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推進“兩聚一高”新實踐 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

2017年08月03日16:30    來源:《求是》

原標題:推進“兩聚一高”新實踐 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為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勝利、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導和行動指南。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十分關心,2013年全國“兩會”期間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提出了“深化產業結構調整、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扎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三項重點任務﹔2014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到江蘇視察並發表重要講話,作出“努力建設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社會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蘇”的重要指示,提出推動經濟發展、現代農業建設、文化建設、民生建設、全面從嚴治黨“五個邁上新台階”的具體要求,為江蘇發展指明了努力方向和工作重點。

  我們把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視察江蘇重要講話精神作為貫穿各項工作的鮮明主線,把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發展的殷切期盼轉化為推動工作的強大動力。根據習近平總書記指示精神,江蘇省第十三次黨代會作出“聚力創新、聚焦富民,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部署,努力以“兩聚一高”的過硬成果,逐步把“強富美高”新江蘇的美好藍圖變成現實。2016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達到7.6萬億元,人均超過9.5萬元,經濟轉型升級明顯提速,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向縱深推進,開放水平和層次實現新的提升,城鄉區域發展更趨協調,人民生活持續改善,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社會大局保持和諧穩定。

  一、聚力創新,引領經濟轉型升級

  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時深刻指出,江蘇產業結構仍然處於產業結構鏈條的中低端,要推動產業結構加快由中低端向中高端邁進﹔江蘇科教資源豐富,研發力量雄厚,是創新型省份建設試點省,又有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要用好這些優勢和機遇,以隻爭朝夕的緊迫感,切實把創新抓出成效。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指明的方向,我們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聚焦最有條件、最具優勢的領域,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努力走出一條具有江蘇特色的創新發展之路。

  厚植實體經濟優勢。江蘇實體經濟發達,制造業總產值佔全國的1/8左右。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以創新優勢取代成本優勢,向價值鏈高端攀升,著重抓兩點。一是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突出智能制造主攻方向,實施《中國制造2025江蘇行動綱要》。2016年,全省大中型企業研發中心建有率超過90%,工業技改投入達1.4萬億元。二是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圍繞移動通信、集成電路、物聯網等產業,實施前瞻性產業技術創新和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兩個專項,盡快讓新興產業成長為支柱產業,目前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超過30%。同時,積極培育數字經濟、創意經濟、分享經濟等新的經濟增長點。

  強化高端人才引領。創新驅動本質上是人才驅動。堅持發揮人才特別是頂尖人才、領軍人才的引領作用,大力實施系列人才培育和引進工程,有696人入選國家“千人計劃”。堅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舍得下本錢”的要求,出台“人才26條”政策,推出一系列含金量高的舉措,讓更多創新“千裡馬”競相奔騰。

  打造優質平台載體。創新要素的集聚,離不開優質的平台載體。加快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推動高新區完善功能、塑造特色、創新發展﹔引進研究機構、研發中心、技術中心,組建省產業技術研究院﹔舉辦江蘇發展大會、世界物聯網博覽會、世界智能制造大會等重大活動並形成長效機制,帶動資金、技術、人才集聚﹔建立省技術產權交易市場,較好解決了技術交易過程中“找不著”“談不攏”“難落地”的問題。

  構建一流創新生態。新技術、新產品、新產業、新模式往往不是規劃出來的,而是在一定的創新生態中成長起來的。制定出台“科技創新40條”政策,在創新型企業培育、國家級科技平台建設等方面出台了不少突破性舉措。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大力推進政務服務“一張網”建設和“不見面審批”模式。營造勇於探索、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文化和社會氛圍,有效激發了社會的創新活力,江蘇省區域創新能力已連續8年位居全國第一。

下一頁
(責編:曹淼、程宏毅)
相關專題
· 《求是》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