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辜勝阻:五大舉措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2018年01月18日08:13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原標題:辜勝阻詳解新時代如何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1月13日,民建中央常務副主席、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辜勝阻在第九屆中國經濟前瞻論壇發表題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題演講指出,新時代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堅持從創新驅動供給側、優化供給結構以及改革引領制度供給三個層面入手。

民建中央常務副主席、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辜勝阻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李月華攝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也進入了新時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辜勝阻認為,2018年的經濟工作思路不僅聚焦於發展規模,更注重發展質量﹔不僅著力於需求側的總量收放,更注重供給側的結構優化。他強調,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高質量發展至關重要,其有利於解決經濟系統供給和需求結構性錯位、優化調整資源配置方式、培育經濟增長新動力、破解體制機制障礙等。

辜勝阻認為,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要明晰其內涵和關鍵任務。正確理解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要把握“供給側”“結構性”和“改革”三大關鍵詞,與此相對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三大任務是:創新驅動供給側、優化供給結構以及改革引領制度供給。第一,創新驅動供給側意味著動力轉換,要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第二,優化經濟結構,就是要化解當前經濟的結構性矛盾,針對結構性矛盾打出“破”“立”“降”的政策“組合拳”。第三,改革引領制度供給,非常重要的是要激發關鍵少數群體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辜勝阻表示,新時代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入手。

第一,堅持創新驅動供給側,使經濟發展方式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提高供給體系的質量與效率。創新驅動是供給側改革的核心,以創新推進供給質量與效率提高,提升全要素生產率。當前我國供給體系總體質量水平不高,制造業大而不強,關鍵核心技術與高端裝備對外依存度高,企業全球化經營能力不足,國內產品供給和消費需求的結構性矛盾突出,部分產品質量問題頻發。必須增強經濟供給側的創新驅動力,推進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

第二,以“破”“立”“降”為重點,推進經濟結構優化,促進供需動態平衡。2017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把要素市場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戰場。重點在“破”“立”“降”上下功夫,“破”,是指要大力破除無效供給,把處置“僵尸企業”作為重要抓手,推動化解過剩產能﹔“立”,是指要大力培育新動能,強調科技創新,推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培育一批具有創新能力的排頭兵企業,積極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降”,是指要大力降低實體經濟的成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繼續清理涉企收費,加大對亂收費的查處和整治力度,深化電力、石油天然氣等行業改革,降低用能、物流成本。

第三,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保護企業家的創新權益、財產權和經營權,讓“有恆產者有恆心”。近40年的改革經驗表明,我們之所以能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改革開放激活了人的創造力、激發了企業家精神。近年來,我國“放管服”等多項改革不斷深化,營造了良好的市場和制度環境,激發出了經濟內生動力和市場主體活力。但仍需要進一步營造企業家健康成長環境,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更好發揮企業家作用。產權是激發企業家努力經營的基本保障,正所謂“有恆產者有恆心”。要完善產權保護制度,通過保護企業家的財產權、創新權益和企業經營權,讓企業家有“安全感”和“方向感”,切實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

第四,培養造就一大批具有國際水平的、不同類型的人才,特別是科技人才,鼓勵其在創業創新中發揮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十九大報告指出,人才是實現民族振興、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的戰略資源。同時,人才也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第一資源。李克強總理在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強調,科技創新最重要的因素是人,必須健全創新激勵機制,真正讓有貢獻的科技人員名利雙收。要堅持“用好現有人才、引進急需人才、培養后備人才、儲備未來人才”的原則,加強高層次創新人才隊伍建設。鼓勵科研人員將科技成果通過自主創業、聯合創業、技術轉移和交易等方式轉化為實際生產力,從而建起“雙創”與實體經濟良性互動的“橋梁”。

第五,重構新型政商關系,激發政府官員的擔當精神和敬業精神。政府官員是推進改革、強化制度供給的重要主體,如果官員沒有積極性,改革很難落地。當前發揮政府官員的積極作用,重點在於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要厘清邊界,重構清廉正派意識,讓官商不再“無畏”﹔靠前服務,重構平等服務精神,讓官員不再“無為”﹔明確定位,重構守法誠信價值,讓企業不再“無力”。既要避免“勾肩搭背”“權錢交易”的“不清”問題,也要重視“談商色變”“躲商”“冷商”的“不親”傾向。此外,要建立健全容錯機制,堅持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三個區分開來”,為改革擔當者撐腰鼓勁,最大限度調動廣大干部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記者 馬常艷)

(責編:萬鵬、謝磊)
相關專題
· 辜勝阻專欄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