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人民觀察:顯著增強我國經濟質量優勢

程  虹

2018年07月22日09:5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質量體現著人類的勞動和智慧,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實施質量強國戰略,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科學研判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基本特征基礎上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當前,應進一步深化對質量強國戰略重要意義的認識,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深入實施質量強國戰略,推動我國經濟發展進入質量時代,顯著增強我國經濟質量優勢,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奠定質量基礎。

  質量強國戰略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戰略

  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不夠高,是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實施質量強國戰略,有利於解決我國一些產品和服務質量不高這一現實問題,通過產品和服務質量的提升,更好滿足不斷升級的消費需求,從而在既定的資源投入條件下提高產出效率和價值﹔有利於全面提升質量水平,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加快培育國際競爭新優勢,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因而,質量強國戰略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戰略。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舉措,質量強國戰略的實施將大大加快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步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個重要目標是出清過剩產能,而產能過剩的實質就是低質量供給滿足不了高質量需求。實施質量強國戰略,使企業成為質量提升主體,能夠有力促進市場主體走向提質增效的發展道路,全面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也將推動建立優質優價的市場秩序,從而加快出清那些低質量的過剩產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另一個重要目標是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從根本上說,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要靠創新。實施質量強國戰略必然會促進以科技創新為主的新動能加速生成,促進新舊動能加快轉換。

  科學把握質量強國戰略的實施規律

  滿足人民群眾需求和增強國家綜合實力是實施質量強國戰略的根本目的。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在質量領域,這一矛盾表現為人民群眾對高質量產品的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質量發展之間的矛盾。實施質量強國戰略,必須以滿足人民群眾高質量需求為導向,堅持以滿足人民群眾需求和增強國家綜合實力為根本目的,把增進民生福祉、滿足人民群眾質量需求作為提高供給質量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促進質量發展成果全民共享,增強人民群眾的質量獲得感。

  保障質量安全是質量強國戰略的重要主題。有效保障質量安全,是質量強國戰略的核心內容之一,也是實施質量強國戰略必須遵循的基本規律。隨著人民群眾收入水平和安全意識不斷提高,質量安全的底線標准也在動態提升。這就意味著質量安全監管者不僅要保障當下的質量安全,還要持續提高保障質量安全的能力,始終守住質量安全底線。當然,確保質量安全,隻靠監管部門的努力是不夠的,還必須推進質量全民共治。應創新質量治理模式,促進社會各方參與,健全社會監督機制,推進以法治為基礎的社會多元治理,構建市場主體自治、行業自律、社會監督、政府監管的質量共治格局。

  平等競爭的市場環境是實施質量強國戰略的重要保証。質量是競爭出來的。隻有建立起平等競爭的市場環境,才能促進質量提升。因此,促進各行各業提升質量,根本方法是建立健全平等競爭機制,創造各類企業平等競爭、健康發展的市場環境。目前,我國質量領域的行政審批制度還需要進一步改革,質量安全監管也存在越位、缺位、不到位的問題,激發企業等市場主體追求質量的激勵與約束機制還不健全,人民群眾參與質量治理的渠道仍不暢通。要有效實施質量強國戰略,必須加大改革力度,以制度創新推動質量強國建設。

  以深化改革促進質量強國戰略有效實施

  加快質量強國戰略實施步伐,關鍵是進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建立健全有利於質量提升的體制機制,實現我國質量治理現代化,增強市場主體提升質量的內生動力。

  健全質量競爭機制。首先,繼續深化政府質量管理的“放管服”改革,最大限度地減少對企業質量行為的事前行政審批以及各種變相行政審批,將重點轉移到事中和事后監管上來,建立健全讓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的機制。其次,大力破除質量領域的行政壁壘,讓所有市場主體都能平等地進行質量競爭,實現優質優價。再次,加大對產品核心技術、外觀設計、品牌商標和廣告創意等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激勵市場主體通過創新提高質量。

  健全質量服務體系。建設質量強國,要求我國產品和服務走向價值鏈高端。實現這一目標,必須形成強大的檢驗檢測、標准計量和咨詢認証等質量服務能力。大部分質量服務業務是服務於質量領域的市場行為,具有鮮明的產業特征,屬於生產性服務業。因此,應積極推進政府所屬質量技術機構改革,做到政企分開、政事分開﹔整合過於分散的技術機構,發展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質量服務企業,大力提高質量服務能力。還應建立完善的檢驗檢測、標准計量、咨詢認証機制,引導市場主體提高產品、工程、服務的質量水平、質量層次和品牌影響力。

  健全質量信用機制。質量信用機制是質量強國的重要基礎建設。應建立健全質量信號傳遞反饋機制,鼓勵消費者組織、行業協會、第三方機構等開展產品質量比較試驗、綜合評價、體驗式調查,引導消費者理性消費。加強標准化工作,完善各類標准的制定流程,有效組織實施標准,並對標准的制定、實施進行監督。在強制性國家標准之外,積極推進由市場和社會主體制定團體標准,以高水平團體標准促進產品和服務質量提升。此外,還應健全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整合工商、財稅、金融、司法、環保、安監、行業協會商會等部門和領域的企業及企業家信息,建立企業家個人信用記錄和誠信檔案,實行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形成對企業強有力的質量激勵約束機制、社會公開監督機制和質量監管機制。

  (作者單位:武漢大學質量發展戰略研究院、宏觀質量管理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


  《 人民日報 》( 2018年07月22日 07 版)

(責編:李葉、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