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

堅持和完善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兩條新經驗

滕文生  鄭新立

2018年06月13日07:2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黨的十九大確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全黨的指導地位。堅持和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一項重要內容。黨的十八大以來,廣大干部群眾在黨的領導下,努力探索適應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和新時代發展要求的所有制結構、分配結構以及基本經濟制度有效實現形式,從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促進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等方面對堅持和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進行了積極探索,積累了寶貴經驗,進一步解放了我國社會生產力,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混合所有制是我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實現形式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指出:“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根基。”“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經濟,是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實現形式,有利於國有資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競爭力,有利於各種所有制資本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是新時代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的一個有效途徑和必然選擇﹔也是推動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激發非公有制經濟活力和創造力的一個有效途徑和必然選擇。

  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証明,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在規范的股份制基礎上建立股東會、董事會和經營層相互制衡、相互協調的現代企業制度,可以有效整合各類資源,形成強有力的企業經營決策團隊,培育出大批具有技術開發能力、國際競爭能力和成長性強的企業,這些企業是增強創新活力、實現產業升級的重要依托力量。通過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國有企業可以用較少的資本控股較多的資本,有利於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發揮國有經濟主導作用,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民營企業可以改善經營管理,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優化產品結構,激發發展活力,使企業獲得長期發展動力。在取得經驗基礎上穩妥有序開展國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業員工持股,有利於增強企業的凝聚力和競爭力。根據國務院國資委《關於國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業開展員工持股試點的意見》,員工持股總量原則上不高於公司總股本的30%,單一員工持股比例原則上不高於公司總股本的1%﹔實施員工持股后,應保証國有股東控股地位,其持股比例不得低於公司總股本的34%。這三個數量界限較好地體現了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國有企業改革的精神。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涌現出眾多優秀工業企業,其發展成就生動體現了我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具有強大生機活力。其中,既有國有企業改革的成功案例,如中聯重科﹔也有集體所有制企業改革的成功樣板,如海爾集團﹔還有民營股份合作制企業成長為世界著名高科技公司的成功典型,如華為公司。雖然它們在所有制方面各有不同,但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均得益於股權結構的不斷調整和現代企業制度的不斷完善,在產權清晰的基礎上建立了規范的股份制和科學的公司治理結構。從一些優秀工業企業的實踐經驗看,通過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我國私營企業在所有制關系、分配關系和勞動者關系上都發生了積極變化。比如,在企業所有制關系上,不少企業通過實行員工持股制,形成了勞動者共同投資、共同所有的所有制結構。在企業分配關系上,很多混合所有制企業實行按勞動、按員工對企業的貢獻分配,並且這種分配形式在企業中佔主體地位,這有利於促進企業員工共同富裕。在企業員工相互關系上,企業管理者和勞動者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他們既是勞動者,又在不同層次和不同程度上參與企業管理,其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都得到了發揮,很多企業正發展成為員工共商、共建、共享的利益共同體。可見,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既符合我國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的要求,又創新和豐富了我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有效實現形式,使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發揮出更大的優越性,充滿生機活力。

  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的必然要求

  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是我國各族人民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的經濟制度保証,也是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堅持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保証。促進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既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目標,也是堅持和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必然要求。

  我們黨在開啟改革開放征程之初就作出了一個重要決策:允許和支持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通過誠實勞動和合法經營先富起來,鼓勵先富起來的幫助未富起來的,以利於全體人民和各個地區逐步實現共同富裕。這就是通常所說的“先富帶后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這是改革的重大舉措,也是發展的重大方略。其目的和意義在於,在堅持公有制經濟主體地位的前提下,發展個體、私營和其他非公有制經濟,改變原來那種與現實生產力水平不相適應的單一公有制結構,從而沖破計劃經濟體制下在社會生產和分配中長期存在的嚴重平均主義束縛,以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進一步解放生產力,加快經濟發展步伐,為最終實現共同富裕奠定基礎。實踐証明,這一招非常管用:很快在全國上下和城鄉兩地,在生產上形成了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公有制與非公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新局面,在分配上形成了以按勞分配為主體、按勞分配與按要素分配相結合的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新局面。從此,多勞不多得、少勞不少得的“吃大鍋飯”平均主義現象迅速消失,廣大勞動者和社會成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被極大地調動起來,我國經濟持續呈現充滿生機活力的快速發展局面。可以說,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實行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要實現的兩個重要目標。

  經過40年改革開放,我國經濟總量已上升為世界第二位,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綜合國力進入世界前列,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創造了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發展奇跡。40年來,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都得到長足發展,公有制企業和非公有制企業中的廣大勞動者和經營管理人員都對我國改革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公有制經濟主體地位不斷鞏固,國有經濟主導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國有企業持續做強做優做大﹔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活力和創造力不斷提高﹔公有制經濟、非公有制經濟相輔相成、相得益彰。事實証明,在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行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是適應生產力發展和經濟社會全面進步要求的,是完全正確的,必須不斷完善、長期堅持。

  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堅持和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成效,歸根結底要體現在促進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上,體現在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上。經過40年改革開放,全國各地區各領域已經有相當一部分人通過誠實勞動和合法經營先富起來了,廣大勞動者和社會成員的物質文化生活得到了極大改善,但離達到共同富裕的目標仍有較大差距。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於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適應堅持和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要求,大力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分配制度,努力推動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勞動報酬提高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提出並貫徹新發展理念,作出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建立健全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收入分配體系,促進收入分配合理、社會公平正義、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逐步縮小收入分配差距。黨的十九大報告進一步明確了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階段性目標:到2035年,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到本世紀中葉,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實現。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的經驗說明,隻有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我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才能具有廣泛的現實基礎、深厚的群眾基礎,才能日益鞏固和完善。一要深刻認識到所有制關系決定分配關系。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所有制結構,決定了在分配制度上必須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把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所有制結構必須適應生產力發展要求,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分配形式也要適應生產力發展水平,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這是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堅實經濟基礎。正如習近平同志所強調的,實行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中國共產黨確立的一項大政方針,必須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二要深刻認識到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一個重要目標指向是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這就要堅持和完善基本分配制度,不斷完善體制機制和政策措施,持續增加城鄉居民收入,不斷縮小收入分配差距。要貫徹落實中央精神,進一步完善初次分配機制,堅持按勞分配原則,完善按要素分配的體制機制,統籌好按勞分配與按要素分配﹔進一步完善再分配機制,加大再分配調節力度,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完善社會保障,不斷縮小收入差距,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作者分別為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會長、執行會長)


  《 人民日報 》( 2018年06月13日 07 版)

(責編:張恬恬、程宏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