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為黨分憂、為民解難,貴在時時刻刻

2018年06月20日09:59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原標題:為黨分憂、為民解難,貴在時時刻刻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省考察時要求黨員干部時刻想著為黨分憂、為黨奉獻。黨的事業、人民的事業,是千千萬萬的共產黨員用忠誠和汗水鑄就的。作為黨組織的一員,時刻想著為黨分憂、為民解難是職責所在,也是黨性所系。

“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憂”,盡管是人類的普遍情感,但卻有境界高下之分。中華民族歷來推崇憂國憂民憂天下的家國情懷。從孟子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到杜甫的“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從陸游的“位卑未敢忘憂國”,到左宗棠的“身無半畝,心憂天下”,都反映出歷代仁人志士“先天下之憂而憂”的憂患、擔當和情操。

“堅持黨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個人利益服從黨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貢獻。”這是《中國共產黨章程》規定的黨員必須履行的一項義務。作為一名黨員,為黨分憂、為民解難是天經地義的事。黨員的本色在為黨分憂中彰顯,黨員的價值在為民解難中實現。黨員干部為黨多分一些憂,百姓就能從中多一些樂。“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吳天祥,一個“民之難即黨之憂,共產黨的干部就是要為黨分憂、為民解難”知行合一的人。1990年,吳天祥擔任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信訪辦副主任,數年間,他接待上訪群眾萬余次,處理各類問題近萬個。他還數十次義務獻血,4次跳入長江救人,先后照顧過26名孤寡老人、6名孤兒,結識了300多個“窮親戚”。如今,年過7旬的吳天祥退休10多年了,但閑不下來,每天堅持接待信訪群眾,走街串戶,為人解難排憂。在他心裡,“為人民服務”是共產黨員永遠的本分。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為黨分憂、為民解難也有著不同的主題和內涵。與“砸碎舊世界”的革命之時、“創造新世界”的建設之時、“追趕全世界”的改革之時不同,今天的為黨分憂、為民解難,就凝結在民族復興的夢想中、匯聚在國強民富的旗幟下、閃耀在美好生活的期盼裡、體現在日日堅守的崗位上。不論是為“三大攻堅戰”盡己所能,還是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添磚加瓦﹔不論是為大國重器隻爭朝夕,還是為國泰民安負重前行,都需要黨員干部“以百姓之心為心,盡憂國憂民之誠”。

對廣大黨員干部來說,為黨分憂、為民解難,不存在“懂不懂”的問題,關鍵在於“動不動”。時下,有這樣一些黨員干部,有的對群眾疾苦漠不關心,為群眾服務不夠盡心﹔有的隻求不出事,寧可不干事﹔有的該管的事不管,該定的事不定﹔還有的隻想出彩不想出力,隻願挂帥不願出征。如果聽任這些現象滋生蔓延,就會削弱黨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就會影響群眾對黨的信賴和支持。

為黨分憂、為民解難離不開勇於任事的擔當。周恩來總理一生為國操勞,心憂百姓,並在特殊的歷史時期忍辱負重、苦撐危局,躬行了自己常說的“畏難苟安,不是共產黨人的品質”“既然把我推上歷史舞台,我就得完成歷史任務”。“這困難,那困難,國家缺油是最大困難﹔這矛盾,那矛盾,國家建設等油用是最主要矛盾。”鐵人王進喜看到行駛的公共汽車上背著“煤氣包”,感到一種莫大的恥辱,立下把“貧油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裡去的鴻鵠之志,喊出“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黨員干部就應像他們那樣,敢於擔當責任,勇於直面矛盾,善於解決問題,以擼起袖子加油干的實際行動取信於黨、取信於民。

為黨分憂、為民解難貴在時時刻刻,可以干“驚天動地事”,也可以做群眾急盼的“雞毛蒜皮事”。就像微紀錄片《我是誰》中表達的那樣:“我是離開最晚的那一個,我是開工最早的那一個,我是想到自己最少的那一個,我是堅守到最后的那一個,我是行動最快的那一個,我是牽挂大家最多的那一個……”每名黨員如果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到這一個個“最”,就是對為黨分憂、為民解難的最好詮釋。(辛士紅)

(責編:宋晨、程宏毅)
相關專題
· 重要評論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