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用好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加減乘除”法

促進農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

韓喜平

2017年09月22日08: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把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農業農村經濟工作的主線。這抓住了現階段我國農業發展的關鍵,既有利於破解農業結構調整難題,又有利於開創我國農業現代化新局面。搞好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我國農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需要用好“加減乘除”法。

  加大投資力度,盤活存量資金,提升增量投資,用好“加法”。目前,涉農財政資金仍存在多頭管理的問題,致使資金使用分散、效率低下。應增強統籌利用意識,在存量資金整合上做文章,著力推進多層次、多形式涉農資金整合,並用好用活,提高使用效率。同時,應堅持把農業農村作為財政支出的優先保障領域,注重發揮有限財政資金的撬動作用,在增量投資提升上下功夫,吸引更多信貸資金和社會資金投向農業農村,構建多層次、立體化的農業投資格局,確保對農業農村的投入持續穩定增加。

  減少與需求不匹配的農產品生產,淘汰環境污染嚴重的生產方式,用好“減法”。我國居民對農產品的消費需求已從“能不能吃飽”轉變為“能不能吃好、吃得健康”。同時,農業面源污染問題日益嚴重。這就要求農業發展必須加快轉變生產方式、優化品種結構,減少不適應市場需求、污染嚴重的農產品生產,增強農產品供給體系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應積極推行綠色生產方式,在生產、流通等環節做好綠色文章。一方面,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將綠色生產貫穿於農業生產全過程﹔另一方面,積極推進產品綠色化、有機化認証,既提高國內認証的影響力和權威性,又鼓勵企業對接國際認証,通過增“綠”不斷提高我國農產品競爭力。

  更加重視發揮農業科技的作用,用好“乘法”。農業現代化是農業的出路,農業科技是農業現代化的關鍵。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應著力補齊農業科技短板,建立開放高效的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培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新動能。一是剖析矛盾、找准問題,明確農業科技創新的重點和方向,確保農業科技創新始終遵循農業現代化這個大邏輯。二是立足技術高效運用,推動利益相關方緊密合作,強化農業科技推廣。在這個過程中,既要凸顯農業科技推廣的公益性,加大政府購買力度﹔又不能忽視農業科技推廣的盈利性,鼓勵社會力量參與農業科技推廣。三是加強農業科技人才隊伍建設,既要實施多層次農業科技人才培養計劃,推進科研成果權益改革試點,以權益共享激發農業科技人才的積極性﹔又要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努力提高其科技應用能力。

  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去除不當干預,用好“除法”。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要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應進一步理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完善以市場定價為基礎的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積極穩妥推進糧食等重要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和收儲制度改革,讓市場價格成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調整農業生產的晴雨表。地方政府要去除對農業和農村經濟的不當干預,提高統籌協調、市場監管、公共服務能力,注重營造良好環境。既要圍繞推進農業現代化不斷深化改革,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注入動力﹔又要增強風險防范意識,確保農業和農村經濟穩步有序發展。特別是各項政策的制定出台要充分尊重農民意願、聽取農民意見,把保護好、維護好農民權益貫穿於農村工作始終。

  (作者為吉林大學農村發展研究中心教授)


  《 人民日報 》( 2017年09月22日 07 版)

(責編:曹淼、謝磊)
相關專題
· 人民日報理論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