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大家手筆)

以大眾傳媒搭建心靈之橋

李良榮

2018年02月23日07:1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一帶一路”建設涉及眾多參與國,這些參與國有著多元的社會制度、經濟結構、發展層次和文化傳統。在如此多元復雜的環境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需要各參與國之間相互了解、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因此,“一帶一路”建設不僅需要資金、技術支持,而且需要民意支持﹔不僅需要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而且需要民心相通。可以說,民心相通是“一帶一路”建設順利推進的重要保障,大眾傳媒在促進民心相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為了研究大眾傳媒對民眾特別是外國民眾的影響,我們委托美國一家研究機構抽取了108位來自美國政治界、經濟界、文化界精英的實名推特賬號,以2016年第一季度的推文為樣本框,按照“被轉發數”從大到小排序,然后抽取排在前15%的553條涉及中國的推文進行分析。分析發現,在涉及中國的議題設置中,大眾傳媒起到了至關重要的引導作用。西方主流媒體和大陸官方媒體分別位列這些精英人士轉引消息來源的第一位和第二位,其中西方主流媒體佔比49.7%,大陸官方媒體佔比28.9%。由此可見,美國推特網上精英人士關注的中國新聞主要來源於媒體尤其是傳統媒體,同時他們又用自己的看法去影響網絡輿情﹔大眾傳媒對民眾的影響是具體而又直接的。這帶給我們一個重要啟示:在促進“一帶一路”建設的民心相通上,大眾傳媒大有可為。

  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大眾傳媒搭建“心靈之橋”是一項系統工程。從內容上看,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等。從對象上看,涉及參與國家、社會組織、企業、民眾等。從途徑上看,涉及信息傳播的方式、載體、效果等。從主體上看,涉及大眾傳媒的國別、身份和屬性等。當前,“一帶一路”建設吸引著西方媒體的目光,無論在報道數量上還是在傳播廣度上,都可以說實現了“全球刷屏”。但也要看到,一些西方媒體戴著有色眼鏡報道中國、懷有偏見地解讀中國等問題,在“一帶一路”等相關報道中依然存在。

  在2016年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舉行時,我們抽取G20的17個國家(不包括中國、歐盟、沙特阿拉伯)媒體涉及中國的報道共2053篇,分析各國大眾傳媒對中國報道與各國公眾對中國態度的關聯度。研究表明,媒體報道與公眾態度具有很強的關聯度。一個國家媒體對中國的負面報道越多,其公眾對中國的態度就越負面﹔一個國家媒體對中國的正面報道越多,其公眾對中國的態度就越積極,說明媒體報道在相當程度上左右著公眾對報道對象國的認知和態度。從17個國家媒體涉及中國的報道看,環境保護、食品安全是負面報道最多的領域,西方國家的報道幾乎是清一色的負面消息,對中國在環保方面的巨大投入和取得的巨大進步幾乎隻字不提。而正面報道最多的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贊賞,比如中國美食、民間手工藝、民族舞蹈等,但對中國當代文化建設很少提及。可以說,“報憂不報喜”“厚古薄今”是西方媒體對中國採取的報道方針。這種不客觀報道,在一定程度上誤導了國外民眾,是不負責任甚至別有用心的行為。

  當今世界處在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合作共贏才是正確的相處之道。實現“一帶一路”建設的民心相通,大眾傳媒應該起搭建心靈之橋的作用,而不應“過河拆橋”。鑒於西方媒體的報道並不客觀,中國大眾媒體應當肩負起促進各國人民民心相通的職責使命,向世界展現一個真實的中國、立體的中國、全面的中國,以客觀的報道糾正西方媒體偏見。“一帶一路”建設參與國中很多是發展中國家,國與國、民眾與民眾有著共同的發展追求。我國大眾媒體在報道中應注重講好中國發展故事,給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參考和借鑒,更好搭建“一帶一路”建設心靈之橋。

  (作者為復旦大學傳播與國家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 人民日報 》( 2018年02月23日 07 版)

(責編:姜萍萍、謝磊)
相關專題
· 人民日報理論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