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擺脫貧困》對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啟示

張希中

2018年05月16日08:19    來源:學習時報

原標題:《擺脫貧困》 對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啟示

核心閱讀

《擺脫貧困》一書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聚焦脫貧這個主題,闡述了一系列發展經濟、治理貧困的思想觀點和思路方法。《擺脫貧困》一書中蘊含的脫貧致富思想與方法,對於今天打贏脫貧攻堅戰具有重要啟示。

擺脫貧困要注重發揮精神力量的作用。擺脫貧困首在思想脫貧。習近平同志在《擺脫貧困》一書的跋中指出:“擺脫貧困,其意義首先在於擺脫意識和思路的‘貧困’,隻有首先‘擺脫’了我們頭腦中的‘貧困’,才能使我們所主管的區域‘擺脫貧困’,才能使我們整個國家和民族‘擺脫貧困’,走上繁榮富裕之路。”在《擺脫貧困》的開篇之作《弱鳥如何先飛——閩東九縣調查隨感》一文中,習近平同志提出著名的“弱鳥先飛”“扶貧先扶志”的思想。針對當地干部群眾中存在的安貧樂道、窮自在、等靠要、怨天尤人等消極思想,習近平同志一針見血地指出,“地方貧困,觀念不能貧困”,他號召黨員、干部、群眾“都要來一個思想解放,觀念更新,四面八方去講一講‘弱鳥可以先飛,至貧可能先富’的辯証法”。他引導當地干部群眾在思想觀念上,增強改革意識、開放意識和商品觀念、市場觀念、競爭觀念,樹立起鴻鵠之志,依靠自身努力在某些領域“先飛”。習近平同志非常重視精神力量的作用,在《擺脫貧困》一書中,習近平同志重點強調了發揚四種精神。一是發揚老區革命精神。在習近平同志看來,老區革命精神是脫貧致富的強大精神支柱,需要大力弘揚這種精神。二是倡導敢闖敢干的精神。針對當地干部群眾中存在的保守思想和畏難情緒,習近平同志大力倡導敢闖、敢試、敢為天下先的精神。三是發揚默默奉獻的艱苦創業精神。四是推崇滴水穿石的實干精神。習近平同志提倡實干、埋頭苦干,反對好高騖遠,強調以鍥而不舍、持之以恆的韌勁,一步一個腳印的實干,一棒一棒接力干。

擺脫貧困要注重調查研究。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更沒有決策權。《擺脫貧困》一書是習近平同志對閩東地區進行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經過認真思考而完成的,是調查研究的重要成果。為了讓閩東地區的群眾盡快擺脫貧困,習近平同志以低調親民的身影深入群眾,開展調研,探索思考,倡導並提出了許多富有遠見的工作思路和對策。比如,關於弱鳥先飛的思想就是他在對閩東9個縣進行為期兩個月的調查研究之后形成的。再比如,習近平同志提出的“大農業”的理念,就是通過大量調研把握閩東基本區情的基礎上形成的。習近平同志提出的一系列發展經濟的思路辦法,之所以能夠見實效,根本在於其符合實際,前提是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習近平同志在閩東地區探索實踐的“四下基層”(“信訪接待下基層、現場辦公下基層、調查研究下基層、宣傳黨的方針政策下基層”)的工作制度,凸顯了對調查研究工作的極端重視,為掌握閩東地區貧困的特點,採取有針對性的脫貧措施提供了制度保障。

擺脫貧困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一把鑰匙隻能開一把鎖”,凡事必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習近平同志看來,弱鳥要飛得高、飛得快、飛得遠,必須探討一條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的路子。在指導思想上,習近平同志提出了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注重效益”的方針。在經濟發展思路上,習近平同志從閩東的實際出發,提出“農業、工業兩個輪子轉”的思想。他立足於閩東大農業的實際,提出“圍繞農業發展工業、以發展工業支援農業”來制定產業政策的思路。在產業政策上,習近平同志強調因地制宜,發揮區域優勢。在《制定和實施產業政策的現實選擇》一文中,習近平同志根據閩東的山海資源既具有差異性又均衡分布的雙重特點,強調產業政策應著眼於不同區域的優勢,確定不同區域的產業結構調整的重點。在脫貧手段上,他認為無論是種植、養殖還是加工業,都要推廣“一村一品”(每個村都要抓一種有特色的產品)。在發揮比較優勢上,在《閩東的振興在於“林”——試談閩東經濟發展的一個戰略問題》一文中,習近平同志指出,山林資源是閩東的一個重要優勢,閩東經濟發展的潛力在於山,興旺在於林,發展林業是閩東脫貧致富的主要途徑。這些思想觀點體現了按照比較優勢發展的“揚長補短”戰略。

擺脫貧困要堅持科學的方法論。《擺脫貧困》一書蘊含了許多正確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一是抓主要矛盾的方法。在脫貧致富工作中,發展經濟是主要矛盾。沒有發展,脫貧就是空談。在《提倡經濟大合唱》一文中,習近平同志形象地提出了“經濟大合唱”的思想,明確了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匯聚發展合力的基本思路,強調黨委、政府、人大、政協四大班子統籌協調,團結協作,發揮整體功能,凝聚發展經濟的合力。這就抓住了脫貧工作中的主要矛盾,找到了脫貧工作的著力點和主攻方向。二是群眾路線的方法。在《干部的基本功——密切聯系人民群眾》一文中,習近平同志指出,走群眾路線首先要有群眾觀點﹔其次要深入基層、深入群眾,積極疏通和拓寬同人民群眾聯系的渠道。在《把心貼近人民——談新形勢下領導的信訪工作》一文中,習近平同志提出了領導干部主動上門走訪的思路,並將其作為改進工作作風、克服官僚主義的重要舉措。在他看來,領導干部上門走訪,變被動為主動,既擺正了同群眾的關系,強化了公仆意識,又達到傾聽群眾呼聲、接受群眾監督、團結群眾的目的。三是統籌兼顧的方法。在《正確處理閩東經濟發展的六個關系》一文中,習近平同志深刻認識到閩東貧困由諸多因素造成的實際,綜合考慮閩東地區所具備的各種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著眼於脫貧致富,提出了閩東經濟發展的指導思想,強調處理好六大關系:長期目標與近期規劃相互結合的關系﹔經濟發展速度與經濟效益的關系﹔資源開發與產業結構調整的關系﹔生產力區域布局中山區與沿海的關系﹔改革開放與扶貧的關系﹔科技教育與經濟發展的關系。這六大關系,是系統思維和統籌兼顧原則在經濟發展和扶貧開發工作中的具體運用。在《新形勢下閩東財政經濟的辯証觀》一文中,習近平同志提出正確處理財政經濟的幾種關系,即全局和局部的關系﹔緊縮和發展的關系﹔增加財政收入與搞活企業的關系﹔多辦事和量力而行的關系。體現了統籌兼顧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擺脫貧困要把堅持黨的領導與依靠群眾相結合。在習近平同志看來,貧困地區的發展,最根本的要靠黨的領導和人民群眾的力量,要把堅持黨的領導與依靠人民群眾結合起來。一方面,注重強化黨的核心領導作用。在《加強脫貧第一線的核心力量——建好農村黨組織》一文中,習近平同志指出,黨對農村的堅強領導,是使貧困的鄉村走向富裕之路的最重要的保証。在他看來,農村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的發揮,關系到脫貧致富事業的凝聚力。他強調,建設好農村黨支部,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加強脫貧第一線的核心力量。另一方面,注重發動群眾、依靠群眾。在習近平同志看來,人民群眾是我們黨的力量源泉,規律性的東西蘊藏在廣大群眾的實踐中。他主張在脫貧致富進程中,注重調動人民群眾艱苦創業的主動性積極性,依靠群眾改變貧困落后的面貌。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精准扶貧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三大攻堅戰之一。圍繞“扶持誰”“誰來扶”“怎麼扶”等基本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包括實施精准扶貧等一系列新思想。這些新思想與《擺脫貧困》一書中的許多重要思想觀點既一脈相承而又與時俱進。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打贏脫貧攻堅戰,需要各級干部將《擺脫貧困》一書中的重要思想與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的精准扶貧思想貫通起來,在行動上扑下身子到扶貧一線調查研究,了解民意,掌握實情,找到脫貧攻堅的對策,奮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責編:任一林、謝磊)
相關專題
· 重要評論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