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嚴國紅:黨處理與群眾關系的六個基本原則

——讀張聞天《略談黨與非黨員群眾的關系》

2017年12月13日11:13    來源:學習時報

原標題:黨處理與群眾關系的六個基本原則

1939年11月,張聞天針對當時黨在處理與非黨群眾關系存在的種種錯誤傾向,寫下了《略談黨與非黨員群眾的關系》一文,提出了黨正確處理與群眾關系的六個基本原則。

原則一:黨在全面依靠群眾的同時,必須保持黨自身的特性。張聞天認為,黨必須和群眾保持著非常緊密的聯系,因為,“黨是群眾中的一部分”,因此,黨要時時與群眾生活在一起,打成一片,但是,黨又不同於一般的群眾,因為,黨是“群眾中先進的、覺悟的、馬列主義的、有組織的一部分”。因此,黨在處理與群眾的關系時,要時刻保持著“它的特性”,不能因為與群眾有著天然的血脈聯系,就在不自覺中溶於群眾的大海中,而應該保持自己的先進性,“成為群眾的政治領袖”,始終站在群眾的最前沿,幫助群眾實現其政治訴求。

現實中存在著兩種不正確的傾向:一是“把黨看做是‘超群眾’的”。結果就是,在工作和斗爭中,不去努力鞏固和增強黨與群眾的聯系,而是使黨成為隔絕群眾的小團體。二是“把黨看做同群眾‘沒有分別’的”。結果就是,黨成為群眾自發性的崇拜者,喪失了黨的先進性。“這兩種傾向,都是會使黨趨於滅亡、趨於瓦解的危險傾向。”

原則二:黨在“遷就”群眾的同時,必須提高群眾的政治水平。黨在開展群眾工作時,必須從具體情況出發。在張聞天看來,群眾的實際往往比我們黨要求的要落后,這就使得我們的黨“不能不去遷就群眾”。但是,這種遷就不是為了崇拜群眾的落后,而是為了讓群眾能克服自身的保守性,激發他們的革命性,從而“提高群眾到黨所要求的更高的政治水平”。

在現實中存在著兩種不正確的傾向:一是“黨內教條主義、清談主義的宗派主義”。在工作和斗爭中,隻顧自己空喊黨的綱領、口號、馬列主義原則,而不深入群眾之中去了解群眾今天的真實的政治水平,導致綱領、口號與群眾沒有聯系。二是“庸俗的尾巴主義”。在工作和斗爭中,為了和群眾打成一片,放棄黨性原則,完全遷就群眾的政治水平,而“忘記從此出發去提高群眾”。

原則三:黨在滿足群眾現實切身利益的同時,要教育群眾為了遠大理想而奮斗。在張聞天看來,群眾是很現實的,不可能去擁護和信任與他們當前的切身利益沒有什麼關系的人和組織,“黨要取得群眾的擁護與信任,不為他們今天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利益而奮斗,是不可能的”。但是,我們的黨不能僅僅滿足於改善群眾局部的生活,而應該在群眾中開展廣泛的宣傳,讓群眾徹底明白:“隻有徹底改造現社會,建立沒有人剝削人的共產主義社會,他們才能得到最后的解放”。

在現實中存在著兩種不正確的傾向:一是“經濟主義”,在工作和斗爭中,隻顧及群眾當前的切身的、局部利益,忽視崇高的理想問題。二是“空談主義”,在與群眾聯系的過程中,隻顧及崇高的理想,而消極應對群眾當前的切身利益。

原則四:黨走在群眾前面的同時,要善於等待群眾一起前進。要提高群眾的政治水平,使他們能為偉大的解放事業而奮斗,僅僅依靠我們黨自身的宣傳教育是不夠的,還必須讓群眾“從切身的經驗中了解黨的路線正確時,他們才會赴湯蹈火為黨的路線而犧牲奮斗”。要使群眾從切身經驗中了解到我們黨的路線的正確,就必須給予群眾“必要的實踐時間”,這種實踐時間由於具體條件不同,有長短之別,但是,“黨在任何情況之下,必須善於等待與幫助群眾的這種實踐”。因為,黨的這種等待與幫助是為了要同群眾一道前進,並最終實現黨的路線,而不是讓群眾仍然停留於現實的狀態。

在現實中存在著兩種不正確的傾向:一是“盲動主義”,在與群眾的聯系過程中,隻想著由少數先進分子冒險沖鋒,而不願意等待群眾一起前行。二是“自流論”,在與群眾的聯系過程中,為了與群眾能一起前進而消極怠工。

原則五:黨在實行統一領導的同時,要充分尊重群眾團體的主動性、積極性。群眾的要求是多樣化的,黨隻有有效運用各種各樣的組織形式,才能真正組織群眾。在張聞天看來,黨要和群眾接近,就“必須積極參加到那些群眾團體中去”。但是,現實的群眾團體數量眾多,形式多樣,黨在參加這些多樣性的團體時,必須力爭對這些群眾團體的統一領導,這種領導又必須是“建立在尊重它們的組織上的獨立性及依靠它們的主動性與積極性的基礎之上”。

在現實中存在著兩種不正確的傾向:一是“把群眾單純化,理想化,公式化”,一些黨員不懂得黨隻有通過各種各樣的群眾團體才能實現對全國最大多數群眾的領導,而僅僅滿足於隻包含少數先進分子的、非常狹窄的少數群眾團體,放棄到各種各樣的群眾團體中去工作。二是把群體團體一律“黨化”,在黨已取得領導的群體團體中,一些黨員使自己成為包辦式的“黨老爺”,不去尊重群體團體的獨立性,也不去依靠群體團體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原則六:黨在向群眾虛心學習的同時,要積極地領導群眾。群眾的實踐是無窮無盡的,有著豐富的內容,因此,“黨必須不斷的向群眾學習,總結他們實踐中的一切新的經驗,以豐富與發展馬列主義,使黨能夠更好的領導群眾”。在張聞天看來,“群眾的實踐是測量黨的領導是否正確的最后標准”。所以,當群眾的實踐已証明黨的決定是不完全正確的,那麼,黨就必須校正或修改黨的決定﹔當群眾的實踐証明了黨的決定是錯誤的,那麼,黨就必須根據群眾實踐的新經驗來重新採取新的決定。同時,必須用馬列主義科學總結群眾的實踐,否則,群眾的實踐也隻能是“一大堆混亂的原料”,不可能幫助群眾取得革命的最終勝利。

在現實中存在著兩種不正確的傾向:一是“宗派主義”,在實際工作中,藐視群眾的實際經驗,不願去向群眾學習。二是“狹隘經驗主義”,過於崇拜群眾的實際經驗,不去運用馬列主義進行科學總結和推廣。

張聞天的這篇文章,在闡述六個基本原則的基礎上,對種種錯誤傾向進行了精辟分析,有較強的針對性。這篇經典文獻對於在新形勢下提高群眾工作的科學化水平有著重要意義。(嚴國紅)

(責編:任一林、程宏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