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開創對外開放新局面

張二震 戴翔

2018年04月20日08:12    來源:學習時報

核心閱讀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對外開放面臨的國內外環境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對外開放顯現“天花板”效應,我們要把握好“一帶一路”、雙向開放、消費升級等機遇,倡導並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重塑以創新引領的對外開放新優勢等,開創對外開放新局面。

開創對外開放新局面面臨哪些難題

外部環境不再寬鬆。我國在本輪經濟全球化中的快速發展,極大地改變了世界經濟格局和利益格局。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后,“逆全球化”思潮興起,發達國家貿易保護主義和內顧傾向明顯。美歐國家紛紛實施“再工業化戰略”,傳統的以信息產業為主導的國際產業轉移已經接近尾聲,一些更具低成本優勢的國家和地區逐漸加入到全球競爭中來,我國專業化於價值鏈中低端的條件不復存在,原有發展路徑似乎已經走到盡頭。

內部環境約束增強。隨著人口紅利逐漸消失,政策優惠逐步取消,環境約束日益增強,土地供應日益趨緊,各類生產要素價格不斷上升,傳統低成本優勢不復存在,而新的競爭優勢卻未隨之建立。處於這一發展階段,中國既面臨著來自發達國家的前方“堵截”,又面臨著來自更具低端成本優勢國家的后方“追兵”,因而容易陷入“比較優勢真空”困境並面臨可能的“產業斷檔”風險。

對外開放“天花板”效應顯現。以貿易為例,2016年中國出口貿易佔國際市場份額比重約為13.9%。從既有國際經驗來看,這一比重已經超過了二戰之后德國和日本曾經達到過的最高歷史水平,與美國所達到的最高歷史水平也基本接近。在規模基數已經達到較高水平情形下,再繼續保持以往的高速增長已經不可能。中國出口貿易已經觸及到了“天花板”,進一步擴張的空間極其有限。在貿易投資一體化的今天,中國外貿發展具有典型的“外資嵌入型”特征。因此,“天花板”約束不僅發生在貿易層面上,同樣存在於外資利用層面上。

開創對外開放新局面具有哪些機遇

“一帶一路”的建設機遇。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表現出引領經濟全球化發展的積極姿態。“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的僅僅幾年時間裡,已經有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積極響應支持,4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同中國簽署合作協議。“一帶一路”的“朋友圈”正在不斷擴大的特征事實表明,中國主張的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經濟全球化發展和治理模式,正在得到世界的認可。

雙向開放的戰略機遇。開放型經濟本質是一個既有“引進來”也有“走出去”的雙向循環的開放型經濟體系。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開放發展主要以“引進來”為主並取得了顯著成就,積累了豐富經驗,這為進一步高質量“引進來”奠定了必要的基礎。從規模上看,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和利用外資已經到了基本平衡的發展階段。高質量“引進來”與大踏步“走出去”,構建雙向循環的開放型經濟系統,有利於充分利用和優化整合全球資源,有利於構建以中國為主導的全球價值鏈,有利於拓展和深化開放合作的范圍和層次。

消費需求升級的戰略機遇。作為世界經濟大國的中國,不僅體現為數量意義上的人口眾多,更體現在經濟意義上的需求之大乃至需求的高端化。因此,在要素成本優勢不斷喪失的條件下,依托巨大的國內需求,不僅可以發揮需求引致產業轉型升級的傳統機制作用,而且可以據此吸引價值鏈中的中高端生產環節向國內轉移,虹吸全球優質生產要素向國內集聚,培育新的開放發展競爭優勢。

開創對外開放新局面的思路

繼續倡導並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與改革開放之初中國隻能被動地接受現有國際經貿規則和體系的處境不同,經過40年的開放發展,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已經從世界經濟中簡單單一的“因變量”身份,向“自變量”和“因變量”雙重身份演變,基本具備了為完善全球經貿規則貢獻中國力量的基本條件。雖然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大勢不會逆轉,但當前“逆全球化”思潮興起的確會嚴重損害國際分工參與國的利益。如果應對不力,中國可能會喪失開創開放發展新局面的戰略機遇。為此,中國要積極倡導貿易和投資自由化,反對任何形式的保護主義。並且通過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一帶一路”的互聯互通戰略、參與國際經濟新秩序和全球經濟新規則的構建,來積極應對貿易保護主義,貢獻新一輪經濟全球化發展中的中國力量。

重點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一帶一路”建設對於推動大踏步“走出去”等從而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至關重要。雖然“一帶一路”的朋友圈在不斷擴大,但也要清醒地認識到這一倡儀在實施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和風險。“一帶一路”沿線涉及的國家眾多,情形復雜,觀念不統一,制度、法律、政策等經濟秩序差異大,因此實施起來並不會完全一帆風順。在重點實施“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我們要講好和宣傳好“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基礎,要讓“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真正能夠感受到包容、普惠、共贏、主客便利、抉擇相容的合作模式和機制。

充分利用好大國經濟角色轉變的戰略機遇。我國以往對全球經濟的貢獻,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我國經濟作為世界經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自身經濟增長和快速發展為世界經濟增長作出了巨大貢獻﹔另一方面,在供需兩個層面上實現了對全球經濟資源對優化配置,表現為通過發揮要素優勢吸引國際資本,參與全球要素分工,形成了龐大的生產制造能力和出口能力,為國際需求市場提供了質優價廉的產品,提高了世界福利水平。伴隨大國經濟角色的轉變以及傳統優勢的喪失,未來提升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力和貢獻力,需要更好地發揮本土市場需求,同時實現兩個方面的轉變。一是在實現自身經濟發展的同時帶動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共同發展,讓其他國家搭乘中國經濟發展的“順風車”和“便車”。二是成為全球產品的主要需求者和全球資本的主要供給者。

重塑以創新引領的對外開放新優勢。實施創新驅動引領,不僅是彌補傳統優勢喪失的需要,也是提升高質量發展的需要﹔不僅是攀升全球價值鏈中高端的需要,也是順應全球新一輪產業和技術革命發展趨勢的需要。總之,要以質量提升破除數量上的“天花板”約束。目前,我國人力資本日益豐富、產業配套齊全,制度和政策環境不斷完善,創新發展有了一定的基礎。需要指出的,通過創新引領以重塑開放發展新優勢,一定是開放式的創新,而不是封閉式創新。尤其是在當前全球創新鏈深度演進時期,實施開放創新發展戰略,不僅有助於追蹤全球前沿科技和創新態勢,更有利於整合和利用全球創新要素,從而更加有效地服務於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此外,創新是多方面和多維度的,並非是指單一的科技創新,同時也包括貿易模式的創新、管理模式的創新和開放模式的創新等,據此推動開放發展朝著以技術、標准、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綜合競爭優勢的新局面轉變。

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這既是為了破除國內體制機制的約束,也是為了迎合國際經濟規則高標准演進的需要,同時更是完善全球經濟治理和提升制度話語權的必要基礎。其中要以積極探索建設自貿區和自由貿易港為依托,實現政府監管模式和企業生產模式的重大創新和突破,實現我國開放從政策性向制度性開放的全面升級。通過不斷完善開放體制機制的安排,在主動順應經濟全球化治理新格局、主動對接國際貿易新規則的同時,努力為全球經濟治理貢獻中國智慧和方案,為引領開放型世界經濟樹立“中國榜樣”。

(責編:任一林、謝磊)
相關專題
· 重要評論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