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強化“一帶一路”人文交流的要素支撐

周黎

2018年04月19日08:25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強化“一帶一路”人文交流的要素支撐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帶一路”建設是全新的事物,在合作中有些不同意見是完全正常的,隻要各方秉持和遵循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就一定能增進合作、化解分歧,把“一帶一路”打造成為順應經濟全球化潮流的最廣泛國際合作平台,讓共建“一帶一路”更好造福各國人民。人文交流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中具有重要作用,有助於推進民心相通、增強政治互信、深化經貿合作,發揮國家關系穩定錨、務實合作推進器、人民友誼催化劑的作用。

自“一帶一路”倡議發出以來,我國秉持絲綢之路精神,積極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人文交流與合作,有力推進了科技、教育、文化、衛生、旅游、政黨、智庫、青年、城市、社會組織等各領域合作,不斷拓展人文交流的寬度和深度。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繼續深化“一帶一路”建設,要系牢人文交流紐帶,強化“一帶一路”人文交流的要素支撐,夯實“一帶一路”建設的民意基礎。

強化資金支持。要發揮絲路基金、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中東歐“16+1”金融控股公司、國家開發銀行等開發性政策金融的支持作用,給予“一帶一路”建設中科技、教育、文化、衛生、旅游等領域合作一定資金支持﹔引導政府科技計劃資金,如科學研究基金、重點研發專項、重大專項等,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科技研發、技術交流等活動給予資金支持﹔探索設立“一帶一路”建設教育合作、衛生交流、城市發展、智庫交往專項資金,支持我國與沿線國家共同開展相關領域合作,共同建設綠色絲綢之路、健康絲綢之路、智力絲綢之路、和平絲綢之路。同時,鼓勵社會資本通過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等進入相關投資領域,積極支持中國文化企業和文化產業“走出去”。

強化人才支撐。人才是“一帶一路”建設的橋梁和紐帶。隨著“一帶一路”人文交流的不斷深入和我國企業“走出去”步伐加快,供需對路的語言人才需求日益旺盛。對此,要繼續加強國家語言能力建設,借助孔子學院等已有的公共外交平台,創新語言人才培養模式,提供多樣化語言服務,著力培養既熟悉中國國情、又了解當地文化,既掌握中國政策、又精通當地語言的多層次語言人才,鋪好“一帶一路”人文交流的語言之路。在“一帶一路”建設中關涉科技、教育、文化、衛生、旅游、政黨等人才的培養與使用方面,可重點支持我國與重要戰略伙伴國家或節點城市探索合作辦學模式,成立“一帶一路”人才培養基地﹔在我國產業投資集中地,可探索產教合作辦學模式,以實際需求為導向培養人才,盡快彌補人文交流中的人才缺口。強化人才要素的支撐作用,既要堅持“請進來”,擴大海外杰出青年學者來華留學、工作規模,合作共建一批類型廣泛、輻射力強的培訓基地和培訓中心,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科技發展、教育合作、文化交流等輸送優秀人才﹔又要堅持“走出去”,開展多領域志願服務,選拔派遣國內相關領域專家學者,著力解決當前“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遇到的難點和問題,更好滿足沿線國家在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等方面的需求。

強化信息支撐。為了使“一帶一路”人文交流合作更加務實高效,要利用多渠道多途徑持續做好信息的收集、甄別、加工和共享工作,建立人文交流數據庫和案例庫,基於事實、數據和專家智慧,加強深度分析,做好綜合研判,以信息流帶動技術流、資金流、人才流、物資流。以“一帶一路”科技合作為例,要認真梳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產業結構、科技狀況、優勢領域、重點機構、發展需求、合作態勢等,把握合作中的風險點,動態監測評價合作成效,為“一帶一路”科技領域合作提供務實管用的咨詢服務。同時,要著力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和信息交流溝通,構建全媒體時代的合作新平台,在信息共享、人員培訓、媒體發展方面深化合作交流,講好各方共建共享故事:既講好“一帶一路”上的傳統友誼故事,讓歷史為現實和未來注入信心﹔也要講好新時代中外共建“一帶一路”的新故事,充分挖掘代表性項目、企業的故事,為更好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增添動力。

(作者:周黎,系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藝術與傳媒學院副教授)

(責編:任一林、謝磊)
相關專題
· 重要評論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