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意見不能“征”而不“求”

沈道遠

2018年06月14日16:45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征求意見是開展調查研究的一種好方法。但在實際工作中,一些單位征求意見變了味,流於形式。表面上“線上”“線下”齊互動,態度誠懇,實際上卻最終沒有吸收建設性意見﹔還有的甚至“掐點”征求意見,周五發通知、周一要結果,走了程序、少了實效。(人民日報,6月12日)

將拒諫則英雄散,策不從則謀士叛。為了讓行動決策更加科學合理,如今,不少單位部門都會在事前以征求意見的方式,聽取基層聲音,進行一番思考論証,利弊權衡之后再“拍板”。按理說,這是一件好事,但如果征求意見變成了“征”而不“求”的形式主義,那就違背了征求意見的初衷,不僅聽不到真實的聲音,還會給基層增加負擔,衍生出諸多問題。

征求意見重點不在“征”上,“征”只是一種形式,“求”才是一種認真誠懇的態度。隨著科技的發展,“征”的形式越來越多樣,除了常規的走訪了解,現在還可以借助網絡收集意見。只是不管何種方式,其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應該聚焦在“求真”上,否則,“征”得再多,也沒有太大的參考價值。

時下,一些所謂的征求意見,隻為完成“征”的“規定動作”,而在“求”上卻止步不前,這是本末倒置。比如,有的地方征求意見,在時間上層層提前,省上要求是10號,市上要求是7號,縣上要求4號,鎮上要求是2號,具體到村上則是馬上就報。試問,這樣在一線“急就章”的征求意見,能有幾分真實?在原本就失真的征求意見上再去研判分析,豈不是很荒唐?征求意見需要給征求對象,預留充分的思考時間,讓他們有話慢慢說,有意見建議慢慢提,而不該以行政命令的方式,“逼”著別人說“假話”,畢竟“求”就該有個“求”的姿態。

當然,在征求意見時,上級要足夠誠懇,下級也要勇敢“挑刺”。很多文件和決策出台之前,往往都會向下級單位發征求意見稿。可是,部分下級單位的同志,因為怕說出了基層聲音,反映了真實情況,而冒犯了上級,得罪了領導,於是,即便有意見和建議,都堅持“按下不表”。征求意見怎麼發下來的,就怎麼原封不動的回去,這種“上求而下不應”的困局,需要下級同志卸下“唯上”思想包袱,培養敢於發聲的品質去打破。所謂“千夫諾諾,不如一士之諤諤”,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另外,就算“上能兼聽納下,下不壅蔽欺上”,征求意見“干貨”滿滿,也並不意味著,就能直接為科學決策提供參考了。相反,對於收集到的意見建議,還需要進一步的整理分類,去偽存真,把真正有針對性的,有價值的挑選出來。甚至,還可以依托大數據技術,進行深入的數據分析。換言之,征求意見完成收集工作,只是第一步,接下來,仍然需要繼續求索。

如今,各地都在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征求意見也是調研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征求意見隻“征”不“求”,淪為形式,那麼調研必然會“打折扣”。因此,征求意見既要在形式上創新,也要在實效上下功夫。

(責編:孫爽、謝磊)
相關專題
· 清風時評
· 網評精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