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網評精粹

政務公開缺“干貨”屬於應付式假作為

楊開華

2018年01月18日14:06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隨著我國政務公開的力度不斷加大,廣度、深度不斷拓展,公眾的期待和需求也越來越高。不過半月談記者調研發現,一些地方政務公開沒跟上群眾節拍,許多與群眾關系緊密的政務信息雖然“上牆進欄”,有的還“晒”在了網上,但內容不翔實、或時間滯后、或隻見結果不見過程,看似該公開的都公開了,群眾想知道的卻沒多少,即使看了也如霧裡看花。(1月18日中國新聞網)

建立透明陽光政府,不斷將政務公開推到高位,把群眾想知道、應該知道的事情公布出來,滿足知情權、參與權,已是時代所趨、政務發展的大方向。作為政府部門,應該秉承這顆初心,老老實實更新政務,讓群眾願意看、喜歡看。然而,個別地方卻把政務公開視為兒戲,公開的渠道多了,但“干貨”內容卻少得可憐,群眾喜歡的“菜”太少,不感興趣的太多,表面上是未對接群眾的“胃口”,實質上卻是應付式思維作怪。

隨著打擊“僵尸”網站的力度升級,政務信息俯拾皆是,隨便在網站一搜索,大量信息令人眼花繚亂,但經驗型內容佔據了絕大多數。包含“四舉措”、“五強化”、“多措並舉”等詞匯的標題鋪天蓋地,但群眾卻並不喜歡這些,也不會認真瀏覽,等於政府部門在干“無用功”。投入大量人財物,卻並不受群眾待見,原因何在?

其實,政務公開讓群眾不滿意,並非群眾要求太高、過於苛刻,而是公開的內容未講到群眾的心坎上,未談及群眾關心的重點,屬於放錯位置的“垃圾信息”。群眾想法很簡單,就想關注點與自己切身利益相關的內容,比如今年的醫保標准是多少,城區學校的片區如何劃分,購房貸款的程序怎樣、需要繳納什麼稅費等等。至於政府部門如何干工作,用了什麼方法,顯然不是他們關心的重點,也沒有興趣想知道。

既然群眾不滿意,為何相關部門還在一意孤行?主要還是應付上級任務的心態作怪。隻要上級考核過了關,群眾滿意度並不關聯自身核心利益。政務公開通常不是“為了做什麼菜而准備食料”,而是“有什麼現成食料就做什麼菜”,並未站在群眾的立場,基於群眾的需求做事情。

如此一來,打“海量戰術”更新政務內容的並不少,但群眾滿意的並不多。個別單位以完成信息數量為標准,就必然陷入“應付式”極端,不管有沒有用、群眾喜不喜歡,把公開的渠道當成“垃圾站”,啥都往裡放。

近年來,網站、APP、微博、微信等各類政務平台也層出不窮,成為信息公開的新渠道。但要做好政務公開工作,至少需注意三點:一是平台要有信息內容,不能淪為“僵尸”﹔二是信息內容要去粗存精,把關鍵、重要的內容展示出來﹔三是以群眾需要為導向,多提供群眾喜歡的“菜”。

(責編:謝磊、趙晶)
相關專題
· 清風時評
· 網評精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