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戰略定力,體現在戰略信念、戰略心態上,也體現在戰略思維、戰略謀劃上,更體現在戰略目標和實施能力上——

深刻把握“戰略定力”

劉建軍

2018年08月13日06:58    來源:北京日報

原標題:深刻把握“戰略定力”

本文語粹

●我們的祖先講究在憤怒的時候不作重大決定,就是擔心強烈的情緒干擾會使人失去全面的判斷力。

●在民主決策過程中,如果大家都受同一種急躁心態支配,就很容易形成某種匆忙性的決策。

●從歷史上看,人們頭腦不清醒的情況往往不是發生在逆境的情況下,而是發生在順境中。

在復雜多變的國內外形勢下,保持戰略定力,鍥而不舍地做好自己的事情,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戰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前提。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在戰略上保持定力,並就此作過許多重要論述。那麼,究竟什麼是“戰略定力”?如何從學理上去把握這個重要概念呢?筆者認為,“戰略定力”是一個內涵十分豐富的概念,包含著不同層次的內容。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戰略定力與戰略信念的關系

所謂“定力”,就是一種堅定、穩重、執著的力量,主要用以指稱一定主體的狀態、性格、氣質等。這裡所說的“戰略定力”,是指一定組織及其領導者的定力。

戰略定力中最高層次的內容,就是堅定的戰略信念。這是理想信念層面的戰略定力。以前,我們經常講要“堅定理想信念”,但大家通常都沒有把“堅定理想信念”與“保持戰略定力”聯系起來,沒有把理想信念的堅定性作為戰略定力的重要內容。其實,“堅定性”不只是一種信仰倫理上的美德,它本身就是一種“定力”,是“戰略定力”的根本性內容。當然,當我們把“堅定的理想信念”納入“戰略定力”的體系中來時,就應該在具體表述上有所調整,改稱為“堅定的戰略信念”。

所謂“戰略信念”,指戰略設計和實施的思想與價值前提,是世界觀、社會政治觀方面的理想信念,具體體現為戰略目的。戰略是理想信念的體現,是為了實現理想信念而進行的頂層設計和所採取的行動綱領。戰略目的來自既定的理想目標,而戰略實施的動力則來自信念的力量。堅定的理想信念是戰略定力的基礎,它滲透進戰略定力之中,並成為戰略定力的核心性內容。沒有理想信念基礎的戰略是不堅實的,也是缺乏方向的。

我們黨和國家的戰略定力,有著明確的理想信念基礎。這就是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就是與此理想結合在一起的堅定信念。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極為重視黨的理想信念建設,一再強調要堅定理想信念。中國共產黨人具有堅定的理想信念,這是形成和保持自身戰略定力的思想基礎。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在這個戰略信念中包含著戰略自信。自信也是一種信念,而且是一種根本性的信念。它是關於自身戰略的正確性和可靠性的信念,也是關於自身能夠實現自己戰略目的的信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四個自信”,實際上就是一種戰略自信,是我們黨和國家戰略信念的一部分。因此,保持戰略定力,也必須堅定戰略自信。

戰略定力與戰略心態的關系

戰略心態也是戰略定力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層面。成熟穩定的心態,是作出正確而始終一貫的戰略決斷的心理基礎。有了堅定的理想信念或戰略信念,就為形成穩定的戰略心態奠定了基礎。理想信念與人的心態有著內在的密切聯系,它本身就表現為一定的信仰心態,並對人們的決策心態產生重要影響。但這並不是說,隻要有了堅定的理想信念就一定能夠有平穩的戰略心態,或在復雜動蕩的環境中就一定能始終保持平衡的戰略心態。因為心態不僅受理想信念的影響,而且受到內外部環境的多方面影響。

在環境極度險惡復雜的情況下,戰略決策者的心理和精神狀態會受到來自各個方面的強烈干擾和沖擊。此時如果不能保持一種穩定、平穩的心態,就可能對戰略決策產生災難性影響。我們的祖先講究在憤怒的時候不作重大決定,就是擔心強烈的情緒干擾會使人失去全面的判斷力。古人還說,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也是強調戰略決策者在心態上的穩定和成熟。能干大事的人,不僅要有活力,而且要有“靜氣”。

戰略心態不只是決策者一個人的心態,更是一定組織和團體中大家共同的心態。這些成員不僅可能在某種程度或范圍內參加某些方面的決策,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們在戰略上的態度和心理會形成一種氛圍,從而對最終決策產生影響。特別是在民主決策過程中,如果大家都受同一種急躁心態支配,就很容易形成某種匆忙性的決策。

戰略定力與戰略思維的關系

要想保持戰略定力,必須始終保持頭腦清醒。這裡的“始終”二字特別重要,自始至終都要保持高度警覺和頭腦清醒。不能有絲毫的懈怠,更不能一會清醒,一會糊涂。

頭腦清醒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在自我認識和自我評價上的清醒,另一方面是在觀察外部現實和把握局勢上的清醒。在通常情況下,人們往往說的只是后者,其實前者也是非常重要的。戰略總是涉及人我兩個方面、主客兩個領域,應該把二者結合在一起。首先要做到自我認識的清醒,准確地定位自我,了解自己的力量和能力,既不夸大也不縮小。特別是在遇到情形變化的時候,應該能夠清醒地對待自我,這是最為重要的。從歷史上看,人們頭腦不清醒的情況往往不是發生在逆境的情況下,而是發生在順境中。特別是當事情進展一帆風順、勝利一個連著一個的時候,人們最容易忘乎所以,被勝利沖昏頭腦。因此,越是在事業進展順利的時候,越要有憂患意識和危機意識,克服驕傲心理,防止自我膨脹,始終保持一顆平常心。在這裡,頭腦的清醒與心態的平和又聯系在一起了。

在觀察和把握外部局勢、謀劃自己行動的時候,要始終做到胸懷大局。讓這個大局十分清晰地呈現在心中。不論發生什麼事情,都要放在這個大局中去觀察和評價。隻要不是發生改變大局的事變,就要始終保持戰略的穩定。但是如果發生了某些影響大局的情況,就一定要對其作出准確的評估和把握,並及時地在戰略上作出調整和回應。影響大局的不僅是那些驚天動地的大事變,這類事件很容易為人們所注意,而往往是一些表面看來似乎不太重要的“小事變”,卻能對大局產生重要影響。戰略上的觀察者,一定要明察秋毫,見微知著。

頭腦清醒,是從戰略思維的層面上講的。戰略思維必須有高度,能夠總攬全局,做到大局在胸。要有很高的站位,站得高,才能看得遠。如果站位不是很高,那麼有時候人的思維會從戰略層面下降到戰術層面,而自己沒有覺察,因而遇事可能會以戰術思維去應對。從戰術思維上看屬於非常清醒和理智的決策,從戰略上看則未必理智。

戰略定力與戰略目標的關系

戰略定力首先是體現在戰略目標的設定上面,體現為明確的戰略目標。任何戰略都有自己的總目標,一切戰略上的部署都是為了達成這個目標。因此,可以說戰略目標在戰略體系中具有決定性意義。戰略目標首先必須明確,隻有這樣才能起引導的作用,如果戰略目標含糊不清、游移不定,或者長時期內不能形成明確的戰略目標,那就不能形成自覺清晰的戰略。

戰略目標的明確性,有性質上或整體上的明確,也有數量上的明確。首先要做到性質上和總體上明確,能夠告訴人們追求的目標是什麼。對於這個目標,應該有一個明確而鮮明的說法,使人們一聽就懂,而且簡明易記。“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或“中國夢”,就是如此。同時,對於戰略目標,還應該進一步從規模和數量上加以明確,使人們對這個目標有更進一步的認識。這就需要對戰略目標和總任務作出一些指標性的規定。比如黨的十九大,對本世紀中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有了更具體明確的規定。這就進一步明確了我們追求的戰略目標。

戰略目標不僅要明確,更要正確。這是更為重要的。歷史上不乏因戰略目標錯誤而導致重大失敗的先例,也有因戰略目標設定正確合理而取得最終成功的經驗。在當代中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僅是明確的而且是正確的,是根據中國的歷史發展和現實國情,反映全體中國人民的意願和意志而確立起來,並得到全體人民一致認同和共同追求的偉大目標。它是經過我們的努力而一定能夠實現的。

戰略定力與戰略謀劃的關系

戰略謀劃是為了實現戰略目標而進行的謀劃,是關於怎樣實現戰略目標的戰略思路和規劃。在目標確定之后,就要確定追求和實現目標的總體思路,實際上是戰略性步驟的設計。需要把總任務進行分解,分步驟分階段地實現戰略目標。這樣的設計屬於頂層設計,也是大的戰略思路。它必須是清晰明確的,是符合實際情況的。思路是否清晰,規劃是否合理,關系到戰略實施的效果。戰略的謀劃不是從概念出發,而是從實際出發。因此,隻有科學合理,符合實際,才是真正的清晰。

改革開放是一場偉大的戰略設計和謀劃。在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同志根據當時的歷史條件,提出了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並提出了“三步走”的戰略步驟。后來我們黨又提出“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並形成了新的“三步走”戰略。黨的十九大進一步明確了我國發展的戰略安排,這就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就體現了極為清晰的戰略謀劃。

基本的戰略步驟的確定要慎重,要經過認真測算和反復論証,然后加以確認。而在經過這樣的確認后,就要保持穩定,不能隨便地輕易改動。所謂戰略定力,在此就體現為對戰略步驟的確認和持守。必須通過戰略謀劃來避免大的戰略風險,特別是那些顛覆性的風險。從這個意義上講,習近平總書記所講的戰略定力,也包括“底線思維”的要求在內。

戰略定力與戰略實施的關系

戰略的設計和謀劃完成之后就是戰略實施。隻有將制定的戰略付諸實施,才能實現最后的戰略意圖。因此,關鍵在於實施,而實施的關鍵又在於執著。這是戰略定力的落腳點和歸宿。

戰略的實施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如果說制定正確的戰略並不容易,往往需要相當長的時間來考量和反復研討,那麼戰略的實施則需要更長的時間。戰略實施過程的長期性,本身就是一種重大的考驗。而在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堅定而執著的意志,不屈不撓地把戰略設計變成現實。要能經受住這樣長過程的考驗,而不因為時間長、工作單調和一時看不出效果而鬆懈,要始終堅持不懈地工作,以求實現最終目標。

戰略實施的過程中,可能出現某些特殊的現象,它們似乎與原有戰略的設想不一致,甚至相反,因而在短視的人們看來,似乎以往的戰略錯了,或者過時了。這樣就可能在自己隊伍中產生對原有戰略的質疑或困惑,動搖堅定實施戰略目標的意志。而且,事實上也確實會有人利用這些特殊現象來散布不實言論,使人們放棄戰略追求。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處理好這些問題,保持正確戰略的實施力,也是戰略定力的重要方面。

戰略實施的過程中,必然會遇到各種阻礙。新戰略的提出和實施,本身就是要改變大的利益格局,因而必然會遇到各種抑制甚至破壞。在這樣的情況下,就必須用堅定的意志來推進必要的舉措,不能因為遇到某些阻礙而延誤或放棄戰略的實施。在戰略實施過程中,還可能會遇到嚴重而尖銳的斗爭,必須堅持革命的斗爭精神,贏得斗爭勝利,強力保証戰略實施的推進。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研究員)

(責編:王珂園、常雪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