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引領時代潮流

李  文

2018年03月13日07:2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堅持和平發展道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近幾年來,習近平同志多次在國內外重要場合闡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思想。中國所主張構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由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組成的命運攸關、利益相連、相互依存的集合體。習近平同志著眼於世界各國相互聯系、全球命運休戚與共的發展大勢,順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高瞻遠矚地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思想,為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解決人類社會共同面臨的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深刻揭示當今國際關系發展的特征和規律

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同時世界也存在諸多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習近平同志科學把握當今世界發展的總體趨勢,深刻揭示當今國際關系發展的特征和規律,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思想,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為各國抓住機遇共同發展、為解決世界向何處去等問題提供了全新選擇。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尤其是冷戰結束以來,伴隨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進程的加速,各國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世界格局隨之發生調整和變革。各國的利益和命運更加緊密地聯系在一起,越來越多的全球性問題與挑戰需要各國通力合作來應對。世界不再是各國之間勢不兩立、相互博弈的角斗場,而是日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影響國際秩序的因素不再僅僅是從對立出發的權力對抗或權力制衡,國家間你輸我贏、你興我衰的零和博弈開始轉變為主要依靠制度規則來協調相互關系,合作共贏成為許多國家認可的處理相互關系的准則。越來越多的國家參與到國際規則和國際秩序的建設中來。同時,一大批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走上發展快車道,多個發展中心在世界各地區逐漸形成,國際力量對比繼續朝著有利於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方向發展。

面對新的世界形勢和發展態勢,西方傳統國際關系理論越來越不合時宜,單邊主義、結盟主義、地區主義、霸權主義等陳舊思維對世界和平與穩定的消極影響越來越突出。新時代需要新智慧,新變化呼喚新思想。國際社會對變革全球治理理念的呼聲越來越高。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正是順應時代呼聲和世界潮流的新思想。它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對新的歷史時期世界發展性質、特征和趨勢尤其是世界格局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的判斷、闡釋和預見,回答了“世界向何處去、如何建設這個世界”等重大問題,是對世界各國人民推動和平與發展這一崇高事業所取得實踐經驗的科學概括和理論升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產生,標志著人類對自身歷史的把握、對現實世界的認識、對未來發展的探索都達到了一個新高度,必將對世界和平與發展起到巨大推動作用。

促進構建平等相待、互商互諒的伙伴關系

要和平、不要戰爭是各國人民朴素真實的願望,建設一個持久和平的世界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目標。實現這樣的願望和目標,國家之間要構建起平等相待、互商互諒的伙伴關系。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相互尊重、平等協商,堅決摒棄冷戰思維和強權政治,走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國與國交往新路。”

結盟立足於沖突對抗,結伴立足於合作共贏。在國際關系史上,傳統的結盟關系具有控制與受控的不平等色彩和對其他國家或國家集團的排斥性與敵對性。舊的國際關系中的力量分化組合,在很大程度上通過結盟來完成。由於結盟幾乎無一例外地針對其他國家,因而很容易將國際關系帶入分裂對抗的沖突中。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進步,強權政治日益不得人心,這種邏輯應當並且已經逐漸被打破。一國的影響力固然與其經濟、政治、軍事實力有關,但其所持外交理念是否公平正義也是重要因素。隻有堅持國家間不結盟,才能秉持公道正義的理念平等相待。隻有主張國家不分大小、強弱、貧富都是國際社會平等一員,不搞遠近親疏、拉幫結派,才能真正做到按照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判斷和處理國際事務,減少沖突對抗的發生。

近年來,中國提出摒棄對立、對抗因素,推進大國協調與合作,按照親誠惠容理念和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周邊外交方針深化同周邊國家關系,秉持正確義利觀和真實親誠理念加強同發展中國家團結合作,積極構建不針對第三方的,更具平等性、包容性和建設性的伙伴關系,這些主張和做法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認同。習近平主席在越南峴港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發表主旨演講指出,我們將秉持正確義利觀,積極發展全球伙伴關系,擴大同各國的利益匯合點,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中國在主要大國中率先把建立伙伴關系確定為國家間交往的指導原則,已同100個左右國家、地區和地區組織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關系,初步構建起遍布全球的伙伴關系網絡,在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諒的伙伴關系方面起到了示范帶動作用。

中國擴大同各國的利益交匯點,努力構建總體穩定、均衡發展的大國關系框架,成就有目共睹。中國積極同美國發展新型大國關系。2017年11月9日,習近平主席在同美國總統特朗普舉行會談時強調:“中美關系正處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方願同美方一道,相互尊重、互利互惠,聚焦合作、管控分歧,給兩國人民帶來更多獲得感,給地區及世界人民帶來更多獲得感。”中國高度重視並不斷拓展與俄羅斯的共同利益,許多領域的合作取得進展與突破,中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穩步向前發展。同時,中國務實推進同歐洲發展和平、增長、改革、文明伙伴關系,同金磚國家發展團結合作的伙伴關系。

中國按照親誠惠容理念和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周邊外交方針深化同周邊國家的關系。5年來,習近平主席的出訪足跡遍布東南亞、南亞、中亞、東北亞。與此同時,周邊國家領導人紛紛應邀來華訪問,與中國領導人頻繁互動。中國提出中國—東盟“2+7合作框架”,建立瀾滄江—湄公河合作機制,推動中國—東盟關系從成長期邁向成熟期﹔同所有中亞國家建立戰略伙伴關系﹔與南亞國家合作顯著加強。中國同周邊國家關系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

推動解決世界發展不平衡問題

近年來,新興經濟體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一些國家實現了經濟較快增長,人均GDP水平也有大幅提升。盡管如此,全球南北經濟發展水平的差距並沒有從根本上改變。2013年,發達國家人均GDP達到40186美元,相當於發展中國家平均水平的8.2倍。世界經濟發展不平衡,構成當今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局部沖突和動蕩頻發、全球性問題加劇的主要經濟根源,保障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權利和發展環境仍然是一項長期任務。

對於許多國家來說,發展都是第一要務。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體現的正是各國共同發展理念。各國要增強發展能力,歸根到底要靠本國自身努力,根據自身稟賦特點,探索適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然而,西方國家一些人士認為,西方發展道路是世界上所有國家現代化的必由之路,資本主義政治、經濟、社會制度適用於西方國家,也同樣適用於其他國家和地區。一些發展中國家看到西方國家的發展成果,就直接學習西方的經濟、政治制度,但在實踐中不僅沒有解決自身發展問題,反而導致社會矛盾增多、社會秩序混亂。一些西方國家在全球范圍強行推廣自身價值觀和社會制度,肆意干涉別國內政,更使許多國家和地區深陷動蕩、沖突、戰爭的泥潭。

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模式,政治制度不能脫離特定社會政治條件和歷史文化傳統來抽象評判,不能定於一尊,不能生搬硬套外國政治制度模式。”正如一棵大樹上沒有完全一樣的兩片樹葉一樣,天下沒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經驗,也沒有一成不變的發展模式。中國承認和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主張一個國家的發展道路合不合適,隻有這個國家的人民才最能作出判斷和抉擇。在對外交往中,中國堅定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尊重各國人民自主選擇發展道路的權利,維護國際公平正義,反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人,反對干涉別國內政,反對以強凌弱,更不會誘導或強迫別國屈服於自己的意志。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成功,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功實踐體現了發展道路的多樣性,証明西方資本主義政治、經濟、社會制度的合理性隻能限定於特定地域和特定歷史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啟發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選擇適合本國國情的發展模式,走自己的發展道路。廣大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活力持續增強,為世界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同時,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影響日益廣泛,不同制度、不同類型、不同發展階段的國家相互依賴和利益交融明顯加深,互相提供發展機會,開展全方位、多層次的互利共贏合作,給世界和平、安全、穩定與發展帶來更多機遇。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認同和加入到合作共贏發展之中,著力共建國際機制、改革國際規則、實現國際正義,推動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推動世界發展更加平衡。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 人民日報 》( 2018年03月13日 07 版)

(責編:常雪梅、程宏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