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協調與合作:大國外交的新格局

劉建飛

2017年12月04日08:35    來源:學習時報

原標題:協調與合作:大國外交的新格局

  舉世關注的美國總統特朗普對中國的“國事訪問+”圓滿成功,中美之間的“協調與合作”取得顯著成效。如果將視野放寬,中國對其他大國的外交又何嘗不是收獲“協調與合作”的果實。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論述中國同大國的關系時強調“推進大國協調和合作”,道出了大國外交未來的努力方向。中國不僅這樣說,也在這樣做。
  舉世關注的美國特朗普總統對中國的“國事訪問+”圓滿成功,中美之間的“協調與合作”取得顯著成效。如果將視野放寬,中國對其他大國的外交又何嘗不是收獲“協調與合作”的果實。就拿中印關系來說,一度為國際新聞熱點並讓世界愛好和平人士擔憂的中印洞朗對峙,在廈門金磚國家峰會前夕以印度過境軍人無條件撤回而和平解決。可謂是皆大歡喜,各方共贏。中國“不戰而退人之兵”,用最小的代價維護了主權﹔印度避免了一場勝算概率極小的軍事沖突,而且其軍人在別人國土上滯留數月而未少一兵一卒,也算勝者﹔中印同為其重要成員的金磚國家峰會得以照常舉行,其他金磚成員也欣喜不已﹔上海合作組織也不會因中印之爭而陷入困境。俄羅斯表示,中印和解符合俄羅斯的利益,恐怕不完全是外交辭令。試想,如果中印走向沖突對抗,跟兩國都保持密切關系的俄羅斯該怎樣應對?當然,若以傳統現實主義的戰略思維,俄羅斯可以同時向兩面出售武器,借機發戰爭財。但是,若從更理性的角度考慮,中印交惡,勢必極大地削弱金磚集團以及上合組織的影響力,這也就等於削弱了俄羅斯的戰略大后方,如此,它在面臨美國及北約的戰略壓力時就會處於更為不利的境地。
  這些大國外交的案例說明了一個大道理:大國在處理利益爭端時,應當從大局著眼,謀求合作,善於協調。在國際政治中,國家之間遇到爭執或斗爭時,解決方式無非兩種:暴力方式與和平方式。在當今時代,暴力的方式越來越不可取。因為它不僅代價高昂,而且對解決爭執或爭端也起不了多大作用。有時表面上看,實力強的一方打敗了另一方,爭端得以按照自己的心願解決,但是,爭端的根源依然存在,待暫時失敗的一方實力增長,或者是找到機會,還會將爭端抬回桌面。而經過一場流血沖突后,爭執雙方的民族感情被大大傷害,成為以后兩國關系發展的嚴重障礙。更為重要的,當今時代主題是和平與發展,大國在維護世界和平上負有特殊的責任。如果因為兩國之間的某種利益爭端而發生戰爭,勢必會影響地區的和平穩定,甚至會誘發世界大戰﹔與此同時,兩個大國間的戰爭也會嚴重破壞地區發展的環境﹔對涉事雙方來說,走向戰爭無疑嚴重貶損其國際形象,傷害其軟實力。就拿中印兩國來說,也許是雙方都認識到戰爭的諸多壞處,所以洞朗對峙一 開始,雙方都表示將和平作為解決爭執的優先選項。
  要和平解決,就必須進行協調,達成穩妥的協議,雙方必須都有讓步,不可能只是一方讓步。只是一方讓步,就等於是該方投降。從中印之間的這場爭執來看,印度是主動挑起事端方,中方完全有理由不惜任何手段回擊印方。然而,中國從自身發展、雙邊關系、地區和平與發展、世界局勢穩定、國際體系變革等多層面的大局著想,釋放了極大的誠意和耐心。從印度方面來看,它沒有自恃會得到西方大國支持而肆意妄為,使沖突升級﹔也沒有認定中國不願意打仗而無限期拖延,甚至得寸進尺。可以說,中印雙方都為實現“協調和合作”作出了貢獻。
  近期中國對美印外交的重要啟示是,善於“協調與合作”是新時代大國外交的新境界。在全球化、信息化、網絡化時代,人類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世界各國,特別是大國,應當本著合作共贏精神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而不是為了國家的局部利益而走向沖突對抗,落入“修昔底德陷阱”,從而不僅自身遭遇噩運,而且還會拖累整個世界。一個大國的外交,如果不善於通過協調與合作來解決爭端,而是動輒訴諸武力,逞一時之強,獲一時之快,肯定是不成功,盡管會得到國內民粹主義的贊譽。當今時代,軍事勝利往往伴隨著戰略失敗。在強權政治時代,大國外交十分簡單,幾乎就是變相的發號施令,因為強國有實力做后盾。而在當今時代,大國外交需要有高超的協調技巧,需要大智慧,更需要大胸懷。中國古人講的“小不忍則亂大謀”,也正是這個道理。中國人愛講“舍得”,這個詞充滿哲理。要想得,必須有舍。在處理對外事務時,要得什麼?為了這個得要舍什麼?這是戰略謀劃時首先要考慮的。

 

(責編:曹淼、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