的市場經濟是這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市場經濟也是這樣。正因為如此,所以市場經濟的發展從一開始就遇到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問題,這是各個國家各種社會制度的共性問題。從西方發達國家市場經濟發展史看,由於對政府和市場關系處理的方式不同,曾經形成幾種市場經濟模式,如美英等國的市場經濟模式、德國的市場經濟模式、日本的市場經濟模式等。這些模式之間存在政府干預市場程度的差異,但完全放任市場而政府不加干預的情況只是自由主義學派理論的想象,事實上並不存在。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下發展市場經濟,理所當然地也要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既要按照市場經濟的共性要求,有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市場主體,完善的生產體系和自動發揮作用的市場機制﹔也要發揮好政府的作用。任何否定市場作用或否定政府作用的認識既不符合國際慣例,也不符合我國國情。問題不在於要不要發揮市場或政府作用,而在於如何發揮好市場和政府作用。兩者的關系是,政府發揮作用要建立在尊重市場、尊重經濟規律的基礎上,在市場可以很好發揮作用的領域應該讓市場充分發揮作用﹔而市場作用的發揮要接受規劃、政策的引導,趨利避害,符合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根本目的。總的原則是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二、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系的重點

自確立我國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后,對於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我們一直根據實踐的發展不斷深化認識。先后提出: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在更大程度上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從制度上更好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更大程度更廣范圍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對於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的認識,從“基礎性”到“決定性”,同時提出“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反映了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政府和市場關系的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對於全面深化改革和未來中國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首先是實踐做出的回答。所謂資源配置,是指在社會生產和再生產過程中,各種現實的資源在社會不同部門之間的分配和不同方向上的使用。資源配置的目標是,形成社會化生產需要的協調比例,求得最大的效益。要達到這樣的目標,人類長期的實踐形成了兩種資源配置方式,一種是由計劃起決定作用的配置方式,一種是由市場起決定作用的配置方式。實踐証明,由計劃起決定作用的配置方式,難度大、效益差﹔而由市場起決定作用的配置方式則自動性強、作用顯著。市場經濟已有幾百年的歷史,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是幾百年實踐經驗的總結,反映的是市場經濟的一般法則,是人類文明的結晶。資產階級曾經充分地利用了這種文明,“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我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要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應該自覺地、更加有效地利用這種人類文明。

由市場起決定性作用配置資源之所以有如此效果,從理論上說是因為市場機制的作用。市場機制包括價格機制、供求機制和競爭機制。價格機制是市場機制中最基礎的機制,價格水平上升,既刺激增加供給,又會抑制需求﹔價格水平下降,則既會引起需求增加,也會引起供給減少。市場價格是由價值決定的,變動則受供求的影響,供大於求價格下跌,供小於求價格上升。為了求得生存和發展,商品生產者之間必然展開競爭,努力提高技術,改善管理,提高效率。這樣,價格機制、供求機制和競爭機制共同作用,不僅實現了資源配置的客觀比例,而且推動了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市場機制作用的發揮是價值規律作用的表現形式。價值規律是市場經濟的基本經濟規律。價值規律的基本要求是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以此為基礎,商品實行等價交換。價值規律中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又包括兩重含義:一重含義是指“在現有的社會正常的生產條件下,在社會平均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下,制造某種使用價值所需要的勞動時間”。另一重含義是指社會總勞動量按一定的比例用來生產某種商品所耗費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由此決定,資源配置也有兩個層次:一個層次是資源在同一部門內配置,另一個層次是資源在社會各部門配置。不管哪一個層次的資源配置,都是由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律在決定。

基於上述道理,今天我們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強調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本質上是強調尊重市場機制和價值規律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這有利於樹立關於政府和市場關系的正確觀念,有利於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有利於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有利於政府職能轉變。

三、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系的關鍵

之所以說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系的關鍵,是因為:第一,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在這樣的條件下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除了要致力於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為發展市場經濟提供應有的制度、環境、秩序等公共保障之外,還要擔負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重任、為人民謀幸福的使命。所以,政府能不能發揮好作用,關系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的實現。第二,我國曾走過計劃經濟下政府管得過多過死的彎路,現在的政府職能也正在轉變過程中。在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中,如果政府不能自覺地轉變職能,自覺地學會尊重市場經濟規律,就會束縛市場在資源配置中決定性作用的發揮,甚至走到保守僵化的老路上去。

總結我國的實踐經驗,借鑒別國的有益做法,要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就要堅決破除制約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體制機制弊端,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加強和完善政府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生態環境保護等職能,調整優化政府機構職能,全面提高政府效能,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第一,做好經濟調節。政府要加強制定國家發展戰略和規劃體系的職能,更好發揮國家戰略、規劃導向作用。同時,制定並實行包括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等在內的宏觀政策,保持經濟總量平衡,促進重大經濟結構協調和生產力布局優化,減緩經濟周期波動,防范區域性、系統性風險,穩定市場預期,彌補市場失靈,促進國民經濟健康發展。

第二,加強市場監管。政府要通過健全法律體系,加強市場監管,規范各類經濟主體的行為,限制各種不正當競爭行為,創造公開、公平、公正的競爭環境,維護正常的市場秩序。

第三,加強社會管理。政府要加強和優化在社會保障、教育文化、法律服務、衛生健康、醫療保障等方面的職能,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同時,政府在推動經濟建設的同時,要積極推進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的統籌和協調。

第四,做好公共服務。完善公共服務管理體制,健全公共服務體系,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推進城鄉區域基本公共服務制度統一。提供完善的法律、法規和基本制度與規則,奠定市場經濟順暢運行的基本前提﹔提供道路、交通、公共衛生、義務教育等方面的建設和投資﹔維護社會治安與社會秩序,進行國防建設,維護領土完整與主權獨立,營造有利於國民經濟發展的和平穩定環境﹔保護各類產權主體合法的財產權利,調節收入分配,達到發展經濟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

第五,保護生態環境。強化節能節地節水、環境、技術、安全等市場准入標准,建立健全防范和化解產能過剩長效機制,保護土地資源等,為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高效服務和保障。

四、在全面深化改革進程中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系

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系,是一個不斷探索、永無止境的過程。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建設現代化國家的進程中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系,要緊緊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深化企業改革,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系、宏觀調控體系、開放型經濟體系,既要借鑒別國經驗,更要從本國國情出發,突出中國特色。

首先要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要求,塑造市場經濟主體。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必須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發揮國有經濟主導作用,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必須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激發非公有制經濟活力和創造力。各種所有制企業都要建設成市場主體,國家保護各種所有制經濟產權和合法利益,保証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開公平公正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依法監管各種所有制經濟。

其次要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系。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是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基礎。必須加快形成企業自主經營、公平競爭,消費者自由選擇、自主消費,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的現代市場體系,著力清除市場壁壘,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建立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實行統一的市場准入制度,在制定負面清單基礎上,各類市場主體可依法平等進入清單之外領域。改革市場監管體系,實行統一的市場監管,嚴禁和懲處各類違法行為,反對地方保護,反對壟斷和不正當競爭。完善主要由市場決定價格的機制。凡是能由市場形成價格的都交給市場,政府不進行不當干預。

再次要加快完善宏觀調控體系。創新調控方式,構建發展規劃、財政、金融等政策協調和工作協同機制。強化經濟監測預測預警能力,增強宏觀調控前瞻性、針對性、協同性。深化財稅體制改革,進一步改革公共預算體制,理順統一稅制和分級財政的關系,發揮財政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礎和支柱作用。改革金融體制,加強和優化金融管理,增強貨幣政策、金融監管協調性,健全金融監管體系,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維護國家金融安全。加強和優化政府對外經濟服務管理工作,推動落實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

最后,為進一步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要優化政府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深入推進簡政放權。最大限度減少政府對市場資源的直接配置,最大限度減少政府對市場活動的直接干預,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

(執筆:逄錦聚)

(責編:任一林、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