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加快構建生態文明體系

任 勇

2018年07月02日09:34    來源:《求是》

原標題:加快構建生態文明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強調,要加快構建生態文明體系,加快建立健全以生態價值觀念為准則的生態文化體系,以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為主體的生態經濟體系,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的目標責任體系,以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保障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以生態系統良性循環和環境風險有效防控為重點的生態安全體系。生態文明體系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導實踐的具體成果,是對生態文明建設戰略任務的具體部署。五大體系相輔相成,共同構成新時代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全局性、根本性對策體系。生態文化體系是基礎,生態經濟體系是關鍵,目標責任體系是抓手,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是保障,生態安全體系是底線。

加快建立健全以生態價值觀念為准則的生態文化體系。價值觀決定行為方式。造成生態環境問題一個深層次的原因,是工業革命以來形成的將人類凌駕於自然之上的盲目“征服自然”價值觀念。建設生態文明,首先要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構建生態文化體系,要將其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之中,對不同的社會主體和不同的發展階段要有不同的側重點和基本要求。對於各級黨委政府及其工作部門,主要是培育在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要求這一剛性約束下進行各項社會經濟發展決策和管理的文化自覺。對於公眾,在不斷提高相關意識和認知的同時,要培育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同時,將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納入學校常規教育體系之中。對於企業,重點是增強環境遵法守法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

加快建立健全以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為主體的生態經濟體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生態環境保護的成敗,歸根結底取決於經濟結構和經濟發展方式。通過全面推動綠色發展,建立健全以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為主體的生態經濟體系,這是建設生態文明的根本出路。構建生態經濟體系有三個重點:一是在優化國土空間開發布局、調整區域流域產業布局的前提下,調整經濟結構、能源結構、產品結構,創新技術,提高生產領域的資源環境效率,實現產業生態化改造﹔二是培育壯大節能環保產業、清潔生產產業、清潔能源產業,實現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產業化﹔三是建立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倒逼和引導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並通過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最終實現生產系統和生活系統內部和之間的循環鏈接。構建生態經濟體系,要牢固樹立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一是要讓生態環境成為有價值的資源,與土地、技術等要素一樣,成為現代經濟體系高質量發展的生產要素。二是要建立生態環境服務功能的價值評估體系,使其進入國民經濟統計核算體系中,真正讓“綠水青山”轉變為可計量、可考核、可獲得的“金山銀山”。

加快建立健全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的目標責任體系。我們下大力氣保護生態環境的出發點和最終目的就是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最終形成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基礎。構建目標責任體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特征和優勢的集中體現。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生態環境保護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中央環保督察、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嚴肅問責追責等制度實踐反復証明,隻要各地區各部門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堅決擔負起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責任﹔隻要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主要領導成為本行政區域生態環境保護第一責任人,做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分工協作、共同發力﹔隻要建立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體系,將考核結果作為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獎懲和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據﹔隻要對那些損害生態環境的領導干部,真追責、敢追責、嚴追責,做到終身追責﹔隻要有一支生態環境保護鐵軍,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就能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實現黨和人民預期的目標。

加快建立健全以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保障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體現“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后果嚴懲”思路的生態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基本形成,改革落實全面鋪開。目前,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建設要重視補齊制度短板、提升治理能力、狠抓落地見效。 一是將生態文明建設全面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方面,建立健全綠色生產和消費的法律制度與政策導向。二是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的原則,建立健全一體化生態修復、保護和監管制度體系。三是建立健全農村環境治理的制度體系。四是建立健全全民參與的行動制度體系。

加快建立健全以生態系統良性循環和環境風險有效防控為重點的生態安全體系。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是生態平衡的基本特征,是生態安全的標志,也是人與自然和諧的象征。建設美麗中國,就是要讓中華大地上各類生態系統具有合理的規模、穩定的結構、良性的物質循環、豐富多樣的生態服務功能。當前,我國仍處於環境風險高峰平台期,長期積累的生態破壞、環境污染對人民群眾生產生活造成嚴重影響的事件高發頻發。我國生態安全體系建設,必須牢固樹立底線思維,把生態環境風險納入常態化管理,系統構建全過程、多層級生態環境風險防范體系。一是降低生態系統退化風險,通過實施國土空間管制和生態紅線制度、採取生態系統修復和保護措施,確保物種和各類生態系統的規模和結構的穩定,提升生態服務功能水平。二是防范和化解生態環境問題引發的社會風險,維護正常生產生活秩序。

(責編:任一林、萬鵬)
相關專題
· 《求是》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