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問政”重在問出成效

儲旭東

2018年06月19日16:33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近年來,廣場問政、網絡問政、電視問政等問政方式以及不斷加大的問政力度,將干部服務意識和責任意識不到位、工作作風不嚴不實等問題擺在桌面上、晒在太陽下,推動了諸多“疑難雜症”的有效解決。但問政並不僅僅是曝光問題,更在於推動問題解決,問政之后還要有下文。(6月19日《人民日報》)

問政可以直接打通群眾和領導干部之間的溝通渠道,讓工作不到位、群眾不滿意、公眾不買賬的問題直接“攤開來”談,解決問題、補齊短板才是最終的目的。然而在個別地方,少數領導同志並沒能將問政這個有力武器用好,看似身處群眾中,心的距離卻隔了千山萬水,群眾說什麼都是“你好我好大家好”,但偏偏在問題整改、矛盾化解、決策部署上看不到行動。

其實,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不論領導干部答應什麼、承諾什麼,都與群眾的切身需要緊密相聯。隻要是說出去的話,就如同潑出去的水,群眾一定會記得清清楚楚,任何妄圖打擦邊球、當甩手掌櫃、做口頭文章的“應付式”行為,都會嚴重損害個人和單位的公信力。何況,問政本就不是“一錘子買賣”,今天的問政只是直面問題,下一次問政隻怕是“翻舊帳”的時候,甚至還會“新賬舊賬一起算”,屆時媒體的聚光燈、群眾的“酸言辣語”想必靠躲是躲不開的。

換個思路看,群眾關注問政、媒體聚焦問政,並不是為了挑刺挖坑、“為難”我們的干部,恰恰相反,是通過把生產生活中的困難、問題擺上台面,與領導干部一同想辦法、找出路,為的是更好地優化干部的服務、提升生活的幸福指數。如此說來,領導同志無需過多地糾結於問政過程中會不會“下不來台”,畢竟每項工作都很難做到十全十美,出現問題、存在缺陷、發生偏差實屬正常。群眾提意見、公眾有想法是好事,隻有集眾智、聚合力才能更好地提升干事創業的成效。

“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問政工作究竟成效幾何,全在落實中顯現,我們不僅要“問政”,更要能“問效”。各級領導干部都要正視問政的積極作用,把問政作為檢視工作成效的“聽診器”,通過群眾之口來聽聽自身的弊病和症結所在,有問題、有缺陷就及時改正、補齊,確保我們的工作干好、干優、干實,若是沒有群眾所述的不足,要借機主動向公眾解釋、澄清,引導他們加深對崗位的認識,避免因信息不對稱造成更多的矛盾和誤會。要為問政提供制度保障,隻要群眾的反映有理有據、公眾的建議中肯合理,就應當全盤接受加以落實,不斷加強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著力滿足群眾的美好生活需要﹔固化問政問效的程序,將真聽、真抓、真改作為基本要求,讓問政從收集意見、聽取批評到解決問題、成效公開形成閉環﹔強化問責導向,加大對無視群眾、屢教不改、責任缺位、擔當缺失行為的問責力度,為問政營造良好的運轉環境,確保問得精彩、問而有效、問出正能量。

(責編:孫爽、謝磊)
相關專題
· 網評精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