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體現了思想文化傳播規律

尹漢寧

2017年10月11日08:35    來源:學習時報

原標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體現了思想文化傳播規律

  思想文化的地域性傳播,其一,接受地要有內在需求。中國是在民族危亡的背景下尋求救國救民先進思想文化時,接受了馬克思主義傳播,顯然有內在需求。這個需求實際上就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其二,思想文化地域性傳播的效果取決於接受的程度。馬克思說:“理論在一個國家實現的程度,總是要取決於理論滿足於這個國家的需要的程度。”十月革命之前,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是作為一種思想文化思潮在發揮作用,主要在知識分子中產生影響,“俄國十月革命,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說明馬克思主義作為先進思想進一步傳入中國並產生重大影響,有俄國十月革命成功實踐作參照,這與中國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道路選擇相契合。由此,對於馬克思主義的接受程度就大不一樣了。帶有俄國化特點的馬克思主義連同俄國革命成功的經驗傳入中國后,促進了中國人民的覺醒,推動了反帝反封建的工人運動,無產階級政黨——中國共產黨誕生,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思想地位得以確立。

  其三,思想文化的地域性傳播,要落地生根,必須本土化。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之初,英國傳教士李提摩太、梁啟超、孫中山,包括陳獨秀早期的《法蘭西人與近世文明》等,是用中國的文化價值取向和文化意蘊來表達的。比如把馬克思主義理解為“大同學”。毛澤東同志在講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時,多次講“民族形式”“民族特性”,他還提出要“新鮮活潑”,具有“為中國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毛澤東同志1944年說過一段話:“我們的態度是批判地接受我們自己的歷史遺產和外國的思想。我們既反對盲目接受任何思想也反對盲目抵制任何思想。我們中國人必須用我們自己的頭腦進行思考,並決定什麼東西能在我們自己的土壤裡生長起來。”

  其四,外來思想文化要能被接受並長久產生重要影響,必須在結合和融合中生長出新的形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成果就是具有新的理論形態的中國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本土化。好比種子和土壤的關系,包括氣候和生態。種子必須適應這片土地,能成活﹔但種子在不同的土壤、氣候和生態環境中,也會發生適應性改變,因此,生長出的植物和結出的果實,具有新的形態和新的成份。

 

(責編:曹淼、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