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把實現人民幸福作為發展的目的和歸宿

—— 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重要論述 

江蘇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2017年09月30日11:05    來源:求是

原標題:把實現人民幸福作為發展的目的和歸宿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踐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的庄嚴政治承諾,明確提出把實現人民幸福作為發展的目的和歸宿,形成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這一重大理論創新成果,為我們黨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的發展階段不忘初心治好國、理好政、富好民提供了強大的科學指引。

  一、深入理解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理論創新意義

  著力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了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體現了人民是推動發展的根本力量這一唯物史觀。這一重要思想,既與黨的理論傳統一脈相承,又展現了新的時代內涵,成為黨中央治國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為進一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基本遵循,意義重大而深遠。

  站穩人民立場。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我們黨執政,就是要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持續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改善人民生活。這一重要思想,與時俱進地回答了“為誰發展”“靠誰發展”“發展成果由誰享有”等事關發展的根本問題,確立了人民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核心地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於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問題,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進一步系統闡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根本目的、根本動力和根本價值,進一步闡明了中國共產黨的執政理念、執政使命和執政追求,為我們黨的執政理念注入了新的時代內涵。

  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始終是我們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中立於不敗之地的強大根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是創造歷史的動力,我們共產黨人任何時候都不要忘記這個歷史唯物主義最基本的道理。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揚中國夢的精神旗幟,強調人民是實現中國夢的主體,是中國夢的創造者和享有者,先后將“人民主體地位”寫入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決議,並將堅持人民主體地位作為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建議》的首要原則之一,強調廣泛動員和組織人民投身到黨領導的偉大事業中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無論遇到任何困難和挑戰,隻要有人民支持和參與,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就沒有越不過的坎。要尊重人民所表達的意願、所創造的經驗、所擁有的權利、所發揮的作用,尊重人民首創精神,自覺拜人民為師,向能者請教,向智者問策,從群眾中汲取無窮的智慧和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對人民主體地位的牢牢堅守,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正確的方向引領。

  彰顯人民至上的價值取向。堅持人民至上,是我們黨執政理念的集中體現﹔帶領人民創造幸福生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作為國家領導人,人民把我放在這樣的工作崗位上,我就要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牢記責任重於泰山,時刻把人民群眾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兢兢業業,夙夜在公,始終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斗。這進一步指明了我們黨治國理政的根本宗旨所在,彰顯了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強烈的責任擔當。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要讓人民有更多的獲得感,“檢驗我們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終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實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權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如果隻實現了增長目標,而解決好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突出問題沒有進展,即使到時候我們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人民群眾也不會認同。這就從對人民負責、讓人民獲益的高度,深刻揭示了我們黨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的治國理政思想的精神實質,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重要遵循。

  二、全面把握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實踐創新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穿於“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新發展理念的偉大實踐之中,為更好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改善人民生活創造了良好條件。

  貫穿於“五位一體”總體布局。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到經濟社會發展各個環節。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推動中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著力發展更加廣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創作導向、研究導向,大力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滿足人民精神需求。堅持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把民生工作和社會治理作為社會建設的兩大根本任務,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堅持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推動美麗中國建設,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生活的增長點,讓老百姓切實感受到經濟發展帶來的實實在在的環境效益。

  貫穿於“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黨的十八大以來,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取得顯著成效。突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惠及全體人民,主動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貫徹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經濟增速繼續走在世界前列,居民收入增速跑贏GDP增速,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持續高於城鎮居民。突出全面深化改革於人民有利,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各領域改革的不斷深化給人民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和滿滿的獲得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進一步彰顯。突出全面依法治國落實人民當家作主,將黨和國家工作進一步納入法治化軌道,廣泛動員組織人民依法有序參與國家和社會事務管理,法治觀念進一步深入人心。突出全面從嚴治黨順民意得民心,堅持“打鐵還需自身硬”,連續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以“得罪千百人,不負十三億”的擔當精神強力反腐,贏得全黨全社會高度認同。

  貫穿於新發展理念。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新發展理念之魂。貫徹新發展理念,歸根到底是通過轉變發展方式,解決好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突出問題,不僅把“蛋糕”做大,還把“蛋糕”做優,更把“蛋糕”分好。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用新發展理念統領發展全局,堅持把造福人民作為發展的根本目的。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把人才作為支撐發展的第一資源,推動經濟發展動能轉換,以更多更好的發展成果造福人民。注重處理好區域、城鄉、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等重大關系,不斷增強發展整體性,夯實人民根本利益一致性的基礎。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順應人民群眾對清新空氣、干淨飲水、安全食品、優美環境等的強烈要求。實施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堅持以開放推動創新、深化改革、促進發展,“一帶一路”建設加快推進,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正式建立,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高,開放型經濟向更高層次發展,人民享受到更多的開放成果。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舉全民之力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立健全包括社會保障制度在內的一系列共享制度,發展成果進一步普惠於民,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得到更加充分的體現。

  三、貫徹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須抓好關鍵環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能隻停留在口頭上、止步於思想環節,而要體現在經濟社會發展各個環節。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這一重大理論創新成果,統一認識、指導決策、推動工作、強化落實,抓好關鍵環節。

  破除速度焦慮,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經濟增長的目的歸根到底是為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是一個“數字游戲”或“速度游戲”,而是一個實實在在的目標。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后,經濟增速由高速轉向中高速,經濟發展方式從規模速度型轉向質量效率型,經濟結構調整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並舉,經濟發展動力從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新常態下,如果仍沿襲原有的粗放型發展模式,不僅經濟增長難以持續,也不利於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要適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度,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堅持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形成投資有回報、產品有市場、企業有利潤、員工有收入、政府有稅收、環境有改善的發展新格局,讓人民群眾享受更高質量的發展成果,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

  貫徹“三實”要求,堅決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當前,脫貧工作進入攻堅期,現有貧困人口的貧困程度更深、脫貧難度更大。有的地方存在脫貧計劃脫離實際隨意提前,扶貧標准隨意降低,出現數字脫貧、虛假脫貧等現象。這既有精准意識不強、工作不實的問題,也有對“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認識不深、“不讓一個人掉隊”的意識不強等問題。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扶貧工作必須務實,脫貧過程必須扎實,脫貧結果必須真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黨對人民的政治承諾,要貫徹落實“三實”要求,脫貧攻堅決不能有虛假。要進一步貫徹精准扶貧、精准脫貧戰略部署,堅決做到脫貧的措施要實要准,脫貧的工作要真要細,讓脫貧實現得了、實現得好,確保深度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同全國人民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確保脫貧的結果得到人民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

  推動共享發展,讓發展更有動力更可持續。共享發展理念實質就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注重的是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體現的是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要求。當前,社會分配不公、貧富差距拉大、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漸趨緊張等矛盾問題凸顯,制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我們要堅持問題導向,著力探索建立推動共享發展的一系列制度政策體系。要堅持基本經濟制度,把握“兩個毫不動搖”要求,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支持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為廣大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提供根本保障。要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制度,積極主動調整收入分配格局,加快形成和諧的分配關系。要保障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的權利,鞏固公平正義的社會秩序,形成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漸進共享的體制機制,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

  (執筆:東南大學 郭廣銀、顧永紅)

(責編:曹淼、謝磊)
相關專題
· 《求是》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