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把握穩中求進治國理政重要原則

2017年08月21日08:04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把握穩中求進治國理政重要原則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一直把穩中求進作為做好經濟工作的總基調。去年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是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也是做好經濟工作的方法論。”將穩中求進從經濟領域的工作總基調上升到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並使之成為指導做好各項工作的基本原則、基本方法和基本遵循,這既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深刻總結,也表現出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鮮活運用和創新發展,體現了我們黨對治國理政規律認識的深化和升華。

  穩中求進是做好經濟工作總基調

  十八大以來,黨中央不斷加強和改善對經濟工作的領導,堅持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在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大趨勢下,勇於攻堅克難,以新發展理念引領新發展,開辟了中國經濟穩中向好、穩中有進的新局面。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穩中求進的重要性,將其上升到做好經濟工作的總基調、總要求上來。比如,201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按照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及時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把穩增長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201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進一步提出實行宏觀政策要穩、產業政策要准、微觀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實、社會政策要托底的總體思路﹔2016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貫徹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就是要保持戰略定力,堅持問題導向、底線思維,發揚釘釘子精神,一步一個腳印向前邁進,全面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由此可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於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是在對我國經濟發展規律進行正確研判的基礎上逐步形成的,是在領導開展經濟工作的具體實踐中不斷總結概括出來的。這是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應對新問題新挑戰的總體原則和要求,也是做好經濟工作的重要方法論。

  穩中求進首先是在經濟工作中要有穩有進,其中穩是大局、是主基調。隻有經濟社會平穩,才能為深化改革開放和經濟結構調整創造穩定宏觀環境。可以說,穩與進是有機統一、相互促進的辯証關系,其中穩的重點要放在穩住經濟運行上,進的重點是深化改革開放和調整結構。堅持穩中求進,就是要在穩的前提下在關鍵領域有所進取,在把握好度的情況下在重點環節有所作為。201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進一步闡釋了穩中求進的總基調與整個經濟工作的辯証關系,提出戰略上要堅持穩中求進、把握好節奏和力度,戰術上要抓住關鍵點,主要是抓好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杆、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提出戰略上堅持持久戰,戰術上打好殲滅戰,確保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有好。

  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是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的必然選擇。黨的十八大以來,國際形勢發生深刻復雜變化,世界經濟不穩定不確定因素進一步增多,復蘇動力不足。與此同時,我國經濟發展也呈現出新的特點,經濟增長速度正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經濟發展方式正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益型集約增長,經濟結構正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並存的深度調整,經濟發展動力正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的增長點。在此背景下,黨中央採取的戰略方針,突出體現為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的穩中求進。必須准確把握這種發展條件和發展要求的變化,更加自覺地堅持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大力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這是我國邁上更高級發展階段必須越過的坎。因此,組織經濟活動,既要看發展,又要看基礎﹔既要看顯績,又要看潛績﹔既要注重GDP增長,更要注重民生改善、社會進步、生態效益提高。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既要增強攻堅克難的勇氣,也要保持強大戰略定力﹔既要有憂患意識,也要有歷史耐心。總之,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對於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改革開放向縱深邁進、民生持續改善、社會大局總體穩定,具有極其重要的指導意義。

  穩中求進是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方法論

  不僅做好經濟工作需要堅持穩中求進,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全面深化改革,同樣需要穩中求進。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形勢和國內改革發展穩定的艱巨任務,十八屆三中全會要求全黨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沉著應對各種風險挑戰,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十八大以來,正是在統籌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具體實踐中,習近平總書記把穩中求進的經濟工作總基調逐步上升為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科學方法論。

  經濟建設與其他各方面建設緊密相連。首先,經濟建設離不開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其他各方面建設,其中政治建設為經濟建設提供重要的保障作用,文化建設為經濟建設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撐,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為經濟建設注入新的動力。其次,經濟建設又為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堅實物質基礎,經濟建設穩中有進是政治昌明、文化繁榮、社會穩定、生態和諧的前提。可以說,經濟工作是黨的中心工作,無論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還是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都離不開經濟建設穩步提升。同樣,隻有經濟建設穩中有進,才能更好地惠及民生、維護社會穩定﹔隻有經濟建設穩中有進,才能守住資源、環境和生態的底線,建設天藍、地綠、水淨的美好家園。由此可見,無論是社會建設還是生態文明建設,都離不開做好經濟工作,都需要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而政治體制改革和文化事業發展,更是需要有序推進,不容有失。這就說明,穩中求進既是我們做好經濟工作的總基調,也是做好社會工作和其他各方面工作的總基調。當然,這裡的“穩”,不僅指保持宏觀經濟政策基本穩定,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而且指維護社會大局穩定﹔這裡的“進”,也不僅指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取得新進展,在深化改革開放上取得新突破,而且指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總之,隻有通過穩中求進,實現經濟社會平穩發展,才能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守住資源、環境和生態底線,守住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底線,守住防范系統性風險的底線,也才能夠正確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之間的關系。

  改革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全面深化改革需要穩中求進,妥善處理膽子要大和步子要穩的關系,對一些重大領域的改革,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要穩扎穩打,做到蹄疾而步穩。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永恆主題。改革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為我國經濟社會持續發展和國家長治久安打下堅實基礎﹔發展是硬道理,解決我國所有問題和矛盾,關鍵要靠自己的發展﹔穩定是改革發展的前提,沒有穩定的政治環境和社會環境,任何改革和發展都無從談起。當前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關鍵是要按照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以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把不斷改善人民生活作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系的重要結合點,在推進改革和發展的過程中實現政治和社會長期穩定,實現黨和國家長治久安。

  穩中求進是對治國理政規律認識的深化

  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基於復雜多變的國際國內環境,不斷深化對治國理政規律的認識,形成了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穩中求進重要原則,是我們黨對治國理政規律認識的又一次深化。

  任何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發展,都會跌宕起伏甚至充滿曲折。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在建設社會主義的實踐探索中也走過彎路,如一度出現過所有制關系急於求純、建設速度急於求快、經濟發展急於求進的現象。由於沒有處理好穩和進的關系,使得國民經濟比例失調、生產力遭受破壞、人民生活遇到很大困難,教訓十分深刻。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總結執政經驗、汲取歷史教訓,善於把握和運用經濟社會發展的內在規律,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始終堅持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推動我國經濟發展每隔幾年邁上一個新台階,現已躍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不難發現,這些舉世矚目成就的取得,靠的就是腳踏實地、穩扎穩打、不斷前進,為的就是穩中求進、進中求變、變中求新。歷史和現實也充分說明,隻有正確把握穩和進的辯証關系,才能使黨和人民的事業更持久地發展。

  把穩中求進提升為治國理政重要原則,凸顯了中央領導集體的戰略自信與戰略定力。我們黨始終注重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防止出現經濟上的大起大落和社會震蕩,深化財稅、金融、價格、投融資、民生保障等領域的改革,一些長期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矛盾得到破解。我國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質量效益不斷提升,經濟結構持續優化,改革開放取得新突破,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環境質量得到改善,社會大局保持穩定。這些成就的取得,就是堅持了穩中求進這一治國理政重要原則,集中體現了我們黨對治國理政規律的深刻認識和把握。實踐証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穩中求進治國理政重要原則,對我國改革發展形勢作出的重大判斷、對改革發展各個領域作出的重大決策、對改革發展思路方法作出的重大調整,完全符合我國實際,取得了顯著成效。

  把穩中求進提升為治國理政重要原則,是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堅持、運用和發展。穩中求進,充分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對立統一原則。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矛盾是事物聯系的實質內容和事物發展的根本動力。這就要求人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必須在對立中把握統一、在統一中把握對立。穩與進就是這樣一對矛盾的關系。穩是保持一種相對靜止的狀態,進則是事物的發展、一種絕對的運動。同時,穩與進也是辯証統一的關系,不穩難有進,有進才更穩,穩是更好的進,進是更好的穩,二者相互促進、相得益彰。我們決不能把穩與進割裂開來,既不能為了穩而碌碌無為,故步自封、停滯不前﹔也不能為了進頭腦發熱,有損當代、貽害后世。當前,國際國內經濟政治形勢更加復雜多變,不確定因素帶來的挑戰越來越多,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辯証地把握穩與進的關系,在“穩”的前提下推動經濟社會各個領域都有所進取、有所作為,蹄疾步穩地走好每一步,從而更好地實現“進”的目標。

  把穩中求進重要原則貫穿決勝全面小康和實現中國夢全過程

  事業越前進、越發展,新情況新問題就會越多,面臨的風險和挑戰就會越多,面對的不可預料的事情就會越多。當前,我國正處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沖刺階段,第一個百年目標即將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標已經確立。勝利越是近在眼前,我們越要平心靜氣,把穩中求進重要原則貫穿治國理政的各領域全過程,貫穿決勝全面小康和實現中國夢的全過程,在應對和解決各種復雜問題與挑戰的過程中,少犯錯誤、少走彎路,增強發展新動能、增添改革新動力、增創競爭新優勢。

  實現全面小康需要穩中求進。決勝全面小康,絕不是新一輪不注重質量的大干快上,盲目追求速度,片面尋求量的擴張。全面小康的關鍵是“全面”,本質是“共享”。發展不平衡的小康、發展不可持續的小康、人與自然矛盾突出的小康,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全面小康。我們要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就必須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總要求,處理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關系﹔就必須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建立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就必須堅持全面從嚴治黨,把我們黨鍛造成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堅強領導核心。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需要穩中求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過程,是一個漫長而艱巨的歷程。要深刻總結我們黨治國理政的豐富經驗,積極應對國際國內風險挑戰,把穩中求進重要原則貫穿治國理政各領域全過程,使之成為做好各項工作的基本原則、基本方法和基本遵循,既不能盲目冒進也不要裹足不前,既不能求穩怕亂也不要急功近利,隻有始終堅持穩中有進、進中有好,才有可能在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及時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的基礎上,接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唐洲雁 系山東社會科學院黨委書記、山東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

(責編:曹淼、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