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文來文往”也是一種作風病

任萍

2018年04月04日16:5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上午剛接到通知,下午下班前就要反饋情況。每天類似通知一個接一個,時間緊、任務急、人手少,讓人身心俱疲。” 近日看望一位在鄉鎮工作的同學,發現桌上各種文件夾裡密密麻麻套著很多小文件夾,一問才知都是需要盡快上報的各種材料。(4月3日 人民網)

文件,在黨政機關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既保証權力規范運轉,也能讓工作有章可循,有理可依。然而,將政策兌現、工作落實一味等同於“發文件”,淪為“紙上功夫”,不免背離初衷。對於基層而言更苦不堪言,難以產生高效的執行力,“落實”變“應付”,催生以“閱讀文件”為中心,以“上交材料”為終點的尷尬模式。

在筆者看來,“文來文往”實則也是一種“作風病”,是形式主義的外在表現,最終會減弱群眾獲得感。一方面,有的部門發文不切實際,“拿來主義”盛行,將上級文件全盤照抄,改了時間、抬頭、落款單位,大搖大擺“批發上市”,到了基層實則“水土不服”,操作難度大,執行大打折扣,最終反饋數據“統計+估計”,或者搞些“規定動作”敷衍了事。另一方面,有的部門文件止步“一發了之”,執行好壞,全憑基層“報送材料”,各種周報表、月報表和經驗做法,成為考核的“必選項”,導致基層挖空心思“包裝”匯報總結,給“適度造假”提供了溫床,工作落實“水分”極大。

正如網友吐槽,政策兌現、工作落實一旦異化成“發文件”,表面是為圖省事,實則是“走過場”,值得反思。對於基層而言,人手有限,缺乏精力保障,隻能用最短的時間過濾文件內容,用文字的總結來執行文件精神,這種打折的落實意義多大?而避免“文來文往”的“作風病”衍生,切實為基層“減負”,在筆者看來,不妨從幾個方面著手:一是對相同工作的文件盡量“合並同類項”,減少不必要的重復發送,別讓基層疲於應付。二是對上級文件勿陷入“復制粘貼”,脫離鄉鎮實際情況,導致基層執行“問題不斷”。三是工作部署不能過於強調“一竿子插到底”“一根標尺看好壞”,應給予基層合理調整、靈活處置的空間。四是打破“唯上式考核”,切忌群眾滿意度讓位於“粉飾材料”,給基層干部多些精力干實事。

基層,是服務群眾的集中點,是檢驗成果的最終點,是宗旨履行的落腳點,需要花更多時間思考服務群眾的方略,落實為民服務的舉措,切不能本末倒置成了 “文件回收站”,挖空心思一門“編材料”。最后,希望“文來文往”折射出的形式主義“作風病”能有效遏制,少些不必要“紙上談兵”,給基層干部多些時間推動各項工作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提升群眾獲得感。

(責編:任一林、謝磊)
相關專題
· 清風時評
· 網評精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