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網評精粹

監督面前,黨員干部莫耍“小聰明”

陳興漢 

2017年11月15日14:15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有的單位把監督舉報箱設在洗手間內﹔有的網站上設置舉報方式,但鏈接卻始終打不開﹔有的地方開通舉報熱線,可撥過去許久沒人接……同公布舉報電話字體“太迷你”一樣,這種“羞羞答答”“勉勉強強”的做法,使群眾監督的效果打了折、扣了分。(11月14日 中國紀檢監察報)

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敢不敢接受監督,能不能受監督,監督的廣度維度如何,考驗的是黨員干部依法規范公正用權的底氣和自信。現實中,有的黨員干部“無拘無束”任性慣了,在日益扎緊的制度“鐵籠”和監督“探頭”面前,感覺“腸胃不適、水土不服”,所以面對群眾的監督,把心思花在了耍小聰明、動歪腦筋上,忙著“鑽空子”、“找漏洞”,借此規避監督。這樣的“高明”消解群眾信任,割裂干群關系,讓群眾的獲得感大打折扣,危害尤甚。

“身正不怕影子斜。”內心不敞亮,就會畏懼陽光。黨員干部不敢接受監督,除了認為群眾“找麻煩”“惹事”外,怕發現問題遭曝光、挨批評、被追責,進而千方百計掩飾問題和錯誤是主要心理。殊不知,在監督方式、監督渠道、監督效度和廣度上面“玩套路”,實際上是欲蓋彌彰之舉,不但不能“瞞天過海”、蒙混過關,遮遮掩掩、勉勉強強恰好是其作風不實、“官念”不正的最好舉報。退一萬步說,即使黨員干部自身沒有問題,“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羞羞答答,難免會讓公眾生出不必要的懷疑,把黨員干部釘牢在“有問題”的審判席上,陷入“怎麼也說不清”的尷尬境地。因此,黨員干部面對監督,躲、繞、避絕不是“高明”的做法。

懼怕監督實際是“諱疾忌醫”。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把黨員干部的工作和生活置於群眾監督之下,能及時發現、糾正黨員干部一些“紋理”和“肌膚”的病症,做到早預防早治療,讓黨員干部少走彎路,不入邪路。耍小聰明的黨員干部卻無視群眾的提醒和愛護,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把群眾監督看作是“和自己過不去”,認為這是故意“找毛病”“挑刺兒”,心甘情願做“蔡桓公”,成為“裝睡”的人,搞起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一套,最終令自己病入“骨髓”以致無可救藥。進一步看,若放任此類歪風滋生蔓延,必然侵蝕黨的執政根基,“達摩克利斯之劍”就隨時有落下的可能。

“聚光燈”下行使權力才能拒腐蝕、永不沾。“吏不廉平,則治道衰”,腐敗是公權的天敵,共產黨員與腐敗歷來也是水火不容。早在抗戰時期,毛澤東在與黃炎培的“窯洞對”中就指出,“隻有讓人民群眾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鬆懈。隻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黨的十八大以來,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監督屏障日益筑牢,在監督下干事、約束中工作成為從嚴治黨的應有之義。而當下即將全面推開的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將把更大范圍內的公職人員納入監察范圍,黨員干部若還想在監督體檢中玩“高明”,耍小聰明,其結果隻會是“聰明反被聰明誤”。

一言以蔽之,在群眾監督面前,黨員干部莫要“耍小聰明”。

(責編:謝磊、趙晶)
相關專題
· 清風時評
· 網評精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