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網評精粹

筑牢作風建設的群眾根基

陳書

2017年11月14日16:3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加強作風建設,必須緊緊圍繞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增強群眾觀念和群眾感情,不斷厚植黨執政的群眾基礎。”為持續深入推進作風建設指明了方向,明確了基本要求和重要遵循。

加強黨的作風建設,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的有力保証,需要我們各級黨員干部以人民群眾為中心,以工作實踐為平台,扎實鍛造過硬品格,不斷增強實干本領,切實強化責任擔當,努力讓人民群眾的生活更加幸福美好。這就要求我們深入基層聯系群眾,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堅持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拜人民為師,向群眾求教﹔扑下身子服務群眾,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當好人民群眾的服務員,辦實事、解難事、做好事,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把全部心思和精力用在為群眾排憂解難上﹔真抓實干造福群眾,做到勤政廉政,急民之需、解民之憂、紓民之難,使群眾最大程度地享受改革發展成果,用實實在在的行動筑牢作風建設的群眾根基。

要深入基層聯系群眾。“凡屬正確的任務、政策和工作作風,都是和當時當地的群眾要求相適合,都是聯系群眾的。”毛澤東同志為我們轉變作風、抓好工作指出了正確路徑。從某種意義上講,扎實轉變作風的過程,其實也是緊密聯系群眾的過程,需要我們牢固樹立正確的群眾觀,始終做到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切實從緊密聯系群眾的過程中汲取豐富的精神營養和為官智慧,這既是工作方法問題,也是根本態度問題。時下,有的黨員干部調查研究不深入基層,或者深入基層不徹底,調查不嚴不實,數據隨意編造﹔有的制定決策不征求群眾意見,僅僅少數人討論研究后就拍板等等,這些問題與我黨的群眾路線背道而馳。實踐表明,我們隻有緊密聯系群眾,扎實轉變作風,我們黨的事業才能夠更加充滿生機與活力,才能夠從勝利不斷走向勝利。

要扑下身子服務群眾。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凡是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都要嚴肅認真對待,凡是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都要堅決糾正。”對於一名共產黨員而言,無論職位多高、權力多大,都是人們群眾的公仆,就應該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應有半點私心雜念。反觀當下,雖然黨的作風明顯好轉,但仍然存在一些作風轉變不徹底、服務群眾不到位的現象,有的黨員干部服務群眾不走心,在自身工作崗位上出工不出力﹔有的服務群眾講條件,對自己有好處的事爭著做,對無好處的事則推、讓、躲﹔有的服務群眾做表面文章,玩花拳繡腿,接待群眾雖笑臉相迎,但服務群眾卻“打太極”、搞“擊鼓傳花”,與黨員的公仆形象嚴重不符。黨員干部既要有服務群眾的根本態度,也要有扑下身子服務群眾的實際作為,隻有這樣才能贏得群眾的信賴與擁護。

要真抓實干造福群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是共產黨員一切行動的出發點和歸宿。我們黨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利益作為自己的根本宗旨和行動准則。我們各級黨員干部要以人民為中心,扎實轉變作風,真抓實干,誠心實意為人民群眾謀福利,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貢獻應有的力量。在這方面,許多優秀共產黨員為我們做出了表率,李保國每年扎根農村200天以上,讓140萬畝荒山披上了綠裝、太行山10萬群眾脫貧奔小康,被村民譽為“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樵夫”廖俊波帶領當地干部群眾胸懷著“背石上山”的實干擔當,僅用了4年時間就把政和縣從“省尾”變成了“十佳”,讓3萬多貧困人口摘帽,為我們豎起了真抓實干造福群眾的標杆。我們廣大黨員干部要拿出干的勁頭,亮出干的姿態,在造福群眾中實現人生價值,在新時代展現新作為。

(責編:謝磊、趙晶)
相關專題
· 網評精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