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評論員觀察:讀懂“協同聯動”的中國智慧

周人杰

2017年11月20日08:0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從“政策協調”到“協同聯動”,本質上是在不斷拓展、豐富全球經濟治理新格局,以共贏謀發展

日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越南峴港亞太工商峰會主旨演講中再次倡議各國,“加強經濟政策協調和發展戰略對接,促進協同聯動發展”,被國際企業界及智庫點贊為“中國做出了正確的判斷和選擇”“中國守護了多邊主義”。其實,從印尼巴厘島到瑞士達沃斯,從北京雁棲湖畔到杭州西子湖畔,再到今天的越南峴港,強調同舟共濟、加強各國“協同聯動”,已成為新時代中國深度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的重要主張。

全球化時代,一國的財政刺激可轉為他國的通脹壓力,一國的市場補貼會扭曲他國的供需關系。單純的經濟政策協調並不算新鮮事物,屬於國際通行做法,旨在維護國際經濟秩序,避免政策沖突。但以往大多是發達國家提出相互協調政策,應對各國增長的短期失衡,以走出國際金融危機的陰霾。而基於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新理念的中國方案,不僅涵蓋中觀層面的“政策協調”,還在機制化建設、減少負面外溢效應、促進包容性發展方面著力良多,更是富含促進互聯互通、致力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共同繁榮的東方智慧。

一方面,“協同聯動”的目標與手段包括短期平衡,但更側重於中長期發展與互利共贏,相當於傳統“政策協調”的升級版。比如,傳統“政策協調”往往針對主要經濟體之間的貿易戰、金融戰,辦法大致有補貼與壁壘的降低或取消,利率、稅率的調適,類似國際貿易糾紛的談判、仲裁機制,有“以斗爭求讓步”的味道。“協同聯動”在手段上不止貨幣、財政政策,還有戰略與規劃的對接,科技與產業政策的銜接,統籌兼顧各類貿易與結構性改革政策,及文化與人員的交流等,目標著眼於優勢互補、全方位聯系,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本質上是“以共贏謀發展”。

另一方面,“協同聯動”理念更具包容性,機制更具創新性。“以和為貴、協同萬邦”,反對隻在發達經濟體內部閉門協商,講求的是各國共同承擔責任,促進全球經濟治理體系的深刻轉變。“一帶一路”建設、“亞投行”項目等,均支持擴大發展中國家的代表性和發言權,有利於各國抓住協同的機遇、分享聯動的紅利。機制化建設突出“協同”“聯動”兩個維度。“協同”指的是各國的經濟政策相向而行、並行不悖,通過區域協商、國際組織、雙邊或多邊互動防止國內金融、財稅、產業與貿易政策的“蝴蝶效應”蔓延﹔“聯動”指的是在基礎設施、科技創新、公共產品與服務等具體項目上務實合作、聯合作戰,在政策溝通基礎上追求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以及民心相通,從而實現“百花齊放的大利”,而非“一花獨放的小利”。

因此,徹底擺脫“新平庸”、真正擁抱“上升期”,就要讀懂這份“協同聯動”的中國智慧,理解“一帶一路”倡議的核心內涵,讓國際經貿關系的“朋友圈”更和諧。當前,各類保護主義不斷抬頭,各種利益羈絆時隱時現,各方力量對比消長不一,治理赤字挑戰嚴峻,各國各經濟體都有自己的利益訴求,協同起來確實不容易。“獨行快,眾行遠”,無論如何都不能“各掃門前雪”,不能再干“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傻事、蠢事,各行其是的結果隻能是雙輸、多輸。唯有共同應對挑戰,抓住世界經濟轉型機遇,不斷豐富各國伙伴關系的內涵,不斷完善開放條件下的宏觀調控合作,經濟全球化再平衡之路才能走穩、走實、走寬闊。

復蘇已經開始,風險依然存在。中國發展的新時代,是世界經濟的新藍海。近來中國再次重申了“關起門來搞建設不會成功,開放發展才是正途”,逐步放寬了金融業的外資准入,被盛贊為有“裡程碑式的意義”。未來的中國,會給敞開的大門賦予更多共商共建共享新價值,為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貢獻智慧和力量,推動全球新一輪發展繁榮。

《 人民日報 》( 2017年11月20日 05 版)

(責編:曹淼、謝磊)
相關專題
· 重要評論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