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以井岡山精神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實踐與思考

劉蘭芳

2018年07月18日08:11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以井岡山精神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實踐與思考

黨的十九大強調:“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90多年前,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井岡山建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創造跨越時空的井岡山精神,目的是為了讓人民翻身得解放、過上好日子。今天,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庄嚴承諾: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習近平總書記對脫貧攻堅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脫貧攻堅時間緊、任務重,必須真抓實干、埋頭苦干。各級黨委和政府要以更加昂揚的精神狀態、更加扎實的工作作風,團結帶領廣大干部群眾堅定信心、頑強奮斗,萬眾一心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

脫貧攻堅,貴在精神。吉安市是井岡山精神發源地,下轄井岡山市在全國第一個率先脫貧,吉安縣也隨之成為全國第一批脫貧摘帽縣之一。這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西吉安時的重要指示,在脫貧攻堅中作示范、帶好頭的實際行動,是貧困地區廣大干部群眾以井岡山精神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現實演繹。

1.堅定執著追理想,激發脫貧攻堅動力

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魂。井岡山革命斗爭時期,老一輩革命家以堅定信念點燃全國革命勝利之火。新時代,打贏精准脫貧這場攻堅戰,依然需要堅定理想信念、激發脫貧志氣。

立率先脫貧之志。革命理想高於天。1927年革命處於低谷,但在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之初,毛澤東就堅信:這是光芒四射噴薄欲出的一輪朝日,是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吉安既是革命老區,又是經濟欠發達地區,面臨脫貧與發展的雙重壓力。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吉安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吉安時的殷切囑托,堅定理想信念,主動自我加壓,市第四次黨代會上確立“在打贏精准脫貧攻堅戰上走在前列”的目標,力爭所有貧困縣提前脫貧摘帽。

鼓我要脫貧之氣。貧困群眾既是扶貧的對象,更是脫貧的主體。激發貧困群眾的脫貧志氣,變“要我脫貧”為“我要脫貧”,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根本動力。吉安市積極貫徹黨的十九大提出的“扶貧同扶智、扶志相結合”,全面實施“智志雙扶”,廣泛開展“講好故事、緊貼實際、黨員帶頭、發動群眾、務求實效”弘揚井岡山精神行動,激勵貧困群眾學習祖輩投身革命、支持革命那股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斗志,主動投身脫貧、發展致富。

2.實事求是闖新路,提升脫貧攻堅效力

實事求是、敢闖新路是興業之本。井岡山革命斗爭時期,農村包圍城市、紅軍游擊戰術等無不彰顯實事求是的思想光芒。我國在短時間內打贏6600萬貧困人口的脫貧攻堅戰,是一項前無古人的偉業,隻有一切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精確施策,才能找准脫貧的路徑,脫真貧、真脫貧。

精准識別。井岡山革命斗爭時期,毛澤東同志非常注重社會調查,准確分析了紅色政權存在的原因和發展對策。摸清底同樣是開展脫貧攻堅工作的基礎。吉安市深入開展脫貧攻堅大調研,組織661個調研組走訪貧困戶,針對貧困戶致貧原因、貧困程度的不同,創造性建立“黃卡戶”“紅卡戶”“藍卡戶”三色貧困戶檔案,實現“戶有卡、村有冊、鄉有簿、縣有電子檔案”。

精准幫扶。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建時期,對軍隊建設、政權建立、經濟發展進行大膽探索,才找到了一條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探索與創新的成功,關鍵在於切合實際、符合群眾利益。吉安市解放思想、勇闖新路,找准發力點、探索新路徑,全力實施基礎設施、搬遷、產業、智力、勞務、保障等六大精准扶貧措施,井岡山市創新推出“四個一”產業扶貧模式,有效助力貧困戶穩定脫貧。

精准考核。考核既是工作考量,更是工作導向。吉安市繼承和發揚井岡山革命斗爭時期實事求是的好作風,狠抓考核檢驗行動。全面實行“兩表公開”(貧困戶實際收入表和保障水平表面向社會公開)、“兩表認定”(貧困戶收入明細表和資產負債表核算認定)、第三方評估,大幅提高脫貧攻堅工作在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核中的比重。創新脫貧預警機制,實施動態監測“三長負責制”:鄉鎮人保所長負責因病致貧信息、中小學校長負責因學致貧信息、鄉鎮民政所長負責因災因殘致貧信息,實現“貧困戶一個不漏、非貧困戶一個不進”。

3.艱苦奮斗攻難關,增添脫貧攻堅活力

艱苦奮斗是成事之本。井岡山革命斗爭時期,面對國民黨反復進攻和嚴密封鎖的艱難處境,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不畏強敵、不畏艱難,取得了多次反“圍剿”的勝利,不斷鞏固和擴大了革命根據地。面對脫貧攻堅這個艱中艱、難中難,隻有擔當實干、迎難而上,才能攻破脫貧攻堅戰場上的“婁山關”“臘子口”。

破產業瓶頸。井岡山革命斗爭時期,“人口不滿兩千,產谷不滿萬擔”,紅軍卻依靠艱苦創業成功打破了敵人的經濟封鎖。艱苦創業既是革命時期打破經濟封鎖的重要法寶,也是貧困戶穩定脫貧致富的不二法門。貧困戶一無資金、二無技術,發展產業難上難。吉安市咬定難關,逐個擊破,走出一條“支部引領、干部帶頭、群眾參與、貧困戶全覆蓋”的產業脫貧之路。攻“資金不足”關,實施擔保貸款、貸款貼息、產業獎補、產業保險“四輪驅動”金融扶貧,撬動產業扶貧投入達40億元。攻“產業幫帶”關,推進“龍頭企業+”“合作社+”“能人+”“黨員干部+”等“+貧困戶”模式,村村建起農民專業合作社。攻“收益難分”關,鼓勵貧困戶有地出地、有力出力,以土地、勞動力、獎補資金等方式入股合作社,並發放股權証,從法律上保障資源成資產、資金成股金、貧困戶成股東。

解銷售困境。貧困地區大多地處山區,交通不便,農產品銷售難,這是貧困地區脫貧攻堅中面臨的共同難題。為破解這一難題,吉安市全力推進電商扶貧,外引內扶,通過政府引導、市場運作、貧困群眾參與、社會支持、媒體助力等“五位一體”,建起縣級電商扶貧中心+鄉鎮電商服務站+村級電商服務點“三級”電商結構,並創新電商創業、就業、網店和電商入股等電商扶貧方式,“貧困戶成電商戶”日趨普遍,貧困戶產品不再愁銷。

4.依靠群眾求勝利,凝聚脫貧攻堅合力

人民群眾是力量之源。井岡山革命斗爭實踐証明,喚起工農千百萬、同心干,是黨和紅軍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重要法寶。脫貧攻堅戰是新時代的人民戰爭,沒有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廣泛參與,就不可能奪取勝利。

發揮群眾主體作用。井岡山革命斗爭時期,我們黨把“做群眾工作”作為紅軍“三大任務”之一,通過多種形式激發群眾參加革命、支持革命的熱情。在脫貧攻堅工作中,以群眾為主體,同樣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法寶”。吉安市一方面把群眾組織起來,完善村民自治機制,成立了1300多個新農村建設村民理事會﹔另一方面把群眾調動起來,發揮鄉村能人、致富帶頭人的生力軍作用,採取“大戶示范、聯戶經營、小戶鋪開”的模式培育示范戶,激發群眾的自身創造活力。

筑牢基層黨建堡壘。井岡山革命斗爭時期,十分注重黨的建設。今天,吉安市大力發揚“支部建在連上”的優良傳統,始終把黨的力量挺立在脫貧攻堅最前沿,強化村級陣地建設,深入推進“一強化、三規范、一監督”的“131”治理模式。圍繞“黨員樹旗幟、組織強堡壘、黨建強活力”,廣泛開展“雙聯系雙服務”“百個支部共建”活動,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產業扶貧、搬遷扶貧、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中的示范帶頭作用。

動員社會力量參與。井岡山革命斗爭時期,我們黨除了加強黨組織建設,還建立了共青團、工會、婦女會、少年先鋒隊等群團組織,把廣大群眾緊緊團結在一起。今天,為構建大扶貧格局,吉安市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扶貧開發,多方位開展機關企事業單位定點扶貧、與東部地區民營企業結對扶貧、社會組織和個人參與扶貧、地方龍頭企業與貧困村開展村企共建,實現了所有貧困村單位幫扶、行政村派駐第一書記、貧困戶結對幫扶“三個全覆蓋”,匯聚起革命老區開發建設與脫貧攻堅的強大合力。

(作者:劉蘭芳,系江西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責編:任一林、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