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人民時評:科學養生,撐起健康中國

李紅梅

2017年07月21日08:2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健康是發展的基礎,而生活方式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健康的程度

幾年前出了個綠豆大師,今年又來了一個“神醫”劉洪斌,他們都沒有中醫醫師資格,卻敢於宣揚“神奇療效”。奇怪的是,迷信他們的人不是一個兩個。在近日召開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衛計委有關負責人提到要在落實《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年)》中,解決好這一問題。

“我媽讓我給她4000元,要買小區門口一位姑娘給她介紹的膏藥,說能治好她的腰痛”“我爸讓我買那種床,說很多人用了高血壓都不犯了”……花錢買所謂的養生“保健品”,這事估計許多老人都做過,子女們也都無奈過,更不要說手機裡天天收到老爸老媽發來的各種養生信息。公園裡養生保健的人群,電視裡夸張的養生廣告,時不時還涌現一些“神醫”,倒了一個張悟本,還有李悟本、劉悟本……在追求健康的道路上,不時有人會墜入養生忽悠的陷阱。

人們為何如此迷信那些宣揚“神奇療效”的養生食品、保健品、療法?這可能與我國源遠流長的食療養生文化有關。幾千年來,人們已經習慣吃中藥,平時也注重通過食物來調養身體狀態。千年的文化習慣深入骨髓,再加上如今人們收入水平提高、生活條件改善,對生活的需求不再止步於溫飽,而是追求健康、有質量的生命。而且,當下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慢病已經成為多發病、常見病,其發病原因主要與飲食、運動等生活方式相關。這讓人們更加注重吃得健康、防得住病。

人們渴求健康,但健康素養又不高,不少人還缺乏常識﹔養生信息泛濫,良莠不齊,而有關部門對信息發布尚缺乏監管路徑,沒有可行的把關、引導辦法。這種局面,對於保健品領域的商家來說,無疑是一片巨大的藍海。在利益驅動下,保健品的生產、銷售、廣告等很容易形成利益鏈,刻意包裝出人們喜歡的具有“神奇療效”的養生“網紅”款、爆款。

國民營養計劃的出台,有望終結這類養生迷信現象。比如針對六大人群各自突出的營養問題,實施六大行動﹔依托組織和機構來開展活動,培養專業執業的營養師、健康管理師,不能像以前那樣隻經過短期培訓、交一點錢就能拿一個証﹔強調政府的引導作用,制定法規標准,面向公眾普及相關知識、能力﹔推動“互聯網+營養健康”服務,對公民進行更加精准化、個性化的指導。這些計劃如果都能落實,我們的老爸老媽就會少受一些不良養生信息與方法的影響。

實際上,有些地方已經在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當中,對重點人群、簽約居民的養生保健情況給予了引導和健康管理。比如廈門健康管理師參與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對簽約居民的飲食、保健等進行專業指導﹔有些城市家庭醫生團隊中,有臨床營養師加入﹔還有些地方給慢病重點人群開兩種處方,除了正常的診療方子,還有專門的保健、健康教育處方。家庭醫生是正規的執業全科醫生、護士,以及執業健康管理師、營養師等,他們是最值得居民信任的“健康守門人”,有他們的“防守”,自然能讓奇葩養生法無處存身。

健康是發展的基礎,而生活方式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健康的程度。人人都學會科學養生,才能撐起一個健康中國。

《 人民日報 》( 2017年07月21日 05 版)

(責編:姜萍萍、謝磊)
相關專題
· 重要評論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