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鐘聲:珠江經濟特區與中國之“義”

2017年07月24日08:4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中國是一個大國,“應當對於人類有較大的貢獻”,這是中國一直在思考和努力的方向

肯尼亞西部高原城市埃爾多雷特日前發生的一件事,不僅令肯尼亞人興奮不已,中國人的熱情也被點燃了。在玉米地環繞的一片空地上,肯尼亞獨立54年來的首個經濟特區正式奠基。這個由中國和肯尼亞公司投資20億美元共建的經濟特區,有個地道的中國名字——珠江經濟特區。

肯尼亞人善長跑,埃爾多雷特更有“馬拉鬆冠軍之城”的美譽。珠江經濟特區落戶這裡,寄托著肯尼亞后來居上、跑贏經濟發展馬拉鬆的美好願望。用肯尼亞副總統魯托的話說,中國改革開放積累了豐富的工業化經驗,合建經濟特區有助於肯尼亞學習、借鑒中國經驗,推動工業化進程。經濟特區發展制造業,創造數以萬計就業機會,對肯尼亞這個農業為經濟支柱、失業人口超過千萬的東非經濟體而言,無疑意義非常。正因為此,當地媒體歡呼:“經濟特區,肯尼亞的又一個大事件!”

放眼非洲,珠江經濟特區並非個案,中國經驗早已在非洲落地生根,呈遍地開花之勢。埃塞俄比亞首個國家工業園——阿瓦薩工業園上個月開始運營,借鑒的就是江蘇昆山開發區經驗,中方“送管理、送項目、送技術”,探索出的“埃塞模式”將在全國推廣,第二個、第三個埃塞國家工業園即將開工建設﹔吉布提總統蓋萊2012年赴深圳蛇口考察,親自引進“蛇口模式”建設吉布提國際自貿區,“前港、中區、后城”的發展藍圖正在亞丁灣西岸成為現實。中國經濟特區發展經驗如此吸引人,以至於非洲開發銀行去年專門請中國研究機構撰寫有關報告,供非洲國家借鑒。有非洲媒體認為,從2006年中國決定在非洲建設經貿合作區開始,中國經驗已深深打動非洲。

中國經濟特區發展經驗走進非洲,彰顯30多年改革開放成功故事的吸引力。“更多非洲國家向中國看,因為中國30多年的發展証明,工業化能夠創造就業並大規模減貧”“受中國經濟繁榮的鼓舞,其他新興市場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正在學習中國方式”,國外媒體的分析,是對中國改革開放道路的高度肯定。30多年前,當“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口號出現在深圳時,它代表的是中國摸著石頭過河的勇氣,世界在觀望。如今,當這句口號以中、英、法3種語言出現在非洲大地上時,它代表的是中國分享發展經驗、推動非洲發展的大義,世界在驚嘆。

中國是一個大國,“應當對於人類有較大的貢獻”,這是中國一直在思考和努力的方向。在解決南北問題方面,中國是不是可以盡更多的力量?30多年前,鄧小平同志說,“我們就是有這麼一個雄心壯志”。如今,中國位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成為經濟體量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當其他發展中國家期望復制中國成功經驗時,中國不僅提供人力、資金和技術,還把自身發展經驗和教訓毫無保留地貢獻給他們,引導他們因地制宜選擇發展道路,展現了一個發展中大國的智慧與擔當。

中國人講究“義利相兼,以義為先”。習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上說:“中非關系最大的‘義’,就是用中國發展助力非洲的發展,最終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這句話是中國說給非洲的,也是說給整個世界的。

《 人民日報 》( 2017年07月24日 03 版)

(責編:姜萍萍、常雪梅)
相關專題
· 重要評論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